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206|回复: 10

美国页岩油气技术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骗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8 14: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清人泰 于 2014-5-28 15:48 编辑

自外媒的消息称,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近日将页岩油重地——加利福尼亚蒙特利的可采储量预测值猛砍96%。在此之前,蒙特利的页岩油储量被认为占到了美国的2/3。

  EIA说,使用现有的技术,仅仅6亿桶页岩油能够从蒙特利页岩地层中开采出来,远远低于以前曾经以为的137亿桶页岩油的量。评论人士称,6亿桶的储量仅够美国用33天。

  这一消息让美国能源业哗然。媒体纷纷用“美国页岩革命及能源的新黄金时代神话濒临破灭”来形容这一新数据。EIA对此最新的研究结果将于6月份对外发布。

  蒙特利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规模最大的页岩油基地之一,覆盖了加州南部到中部的1750平方公里的区域。2011年,EIA为美国能源部所作的一份调查显示,蒙特利页岩油基地储量占全美页岩油总储量的64%。相比之下,作为美国主要的几大页岩油气岩层之首的the Bakken shale,仅蕴含35.9亿桶页岩油;位列第二的the Eagle Ford蕴含33.5亿桶。

  页岩油是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

  蒙特利区域一直被视为一个富矿,可以通过使用最新开采技术来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进口的需要,引发新一轮的石油热潮。政府还曾预测,这股石油热潮将给加利福尼亚带来280万个新职位以及每年增加246亿美元的税收收入。

  同时,随着页岩油的大规模开发,美国近期原油产量一路走高,而在需求未出现强劲增长的背景下,美国原油库存也屡创新高。有消息称,美国正考虑取消实施了近40年的限制原油出口政策。

  但现在,这一切可能都会“打水漂”。美国一家财经网站就此评论说,6亿桶意味着,只够供应美国使用33天。石油公司在看到这一新结论时可能会争相带着资产离开。

  外媒援引EIA石油分析师John Staub的话称,从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并未发现该地区原油可采量较高的证据。该机构的原油产量预估不考虑各个油田的地质学差异,因其可能导致错误的预测和估计。EIA本次对蒙特利可采储量预测的调整部分是基于使用水力压裂采油法的油井实际产出分析的结果。

  事实上,对蒙特利页岩的开采此前也有争议。地质专家认为蒙特利页岩层位于南加州活动地带的地质结构有太多的断裂和碎片,将影响水平井钻井的工作。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1年时为EIA做出调查数据的是一家叫Virginia engineering firm Intek的公司。

  储量预测下滑96%的新调查数据被曝出后,这家公司的一位资深员工对媒体表示,公司给予联邦政府的蒙特利可采页岩油的估计只是第一步,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更完善的数据和预算。

  美国页岩油气技术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骗局,这个技术根本就不可靠,也就是说把从岩石缝隙中的残存量油气用这个技术给搞出来,成本是高昂的,代价是巨大的,后果是破坏岩石稳定性易引起地震等严重后果。所以结局一定也是悲催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5: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人忽悠世界不算个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0: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霉国原先以为油气降价大毛吃大亏,想先搞定大毛。现在一看,没戏了,反过来对付种花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2: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年增长六倍,占到产出能源的将近百分之三十,也不能完全说是骗局
没有达到奥嘿嘿重构产业的目的倒是真的。
这个信息的爆出,有可能是一个骗局
可能是企业层面的,也可能是国家层面的。主要是看谁受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00:2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淡定,抢了个大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00: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丽天 发表于 2014-5-28 22:26
六年增长六倍,占到产出能源的将近百分之三十,也不能完全说是骗局
没有达到奥嘿嘿重构产业的目的倒是真的 ...

