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42|回复: 0

史客郎:今天,乌克兰终于被抛弃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 01: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斯基哭晕在厕所里的日子。

  看这条消息: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提出了拜登政府提出的拨款请求,同意向以色列提供143亿美元军事援助,但是对乌克兰,却是一个子儿也不拨。

  拜登那边,顿时气得跳脚。

  因为这个拨款请求,可是他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妙计!

  援助乌克兰614亿美元!

  援助以色列143亿美元!

  捆绑在一起!

  你共和党如果想要援助以色列,就得同意援助乌克兰!

  简单来说,就是类似糖衣炮弹,你得同时吞下!

  结果众议院的这帮共和党人,一点都不客气,直接剥开糖衣,扔掉炮弹。

  他们说你拜登提出的拨款请求里,有援助以色列的143亿美元啊,这我们同意!

  什么?

  里面还有援助乌克兰614亿美元的内容?

  对不起!

  我们没看见,不知道!

  就算看见了,现在美国国内是什么一副状况?

  通货膨胀很严重!

  老百姓生活困难!

  这时候你还往外到处洒钱,你对得起美国纳税人吗?对得起美国老百姓吗?

  这意味着什么?

  乌克兰已经正式被美国抛弃了!

  美国《时代周刊》专门登了一篇文章,说今年联合国大会期间,泽连斯基跑到美国华盛顿,从拜登到国会议员们,统统都找了一遍,回到乌克兰后,因为知道被美国抛弃的一天,肯定会到来,他的心情就一直非常不好。

  但这一天,最终还是来了!

  对这事,美国方面是怎么说的呢?

  白宫方面,当然是大骂了,大致意思就是:我们毕竟还是美国啊,就算再苦再难,也得再乌克兰和以色列之间,继续搞双线作战啊!

  众议院,也就是共和党呢?

  像那位刚刚上台的众议长约翰逊,话说就得很白了: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需要美国去解决,美国也会去解决,但现在美国“需要更多地关注”在以色列发生的事件。

  这段话啥意思呢?

  前面两句,其实是废话:美国人向来觉得自己很牛叉,所以必须得让他们保持这种感觉。

  后面那句,却是实话:美国现在已经吃不消打双线战争了!

  哪怕只是局部战争!

  还是最省钱的代理人战争,美国不用亲自下场!

  这事怎么说呢?

  乌克兰人真是太惨了:过去10年,先被欧美利用成那副样子,这两年又打成这样,国破山河碎,生灵涂炭,最终的结果居然还是说被抛弃就被抛弃。

  战线怎么守住?

  这个冬天怎么渡过?

  乌克兰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下去?

  不好意思,你的价值已经被榨干,你已经没人关心了,所以你就自求多福吧!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忍不住要说:美国这国家,果然是渣男啊,用完就丢!

  这话对不对呢?

  当然对!

  但如果光这么说,还太浅了一点,我们还得去思考这么一件事:

  美国的GDP,2022年是25.74万亿美元;

  欧盟加英国的GDP,有近20万亿美元;

  俄罗斯GDP,去年只有2.24万亿美元,只有美国加欧盟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但为啥俄罗斯在一年多时间内,面对欧美的各方面疯狂制裁,不但没崩溃,反而还它们的陆军弹药库存,几乎都打空了呢?

  这种事,如果不是大家亲眼所见,而是放到两年多前,比如说2021年,你去跟任何一个人说起,恐怕大家都不会相信!

  当时网上的调子,主流是说俄罗斯的GDP,连广东省都不如!

  那好,一个问题就来了:假如你是拜登,光看着上面列的那几组数字,你会怎么决定?

  十有八九,你也会跟他一样,作出同样的决定!

  那好,又一个问题来了:现在所有的事实已经证明,拜登当初的决策,也就是设法让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打上一仗,是错误的,那他究竟错在哪里?

  大家还记得吧?

