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96|回复: 0

任庄主:美国银行业史鉴:国内银行业没有让利空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4 07: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聚焦美国银行业,以期为中国银行业的未来深化提供方向性借鉴。

  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提出不同定位要求

  (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为国有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总体基调。

  (二)可以看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定位是不同的,前者旨在做优做强,后者则重在加强监管、化解风险。这种情况下,市场可能需要关注“中国银行业未来会向何处去?”“中小银行何去何从”等一系列课题,本文对美国银行业40年的演变历程,相信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

  二、美国银行业的集中度总体呈现上升态势:14家大型银行贡献总资产的60%

  自1984年以来的40年时间里,美国银行业的集中度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这不仅体现在美国银行业的数量上,同样也体现在规模上。总体看,美国银行业一直处于洗牌通道中,破产兼并重组基本属于常态,且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往往成为洗牌对象。即便是近期,美国中小银行之间或被大中型银行兼并重整、破产重组的过程也一直在进行。

  (一)40年来美国银行业数量从顶峰的1.8万余家降至目前的4645家

  从数量上看,美国银行业在1986年前后曾一度超过1.80万家,随后便开始趋势性下降。目前美国银行业数量合计达到4645家(投保机构)。其中,总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的银行数量为14家、总资产位于100-2500亿美元之间的银行数量为142家、总资产位于10-100亿美元之间的银行数量为836家、总资产位于1-10亿美元之间的银行业数量为2920家以及总资产小于1亿美元的银行数量有733家。

  当然,从数量变化上来看,总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位于100-2500亿美元之间以及位于10-100亿美元之间的银行数量总体还是呈上升态势的,总资产低于10亿美元的银行数量总体趋于下降,即美国银行业在不断向体量更大的组别集中。

  (二)总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的银行占比持续攀升,其它规模银行总体趋于下降

  从规模上看,美国银行业的集中度也在持续攀升,总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的银行对全部银行业体量的贡献比例已经从亚洲金融危机前的5%以下升至目前的58%,接近60%。与此同时,总资产位于100-2500亿美元之间的银行对全部银行业体量的贡献比例在40年的时间里基本保持稳定(28%左右),但新世纪以来占比也在持续下降(由50%降至28%以下)。

  就其它规模分组的美国银行业来说,占比同样在持续下降,如总资产位于10-100亿美元之间的美国银行业占比已经从37%左右降至10%以下,其它更小规模银行的总资产占比合计不到5%。也即,美国银行业体量主要集中在14家大型银行身上。

  三、资产负债定价行为变化

  (一)生息资产/总资产:基本稳定在90-95%之间

  生息资产是银行业净利息收入的全部来源,也是计算净息差的根本。生息资产是一个时期概念,其往往比总资产(时点概念)更具参考价值。

  1、从美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生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90-95%之间基本是常态,当然这里规模越小的银行,上述比例数值越高,如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银行其生息资产占比要普遍低于其它组别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美国不同银行的资产类别与结构差异,即中小银行在信用上可能更倾向于下沉,以获取更高的风险溢价。

  2、纵向来看,则会发现,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两组银行中,其生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至少已上升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提升生息资产的创利能力也是近年美国大中型银行的努力方向。

  (二)净息差:波幅较大且与美元利率高度正相关,但2%的底线基本能守住

  从美国银行业净息差的历史变化来看,大致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1、资产规模越高,净息差越低。例如,总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的银行业净息差低于总资产位于100-2500亿美元之间的银行,且在各组别银行中也是最低。也即,规模更小的银行一般需要通过信用下沉、拉长久期的方式获取更高收益。

  2、波动幅度较大,且与美元利率高度正相关。从历史变化来看,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波动幅度非常大,基本处于2-4.5%之间。同时,在美元利率处于上行周期时,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也总体呈现走扩态势,意味着美国银行业资产端定价的灵活性比负债端更高。

  也即,美国银行业资产负债两端的定价总体较为市场化,与美联储货币政策之间高度相关。通常情况下,当美元利率处于上行周期时,美国银行业息差空间会倾向于走扩。

  3、数据上看,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底线基本是2%,即便在疫情初期美国大幅放水时,总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银行业净息差也在2%以上,其它银行则更高。这意味着,美国银行业对资产负债两端定价的把控能力较强,能够很快根据美元利率周期进行调整,及时享受美元利率上行周期带来的息差走阔好处,反则反之。

  四、经营效益情况:ROA、ROE与成本收入比均比较高

  (一)税后ROA与ROE:平均水平为1.5%和16%,波幅幅度同样较大

  税后ROA与ROE能够有效评估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数据上看,目前美国银行业的税后ROA与ROE分别为1.5%和15.63%,远高于国内银行业(分别低于1%和10%)。

  1、从趋势上看,美国银行业的ROA与ROE波动幅度均比较大,在1987年股灾、1989年、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疫情期间表现均比较弱,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表现非常亮眼(当时ROE与ROE分别超过1.5%和20%)。