我比较赞同你的观点!页岩气不完全是骗局,但一定是MD吹的气球。现在吹破,有冲着欧洲去的目的之一,也有可能在给鹅毛加码,让鹅毛觉得签下和兔子的大单,是买亏了。更有可能是为了石油资本在接下来的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做铺垫。

而兔子的尿性就是,你有什么,我也跟着有,而且不比你的差,但是就是不大规模投资开发。加上一直以来在国内的勘探和周边陆地海洋的开发,以及能源供应地的多样化,说明国家有高人提前布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01:5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丽天 发表于 2014-5-28 22:26
六年增长六倍,占到产出能源的将近百分之三十,也不能完全说是骗局
没有达到奥嘿嘿重构产业的目的倒是真的 ...

正解!老米玩啥都要玩出杠杆效应,老老实实开采买油气岂是老米风格。压缩数据(我倾向于认定是学兔子统计局的手法.人为的,随意的,目标导向型的提笔一改)就为整出点杠杆效应,可配合金融工具玩,可蒙着欧猪玩,可忽悠毛子玩,可唬着兔子玩,可逗着全球能源产地玩,总之宜虚不宜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04: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31年前,乔治米歇尔(George Mitchell)和他的米歇尔能源公司的工程师们,一直在寻找从页岩中提取天然气的办法。直到1998年,80岁高龄的米歇尔在水力压裂技术上取得了成功,为美国页岩气革命奠定了基础。

  似乎一夜之间,页岩气革命席卷全球,美国技术被世界各国采用。

  “但是,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全球,这都是一个有争议的技术。”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米歇尔并不糊涂。这项技术至今仍留给世人很多疑问:它会消耗大量水资源?它带来美国“小震不断”?它的成本是不是太高?……

  更大的质疑认为,美国页岩气革命其实是骗局,有外国专家在科学期刊上发文指出,在运作的第一年,页岩气井的产量下降了60%~90%之多。

  页岩气开发还被认为面临巨大的金融障碍。“钻探正以惊人的速度摧毁资本,钻井公司留下了堆积如山的债务,而下降幅度则开始造成浩劫。为了避免下降率打乱收入报表,公司不得不钻探更多的新井,老井的产量下降。”《纽约时报》2011年的一项调查就指出,美国石油工业表面乐观,但“在私下里却对页岩气持怀疑态度”。“页岩气泡沫迟早会崩溃。”

  此时,美国向中国输出“页岩气革命”甚至被认为是美国资本的“阴谋”。

  近年来,随着美国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下跌,页岩气开发的利润越来越薄,甚至无利可图。美国商人们开始将兴趣转向价格更高且同样可以利用页岩气技术进行开采的非常规石油——页岩油。去年,美国页岩气产业显示出了颓势,许多企业濒临破产,关闭了不少井。

  《纽约时报》、《外交政策》等美国媒体先后提出质疑,更有甚者将页岩气产业比作美国下一个“两房危机”。他们认为,美国页岩气产业的兴起得益于国际资本的大规模进入,但资本的进入掩盖了页岩气产业的巨大资源递减率(一些气井的寿命往往只有一至两年)这一最大问题。这使得页岩气的生产成本高企。尽管如此,前期复杂的融资合约却迫使很多页岩气公司必须咬牙继续生产,这也使得很多公司背负了巨额负债。

  页岩气产业的泡沫一旦被戳破,为数众多的页岩气公司的债务危机或许将形成洪水猛兽般的金融危机。

  有专家认为此前秘而不宣的美国前几年突然向中国兜售页岩气,意在让中国把眼光都集中在页岩气上,就放过了对未来领先的核裂变等高科技清洁能源的研发。

  美国目前的做法就和他不准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但是专门出口民主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09:59: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一开始就非常怀疑。这么大的变革,应该有长期的技术铺垫和开采试点,一如目前的风、太阳、核电,乃至核聚变。
页岩气之前并不具有太多认知,技术不是问题,症结应该在开采成本、环境压力和可大规模开采量……
几乎一夜之间,美国的页岩气开采赶上中东原油了,各大国争了近百年的资源,一回头,发现自家菜地就有,莫非大家都是弱智?
因此,我认为所谓页岩气,不过是又一个真假迷局而已,
媒体和一些脑残鼓吹过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21:1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