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29|回复: 0

任庄主:年终政治局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0 13: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12月8日(2015-2022年的年底政治局会议召开时间分别为12月14日、9日、8日、13日、6日、11日与6日),年终政治局会议正式召开,并于当天下午发布新闻稿(篇幅为2001字)。年终政治局会议的召开,意味着今年12月的第一场重要会议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下周的中央经济会议(年终政治局会议的扩大版,新闻稿一般在5000字左右)。

  一、关注“三个统筹”:整体原则是以稳为主

  本次会议提出“三个统筹”(即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值得关注,意味着2024年的整体基调将是以稳为主。这主要是因为,2023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2024年料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具体看,就“三个统筹”而言,扩大内需与供给侧改革、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统筹”的意思是两手都要抓、都要硬(既要又要还要),这就意味着“两面”的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协调,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便需要做好“走出去”“留下来”“引回来”之间的关系(与人有关)。再比如,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也需要做好“引进来”“留下来”“走出去”之间的关系(与资金、资本有关)。

  二、关键词是“活力、风险与预期”:防范化解风险是2024年的主基调

  (一)本次会议提出“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表述上有一些变化。具体看,2021年底的政治局会议新闻稿没有提及“风险”,2022年底政治局会议则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意味着,2024年的主题词其实是三个,即活力、风险与预期,而活力能否增强与预期能否改善显然均与风险是否能够防范化解有关。

  因此,在总体稳的基调上,基本可以认为“防范化解风险”是2024年的主基调。当然,稳和防范化解风险本质上又是一致的,后者的目标就是稳,稳需要靠后者来实现。

  (二)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对象上看,金融风险显然是第一位的,而重点领域风险无疑是指地产行业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三个方面。考虑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四早”的表述进行了调整(由之前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调整为“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意味着后续重点领域风险的化解过程应会加快、风险化解力度应会延续2023年以来的节奏,当然风险暴露也会更充分。

  (三)虽然和2021年终政治局会议相比,2022年和2023年终政治局会议均未提及地产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地产行业不重要,反而说明地产行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风险”层面,即政策导向仍是在防范化解风险的过程中,弱化地产行业风险及避免地产行业风险外溢。

  (四)这里的“活力”“预期”提法可以和2022年底政治局会议的“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结合在一起理解。也即,市场信心低迷、活力不足和预期偏弱是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最为现实的问题,其原因大致包括疫情扰动(对应疤痕效应)、地产行业困局不断、政策不明朗、市场情绪低落、消费投资意愿不强等,后续政策层面将会聚焦以上领域进行完善、持续发力。

  三、再次提及“先立后破”:新动能未实现之前、要给旧动能过渡(不能一刀切)

  本次会议提出“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是自2021年7月政治局会议之后再次提及“先立后破”,不过彼时的“先立后破”主要针对运动式减碳问题(即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拓展增量)。此时的“先立后破”显然指向更广,除双碳目标外,还包括经济转型层面。例如,之前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也提及“从国内看,以债务拉动经济增长的效能降低,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推动经济加快转型的紧迫性上升”,这意味着“先立后破”也包括地产行业和经济转型层面,当然也可以和前面的“三个统筹”提法结合在一起。

  换言之,在新动能尚未实现之前,旧动能仍会存在。不过,从政策层面来说,其对旧动能的支持力度肯定是逐渐减弱的,对新动能的支持力度则是逐渐加强的。这个过程中,决策层希望政策部门对旧动能不要一刀切,要给过渡的时间(如地产行业)。

  四、宏观政策关注两个提法:“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和“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在宏观政策层面,建议关注两个提法,即“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和“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这大致有两层意思:

  (一)对舆论的引导力度会加强,对那些唱衰中国经济、唱衰资本市场的声音会坚决予以还击,即正面的声音会比较多(当然这对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经济会造成干扰)。

  (二)更加强调各类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造成合成谬误(即财政政策适度加力、货币政策精准配合、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社会政策托底等),意味着相关政策在出台之前需要会商,出台的节奏与流程可能会比较审慎、决策层级也会比较高。

  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财政政策居主导地位(适度加力),货币政策扮演从属配合角色

  (一)本次会议提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意味着2024年宏观调控的力度仍会比较大且具有延续性,但发力点主要集中在财政政策层面。货币政策的表述并没有明显变化,意味着在财政政策加力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将居于从属配合角色,体现出金融工作的从属性。当然,我们也感觉到,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同时,精准与直达的要求也更高更突出,即财政政策将会聚焦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与“三保”,这意味着2024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仍会保持较高的发行量。

  (二)实际上,12月6日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党外人士主要针对“深化对外经贸合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消费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水平等”等提了意见,并没有言及货币政策(但谈了财政政策),这本身就说明货币政策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及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在提升。

  六、反腐力度仍会是2024年的主旋律:预计经济金融领域将会继续成为反腐重点

  (一)本次会议还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味着2024年反腐力度还会加强,经济金融领域将会继续成为反腐重点。具体看,本次会议提出“对比较突出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化源头治理”“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重拳纠治“四风”顽疾”“实现无缝监督、合力监督”

  (二)强化反腐实际上是为了追赃挽损,这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致和同步的。实际上,2022年底政治局会议亦明确提出“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所以我们看,2023年金融、类金融、国企、城投、地产、互联网以及一些国家队资金大举进入的战略新兴领域(如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反腐力度一直比较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20:14 , Processed in 0.5001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