  这意味着,美国银行业的经营情况和美国自身基本面相关性较高,与外部环境相关性不高,即美国银行业的资产主要还是在国内。

  2、除上述提及的个别期间外,美国银行业的ROA与ROE水平总体还是稳定的,ROA基本处于1-2%之间、ROE则基本处于15-20%之间。

  (二)成本收入比:平均在50-60%之间,底线基本是45%

  成本收入比是国内银行业比较重视的经营效益指标,美国银行业同样如此。不过从数值上看,美国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要远远高于国内银行业,平均在50-60%之间。

  从历史变化趋势来看,美国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底线是45%,这也是美国银行业成本收入比的最好表现,但很难更低了,意味着美国银行业的刚性成本支出比例一直是比较高的。实际上,金融管理部门对国内银行业成本收入较低也有深刻认知,甚至将其作为衡量银行业是否具有让利空间的参考指标,这意味着后续国内银行业的成本收入存在上升压力。

  五、资产质量总体较高:不良资产率平均在0.5%以下、拨备覆盖率平均在220%左右

  (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除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外,其余时间段总体处于较优水平,不良资产率由2010年的4%左右趋势降至目前的0.50%以下,近五年基本也在0.5%附近。

  当然,上述主要是指不良资产率,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不良贷款率。目前美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为0.76%,总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的14家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则达到0.82%,要明显高于对应的不良资产率数值。

  (二)就拨备覆盖率指标而言,美国银行业总体是呈上升态势的,目前美国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达到225%。其中,总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的14家大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20%,其余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基本在170-260%之间。

  六、资本情况:核心一级、一级与整体资本充足率分别9%以上、近14%和超过15%

  就美国银行业整体而言,截至今年二季度,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整体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1%、13.84%和15.17%。

  (一)趋势上看,美国银行业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2018-2020年加息周期过程中有一个下降过程,2020年疫情以来总体趋于上升,但变动幅度不大;美国银行业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变动幅度更大,2020年疫情以来出现了明显上升。

  (二)数据上看,美国银行业的其它一级资本充足率基本在4-5%之间,二级资本充足率则基本在1-2%之间,且大行对一级资本工具的依赖度更高。

  (三)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是衡量银行轻资本经营情况的指标。数据上看,美国银行业的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2015-2020年期间总体呈下行态势,从75%以上一度降至55%附近。不过,2022年以来美国银行业风险加权资产占比出现了明显抬升,表明其轻资本路径遇到了困难。

  与此同时,规模越大的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明显更低,其轻资本特征越突出,且分化非常明显。例如,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业风险加权资产占比较规模在100-2500亿美元之间的美国银行业低10个百分点以上。

  七、资产负债结构

  (一)贷款/总资产:平均在50%以上,14家大型银行要低一些(40%左右)

  1、就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来看,美国银行业平均在51-52%之间,不过14家大型银行(总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要低一些(仅为42%),总资产位于100-2500亿美元之间的美国银行业占比要高一些(达到63%)。

  2、对于14家大型银行来说,其贷款占比低于美国银行业平均水平的原因是,其现金、央行存款及同业资产等高流动资产占比较高。

  (二)存款/总资产:平均在80%左右,各组别银行之间差异不大

  从存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来看,美国银行业平均为80%左右,各组别银行之间差异不大,且总体呈现趋势上升态势。这意味着,美国银行业的负债端对同业资金、债券资金依赖度较低,即其负债端相对比较稳定。

  (三)存贷比:平均在65%附近,14家大型银行要低一些(平均为54%)

  较低的贷款占比与较高的存款占比使得美国银行业的存贷比数值并不高,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美国银行业的存贷比平均为64.84%,14家大型银行更是低至53.92%。而从趋势上看,2007-2021年期间,美国银行业的存贷比总体也是下降的(由90%以上降至目前的65%左右),期间美国银行业将更多资金投向了同业资产和投资类资产上。

  因此,单纯从贷款占比、存贷比来看,美国14家大型银行要更为保守一些。

  (四)零售贷款/全部贷款:平均40%左右,总体趋于下降(目前已稳中有升)

  美国银行业贷款构成中,零售贷款占比平均在40%左右,14家大型银行平均为42.36%。这个数值看起来也要高于国内银行业平均水平。但从趋势上看,美国银行业零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自2010年以来是趋于下降的(目前已经稳定下来),即2010年之前美国银行业零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一度超过50%。

  因此,40%左右的零售贷款占比和其历史数值相比并不高。

  (五)总资产构成:商业地产贷款占10-15%、5年期以上资产占30%左右

  除上述资产负债结构外,美国银行业还有两类资产构成数据值得关注。具体看,

  1、商业地产贷款占美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在10-15%之间,相对比较稳定。其中,14家大型银行商业地产贷款占比要稍微低一些,仅为5-10%之间,意味着美国中小银行的商业地产贷款占比非常高,受地产行业影响较大。

  2、5年期以上资产占美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平均在30%左右,且趋势上也是上升的,各组别银行之间差异也不大。这可能是因为美国银行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了个人按揭贷款、美国5年期以上国债和MBS等资产类别上。

  八、结语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给予清晰定位后,意味着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后续将进入差异化政策支持阶段。虽然,美国银行业与国内银行业存在明显差异,但其历史变迁至少能够为国内银行业的未来路径演化提供经验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1:19 , Processed in 0.5470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