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36|回复: 0

时晨晨:楼市下跌,深不见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9 21: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到了决定个人命运的时候了。

  12月14日,北京和上海又出楼市新政了,中介们又集体狂热了,什么排队看房、折扣收回、周末成交量重回之前等等。

  很多人又慌了,尤其是要结婚的人,难道又要买不起房了吗?

  不像其他投资,买房,一是杠杆加的大,而是本金基数大。

  可以说,是否买房,是否买错房,真的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到底该怎么办?我们先给结论:

  1、把买房当消费,别当投资,别想着以后把房卖了还赚钱,也别想着赚租金。

  这就像有钱了,有条件了,想买一台法拉利,那就去买。

  如果虽然有买法拉利的钱,但是买了法拉利之后自己就得吃土,这显得法拉利的诱惑力还没这么大,那就暂时不买。

  如果觉得买房后,经济上还绰绰有余,既能够满足心理需求,又能够改善生活条件,那就去买。

  2、如果要结婚,丈母娘让买房,不买房不能结婚,那就去买房。

  如果能够说服丈母娘,不买房也能结婚,那就先不买,再等等看。

  3、如果孩子要上学,没房不让上学,别犹豫,赶紧买。

  但是,如果孩子还太小,那就再等等,因为学区政策变化太快,不知道几年后是啥政策。

  现在买了学区房,过几年把学区划走了,那就亏大了。

  还有,现在孩子数量减少那么多,学区范围有可能扩大,去年这套房子不在学区内,今年就划进去了等等。

  关于楼市大趋势,先讲第一个问题,救市效果越来越弱。

  2023年1月份,救市政策出来后,楼市热度维持了3个月;9月份,北上广深等认房不认贷政策出台后,楼市热度维持了1个半月。

  这次新政发布后,楼市热度能维持多久呢?估计顶多两周。

  虽然很多中介都在宣传楼市热度,但是本次新政发布后,连夜看房客户明显减少,客观上天气及工作日原因造成一定影响。

  再讲第二个问题,当下的楼市一直跌,好像深不见底一样。

  我们在《楼市两个新趋势更严峻!》中讲过一个规律:

  1、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标准:90%以上的城市,房价上涨。

  70个大中城市中,有64个城市上涨,就可以定义为过热,监管就会出手遏制房价上涨。

  比如2016年8月份、2016年4月份、2018年5月份等等。

  2、房地产寒冷,政策“托市”的临界点:50%的城市房价下跌。

  70个大中城市中,35个城市下跌,监管就会出手救市。比如2019年10月份、2023年1月份等等。

  3、房地产极寒,不惜一切代价救市的标准:68%的城市房价下跌。

  也就是70个大中城市中,48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下跌,就会不计一切代价救市。比如2015年3月份,2021年11月份等等。

  1、以前,大家觉得48个城市二手房下跌是极限了,现在这个底线不断被拉低。

  如果按下跌城市的数量来衡量地产热度,那么楼市极寒温度一直在往下拉。

  刚开始,48个城市二手房房价下跌,就算极寒了。2021年11月份,63个城市二手房房价下跌,就打破想象了。

  2023年11月份呢?69个城市二手房房价下跌,1个城市房价持平,0个城市上涨。

  没有一个城市二手房房价上涨,这种恐怖情况,前所未有。

  下面这张图必将载入史册。

  2、房地产周期越来越短,刚开始是6年,后来缩短至2-3年,现在又缩短至几个月。

  2023年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上涨的个数还有64个,到7月份新房上涨的个数就下降到了28个。

  2023年11月份,新房上涨的城市数量就暴跌至9个,创历史新低。

  单从数据上看,楼市可能短期已经触底了。

  这其实,也符合我们当初的判断:

  1、政策对房价下跌的容忍度提升。

  2、救市的政策越来越温和,效果越来越差。

  因此,以后的救市政策,并不会使楼市强势反弹,有可能是止跌就算达到了政策效果。

  3、当下买房人口骤降,居民杠杆率高位,楼市下降趋势可能才刚刚开始。(详见文章:房价,开始反弹,还是加速下跌?)

  一句话总结大趋势:政策托底,低点越来越低。房价有可能会短暂反弹,但是下跌仍是大趋势。

  现在劝人买房,就相当于48元忽悠人买中石油的股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1:25 , Processed in 0.2969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