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37|回复: 0

大闲人老李:中国的创新到底行不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9 20: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头号重点。

  过去我们的产业发展主要依靠人口红利,靠发展加工组装和终端品制造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

  这个发展模式由于契合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等于在西方基础上做增量,所以遇到的阻力不大。而且确实这一分工发挥了我们的人口的禀赋优势,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但随着全球格局的演变,目前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加大。我们再沿袭原本的政策,成本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弱。

  所以我们不得不从规模扩张转为创新驱动,将重心转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过去的成功,一定会成为未来的羁绊。我们过去的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创新的自主培育,所以在西方自保的潮流下,一些核心产业领域面临“卡脖子”。

  所以当前的政策,弥补短板是首要任务,而怎样最有效率的实现创新,也成了重中之重。

  放眼全球,美国孕育了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美国曾由科研院所负责基础研究和创新,上个世纪60、70年代,由政府自主的研究经费曾占到整个领域的70%。

  而如今,美国给高校院所的基础研究资助却一路走低,2013年联邦政府对基础研究的资助首次低于50%,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44%。

  究其原因,是因为政府和公共部门分配的科研经费,存在内生性的低效问题。

  如今,美国的体制转而鼓励由企业进行基础研发和创新,政府则给与税收和优惠,将赛道留出来,转而撤到二线。

  像马斯克的SPACE X,背后其实是NASA在给钱,SPAECE X则不负所望,在基础研发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美国的这个体制上转变,也是自身摸索的经验。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芯片半导体,其实是由贝尔实验室孕育出来的。

  贝尔实验室背后是贝尔电话公司,而这家企业实验室引领了上世纪最重要的技术突破,累计获得了8次诺贝尔奖。

  贝尔电话公司创始人亚历山大·贝尔

  如今世人皆知的CHATGPT,掀起的人工智能革命,成为如今资本看中的未来最重要的风口。背后其实也是微软的钱和技术,依靠长期在市场上训练出的嗅觉,成为其发展壮大中最坚定的基石。

  反观我们如今的科研体制,最大的不足就是基础研发创新不足,或者说产出效率不高,突破性成果欠缺。

  当前,我国的基础研究费用的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占到全部基础研究经费的90%,而经费的主要去向,则是政府主管的研究机构和高校。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科研院所的经费使用难以避免围绕权力运转的问题,而真正需要经费去积累、去试错的基层研究人员,却难以获得亟需的经费。

  钱没去到最需要的人手里,导致成果迟迟不能产出,被外面卡脖子;得到经费的人囿于内外原因,不能潜心研究,反而滋生了学术腐败。

  而学术界怨声载道的门阀问题,也引起了高层的重视,并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

  最近MATE 60的突破,给了体制上突围的勇气。现在站在创新前沿的,不是被寄予厚望的科研院所,而是华为这家没有直接获得政府资助的民营企业。

  是在市场上百转千回、摸爬滚打的历练,让华为浴火重生。

  任正非说过,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的边界越来越接近,科学转化为技术的时间越来越短,如果等到大学把理论完全研究明白再去进行技术开发,就已经没有竞争力。

  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大量的基础研发经费,加大突破创新,而各级政府也真正将转型付诸实践,将改革的方向转为鼓励企业从事研发。

  政府则专注于营造更利于创新的环境,比如提供更好的税收减免,以及保护知识产权。

  最近和管编制的朋友聊,下一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编制会缩减,预算也将相应压缩。

  未来我们将逐步转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之路,推动产业、资金、人才、创新深度融合,让资金流向真正从事科研的人员。

  发展中总会面临各种问题,但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靠更全面的发展去解决。

  永远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1:15 , Processed in 0.4815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