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68|回复: 0

时晨晨:地产政策走向另一个极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1 21: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产政策大摆锤来回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11月17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召开50家国内房企座谈会,提出“三个不低于”政策,即:

  各家银行自身房地产贷款增速“不低于”银行行业平均房地产贷款增速;对非国有房企对公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房地产增速;对非国有房企个人按揭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按揭贷款增速。

  意思很明显,之前下文件让金融机构支持地产,比如房企“融资三支箭”齐发,但是各金融机构就是阳奉阴违,雷声大雨点小,房地产仍然半死不活。

  现在好了,开始下指标了,并且是可以量化的指标,可以对银行进行考核的指标。对于量化考核指标,大家一定要注意,因为只要它出现,就意味着,动真格了。

  如果你银行对房企惜贷、断代,导致地产贷款余额下降了,增速下降了,并且显著低于同行;或者,你为了摆脱“责任”,业务偷懒,只把款项带给国企,给民企的贷款显著低于国企;或者,老百姓买国企的房子,你批房贷,买民企的房子,你不批房贷。

  这个时候,监管就可以给你定性,你这是故意跟上面对着干,一个大帽子给你扣下来,你就等着倒霉吧。即便你银行委屈也没用,监管就看这三个指标,不满足就弄你。

  金融领域,强刺激地产,主要就是救房企,甚至是民营房企,这个意义重大。

  为什么?

  想想当年房地产是如何凉的?房企融资“三道红线”。

  在这个政策出台前,什么限购、限售、提高首付、提高房贷利率、拍地资金监管等等,这种楼市调控政策都用上了,但是房价还在飙,直到房企融资三道红线出台,地产才开始凉了。

  之前出的政策,银行的选择就是,无底线的支持国有房企,因为各支行行长不用“负责”。

  这次的政策,一个明显导向就是,救民营房企。

  问题是什么呢?这个过程一定要注意“寻租”问题。

  量化指标下来了,其实就意味着,各支行行长可以不负责任了,只要你符合指标,我就敢贷款给你。如果你后面违约了,形成烂账了,我支行行长也不用负责任,让总行帮忙来消化。

  这相当于降低了“成本”,客观上会扩大寻租空间。

  比如有人请银行负责人去某大42楼消费一把,然后给他们批了很大一笔贷款,最后形成了烂账,怎么办?

  当下的房地产,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最近深茂深港国际中心又流拍了,这块资产估值163亿,降价36%,起拍价104.35亿仍没人接盘。下次起拍价将是83.48亿,相当于降价49%。

  现在的二手房降价真是太厉害了,动不动就降价30%,并且差不多都是一年就跌这么多。

  前几天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下降的城市分别有56个和67个,均比上月增加2个。

  一共70个样本城市,二手房下跌的城市高达67个,数量创历史纪录。

  根据以往数据来看,当下就是楼市极寒时刻,史无前例;当下全社会对地产的认知,也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看待这次地产刺激政策呢?

  我们知道,宏观和微观不一样,微观个体好掉头,宏观的惯性非常大,趋势起来了,摧枯拉朽,碾压一切。

  所以有人说,宏观经济不是开汽车,你猛踩刹车,把车刹停了,然后再踩油门,它就能接着跑的。宏观经济是开飞机,你把飞机开停了,飞机降落了,你踩油门也飞不起来,你得先修跑道,然后动员个部门,飞机才会再次飞起来。

  房地产也一样,现在地产已经熄火了,民众的信仰已经坍塌了,再想起飞绝非易事。况且,两大基本面,存量房和人口,都在拖累地产再次起飞。

  所以,两个极端的地产刺激政策,要么效果不大,要么一飞冲天再次失控。只要还担心地产失控,即房住不炒还是主逻辑,那么地产就起不来。只有政策奔着失控去,才可能会救起地产。

  只要还纠结于地产,无论那种情况,结局都是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14:55 , Processed in 0.2344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