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94|回复: 0

任庄主:中财办重磅发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9 20: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12月12日,中财办及各相关部门便陆续开展了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相关工作,这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准确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具体看,

  一、中财办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解读最值得关注

  2023年12月17日晚间,新华社刊发《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文,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进行了详解,值得关注。

  (一)提及产能过剩行业包括新兴行业,明确实现优胜劣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中财办则进一步指出“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一些行业产能过剩”,这意味着本次会议提及的产能过剩并非专指地产、基建等传统领域,主要指这两年争相打价格战、大幅扩产能以及依靠政策支持去产能的部分新兴行业(如新能源等)。实际上,由于内需不足,而近年来资金又大量砸向新兴行业,使得这些行业出现了资金淤积泛滥及产能过剩的境况。

  针对上述问题,中财办指出备受关注的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发展较快,在大力支持这些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同时,实现符合市场规律的优胜劣汰。这意味着,上述三大领域后续仍将会获得政策支持,但相关市场主体之间竞争也会加剧,在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同时,三大领域会进行洗牌。

  (二)指出世界经济和贸易整体不如疫情之前,明年外部形势仍不容乐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财办则进一步指出“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据国际机构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和贸易整体上不如疫情之前”,这些均意味着明年外部形势仍不容乐观,稳经济需要做出更大努力。

  特别是,2024年是包括美国、俄罗斯以及中国台湾等诸多经济体在内的大选之年,这个过程中地缘博弈势必会不断加剧(如中国台湾问题),整体上预计2024年6月之后地缘问题可能会趋于恶化,需要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虽然市场普遍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以实现5.2%,但对明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值基本没有超过5%的,意味着“保5”的难度在显著加大。

  (三)化解地产、地方政府及金融风险需要一个过程

  中财办提出“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化解多年积累的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需要一个过程”,这意味着防范化解风险仍将是2024年的主题词,且不要寄希望于短期内就可以全部化解上述三大领域的风险,在此过程中需要秉持“先立后破”的原则,即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一刀切。当然,从表述上看,总的方向还是“破”。

  以地产行业风险化解为例,“防风险、稳市场”是目前主要政策导向,即弱化地产行业风险、避免地产行业风险外溢,这意味着流动性困境可能不再会成为主要问题。再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例,高风险地区的投融资项目会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要通过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扩大利用外资来实现“边化债边发展”的目标,显然这很难实现,原因是高风险地区在市场上基本已经失去了信誉,虽然近期靠中央兜底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用修复,但市场观感及政府信用、法治化环境仍会成为激发民间投资和引进外资的障碍。

  (四)释疑货币政策两个表述变化的背后深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里有两个表述上的变化值得关注。

  1、“把社会融资融资置于货币供应量之前”的原因是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紧密。由于“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代表非金融企业从金融体系内获得的资金总量,这一表述上的变化意味着后续货币政策更多是以需求定投放,而非通过大量投放来激发需求,即货币放水会更为克制、不会大水漫灌。

  2、把以往的“名义经济增速”改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这是首次将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纳入货币政策的目标,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施时不仅需要关注经济基本面,还需要关注通胀水平,2024年降准降息仍然可期。不过,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亦指出今年已经实施的部分货币政策效应将在2024年持续释放,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要看存量政策的效应是否会真正体现以及体现的程度。

  (五)明确货币与财政政策需要配合的领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中财办则进一步指出货币与财政政策需要配合的领域,即在化债进度、补充银行资本、政府债券发行等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加强配合。实际上,货币与财政政策需要配合的上述领域目前已经在进行,而这显然也是观察央行降准降息时间点的重要依据。

  (六)指出近期外资流出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引起

  今年前10个月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同比下降9.4%,针对这一问题,中财办近期外资流出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引起,一是部分国家推动产业和资金回流,二是部分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三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生梯度转移。

  显然,中财办对近期外资流出这一现象是承认的,而从给出的第一个理由显然无法逆转、我们自己做不了主,第二个理由短期内只能积极争取、趋势上看似乎也难以逆转,第三个理由则是主动而为。这意味着,外资流出的趋势可能还会延续。

  二、住建部副部长在2023-2024年中国经济年会上的讲话引发争议

  2023年12月13日,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召开,中财办、发改委、财政部、外管局、工信部、商务部、住建部等相关系统的领导参加。其中,尤以住建部系统的发言最引人关注。具体看,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指出把部分房企债务违约称为“爆雷”“资金链断裂”不准确,应该说这一表述在市场上引起不少热议,且更多是争议。

  当然,董建国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是希望市场把项目公司与集团公司要分开来看,不能因为集团公司出现债务违约便撤回对项目公司的支持。

  应该说,这一观点是存在很大问题的,虽然集团公司与项目公司均为独立法人,但从人员安排、资金来源、交叉担保等情况来看,集团公司与项目公司之间一般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财产混同和人格混同问题,将二人看成不同的独立法人将会对债权人利益造成损害。

  三、金融管理部门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量信息不多

  2023年12月14 15日,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与人行等相关部委陆续召开会议,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过从内容上看,增量信息不多。具体看,

  (一)就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而言,值得关注的表述主要包括“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坚决贯彻执行中央金融委安排部署,自觉服从中央金融办和中央金融工委指挥协调”“加快发展消费金融”“加大对健康产业、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以及“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避免‘一刀切’”等。

  (二)就证监会而言,值得关注的表述主要包括“激发上市公司等经营主体内生稳市动力,优化完善分红、回购、股东增持等制度机制”“把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稳步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扩容提质”“切实把监管‘长牙带刺’落到实处”“严厉打击‘伪私募’,清理整顿金交所、‘伪金交所’,着力消除监管真空”“加强对行业机构的全链条监管”等。也即,稳市还是需要靠经营主体自己。

  (三)就人行而言,值得关注的表述主要包括“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稳妥做好重点区域和重点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完善境外人民币市场建设”等。

  四、结语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1:12 , Processed in 0.2657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