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14|回复: 0

时晨晨:宏观那么好 信心却那么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 01: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来一年,中美经济周期不再背离,货币政策同时进入扩张时期,全球市场最好的宏观环境即将出现。

  问题是,市场和信心为何还这么差?

  一、中美货币政策 由“背离”转向“同步”宽松:

  过去的中美,是G2,良好的关系使得国际商品、资本等等形成闭环。

  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中国储蓄,美国借贷;中国顺差,美国逆差;中国创造广义货币,美国创造基础货币;中国代工,美国研发;中国以国家资本的力量推动投资,美国以私人资本的力量推动消费。

  这种关系实际上是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缩影,每个国家都被卷入美国这颗超级恒星系统。

  因此理论上讲,世界各国的经济周期,基本上都受美国经济周期的影响,货币政策也跟美国同步,尤其是主要的经济体。

  最近有两个异类,中国和日本。

  先看最近“背叛”的日本,我们在《日本背叛美国》中讲过:这次美联储加息周期,日本不仅没跟着加息,反而逆势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这非常罕见。

  现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结束了,日本才开始有动静“边际紧缩”货币。

  再看中美货币政策背离和收敛。

  中国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跟美国相背离,最早出现在2015年-2018年美联储加息周期。

  我国采取了超强的逆周期政策,使得经济周期跟美国错位,美联储加息的时候,我国的资本外流,外汇占款下降,导致我国基础货币减少。

  我们的政策选择,没有随美国而加息,而是放松货币政策,对冲基础货币下降的影响。

  2018年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后,我们又采取加息等紧缩的货币政策,对冲资本流入的影响。

  这次加息周期也一样,美联储不断加息,我国不断降息、降准,逆周期操作。

  未来,中美即将同步进入货币宽松周期。

  先看美国经济数据:11月14日公布的10月CPI同比增3.2%,低于市场预期的3.3%;11月15日公布的10月PPI同比增1.3%,低于预期的1.9%,且环比转为-0.5%,创2020年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11月15日公布的10月美国零售数据环比转负至-0.1%,虽然高于预期的-0.3%,但指向居民消费在有序降温。

  再看中国经济数据:据国家统计局,11月PMI为49.4,略低于前值的49.5。从11月前两周的高频数据看,六大发电集团耗煤、高炉开工率、汽车零售、地产销售等数据同样呈现环比小幅回落的特征。

  一句话总结:美国经济高位回落,中国经济复苏也不及预期,大家又回到了经济周期同一位置:底部。

  对应的货币政策就是,宽松、刺激。

  如果中美货币政策同处于宽松阶段,那么全球的流动性将非常充裕,至少对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为何没反应呢?

  二、政策有了,数据好了,信心为何没起来?

  股市还是在3000点打转,为何消费还是起不来等等,一切体现社会信心的数据都不乐观?

  很多人还是纠结于细节因素,比如经济收缩的乘数效应、地方债和地产风险只是延迟了并非消失了、亏钱效应或资产负债表收缩效应等等。

  实际上,这些技术性问题,都不是主要问题,我们借鉴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教授的观点,再简单地解释一下:

  1、疫情的疤痕效应。

  庞大的个体经历了生死考验,更加深刻地发现自己是在“裸奔”,等真正出事后,自己毫无保障,因此会变得更加保守,倾向于节约和存钱。

  2、政策的塔西佗效应。

  大家不相信政策的延续性,你现在政策友好不代表之后政策友好。只要大家不相信,政策的预期引导就会大打折扣。

  一句话,任你说得天花乱坠,我不信,我也不行动。

  3、政策的合成谬误。

  政府是一个庞大的组织,里面有太多的部门和机构,他们的目标是不一致的,有时候甚至是相互背离的。

  你这个部门出政策鼓励,别的部门可能会基于自身目标的需求而出台政策限制。

  大家只看到了鼓励的政策,对限制性的政策视而不见。

  4、负面消息被封杀的自我发酵。

  现代经济治理应该是公开透明,大大方方,依法治理。但是由于一些基层执行行为的扭曲,随意封杀和禁止讨论,很多数据也不再公布。

  事实上是,越是禁止公开讨论和随意封杀文章,人们的反应和猜测越是负面,这相当于变相的传播负面信息,这是基本的心理学常识。

  一句话:若看空不自由,则看多无价值。

  当然,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结构性问题。

  我们之前多次强调,当下的政策和数据确实很漂亮,但是漂亮的数据背后,只有几个行业,很少的群体在支撑他们。

  因为他们是新兴产业,效率比较高,只需要很少的人就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但是,另一个角度看,经济发展的成果,只有个别领域享受到了,并没有惠及更广泛的群体。

  比如你见过烟草、石油、电力等系统的人发牢骚了吗?他们都在闷声发大财,周公子们都在喝20万一斤的茶叶。

  一句话,经济高增长背后,你只看到了广大普通人负重前行,没有看到个别人替大家岁月静好。

  只要广大普通群众不能充分享受经济发展成果,这种“风动、幡动、心不动”的情况还会一直存在。

  现在,就连金融行业也出台规章制度,不准从业人员网上炫富了。

  三、金融业基本凉了?

  最后插一块内容,最近开了很多会,金融行业的未来基本上确定了。

  “债市研究”的老师总结了几个点,我再简化一下:

  1 本次会议叫做里程碑式的会议,对过去的评价不高、负面;金融不是核心是血脉;

  2 本次会议最主要的改革就是党管金融体制,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管政策、管人事、管股权。

  3 党管金融的核心理论在于,本质上是党的信用理论,信用债是党的信用,最后是政治局兜底,要防止透支党的信用;

  4 党管金融的政治性问题,不能出现“华尔街政治”

  5 一行两会权威不够,党管干部,管住国有金融机构,关注金融腐败;

  6 现在不是降薪的问题,而是追薪,发出去的钱,还要追回来;

  7 金融监管总局是超级监管机构,金监总局全覆盖,不再是谁发牌照谁监管了;

  8 金融监局下面设计稽查局,和司机机关配合,会参照证监会的稽查队伍设置;

  9 中央支持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可以分离的理论;

  10 这次会议以后,明显感觉到处置小银行不良资产等工作加快;

  11 不会鼓励金融创新了,很多地方都抹掉了金融科技的概念;

  中国不需要太多的金融中心城市,就是上海和香港;

  12 金融业发展不能高于实体经济

  13 中央地方金融格局大变化,地方金融机构将严格审批,业务要严格限制在本地,不许风险外溢,监管更加严格;

  15 国有金融机构主导,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明确国有金融机构是主力军;

  16 加快处置小金融机构风险

  17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鼓励卖地方政府卖资产,不仅是支付债务,而且还要支付隐形债务,工程款、薪资等;

  18 把地方融资平台分类管理,高债务的省只能接新还旧,不能新增;防范道德风险。

  19 央行通过紧急贷款对地方政府难以偿还的提供紧急性的流动性支持,但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仅用于“紧急事项”

  20 对城投债有要求,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一级,发不债了,需要出具说明;

  21 继续金融反腐;

  以上几点,需要大家认真多读几遍,每一句都决定生死。

  现在大家看到了吧,经济领域是多么的复杂,以及相互冲突,根本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

  而政策具有一刀切的特征,它跟庞大的个体先天性冲突,最后只能不断出政策,补上一个政策的漏洞。

  市场经济的奥义在于:不管。政策出得越多,经济越不好,没办法,这是人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15:07 , Processed in 0.4689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