  从去年俄乌战事开始,我就一直不断地说: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将会有新规则。

  欧洲和美国,如果按GDP来算,加起来的总数,超过俄罗斯的20倍,结果却搞得这么狼狈。这事背后,其实已经潜藏着一个新世界的规则。

  什么规则呢?

  让我们从1929年10月29日说起,当天是星期二,很多人像往常一样起床,然后吃早餐,当时没电视,不少人家也不喜欢边吃早餐边听收音机,所以那条后来震惊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消息,他们绝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美国股市崩盘了!

  到什么程度呢?

  光当天上午,就有11位银行家或经纪人自杀身亡,然后危机横扫了整个美国,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陷入极其悲惨的境地。

  有这么个统计数据,在大萧条期间,整个美国正常死亡的人数,超过了700万,主要是三大死因:自杀、饿死或因为没钱看病。

  到什么程度呢?

  有些中产阶级,几个月前可能还在到处度假、消费、晒日光浴什么的,转眼间就只能为了一口吃的,扎堆蹲在街头卖苹果。

  当时有家公司想招2名员工,消息传来后,半夜就有人排队,等它第二天开门时,门前已经排队的人,已经超过了2000!

  银行家、律师、医生、工程师这些原先的精英阶层,也活不下去了,所以时常有人,身上穿着笔挺的西装,却要挨家挨户地敲门,只为能讨到一碗剩饭!

  经济到底出了什么事?

  当时的美国政府一无所知,只知道情况很严重,但究竟有多严重,他们根本说不上来!

  1933年3月,在一片失业、破产、倒闭、暴跌中,小罗斯福上台。他一上台,就决定推行新政,也就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刺激。

  但怎么刺激呢?

  首先得对美国经济,来完整地摸个底:像明白和危机之前相比,现在的情况有多严重;还要知道,整个美国能动用的经济力量,究竟有多大之类的。

  然后一个人就冒出来了: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他表示说:对美国现在所面临的这副状况,我可是相当熟悉啊!

  为啥呢?

  库兹涅茨是俄罗斯裔,他1901年出生,1920年才到美国,他经历过俄罗斯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之后再和白军激烈内战的那段岁月,亲眼目睹过苏俄政权在面对四面围攻时,怎么集中经济资源,将优势敌人逐个击败!

  库兹涅茨是怎么干的呢?

  他们先把美国的经济部门,分成一个个门类,像能源业、采矿业、制造业、农业等,然后再按图索骥,到全国的各个工厂、矿山和农场进行实地调查,得出数据,再把这些数据加起来,估算出美国全国的经济总量。

  这个总量叫什么呢?

  GDP!

  因为库兹涅茨统计出来的GDP,小罗斯福心里就有底了,他凭借着相关数字,推行了新政,对美国的经济进行了刺激。

  到1939年,在“黑色星期二”之后差不多10年,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

  但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库兹涅茨和他带着的团队,又被美国政府找去,去面对另一个问题:美国该投入多少生产力和闲置产能,才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面对着战争,不光是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经济学家们,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军事战略家,外加一些经济学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常听说的凯恩斯,他们的说法挺简单,那就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嘛,所有的经济必须服从军事,因此国家必须动员所有的民用企业,不顾一切、不计代价地,投入到军事生产里去。

  凯恩斯甚至还证明说:如果这么干的话,会对经济起到极大的刺激作用!

  库兹涅茨和另一群人,是另一派,他们不断说:万万不能把所有经济资源,通通都投入到战争中,因为这样会涸泽而渔,导致战争没法持久打下去。

  那怎么办呢?

  吵过一架后,就开了这么一个口子:在保证民用经济运转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其实当时主要是军事开支,也可以被计入GDP里去!

  最后小罗斯福拍了这么一个板:除特殊行业外,美国打这场仗,要主要依赖民营企业的闲置产能,来满足战争需求!

  为啥能敢拍这个板呢?

  因为经过精算之后,库兹涅茨他们发现:按照他们这种方案,到1944年,美国不光能支撑欧洲和太平洋两条战线作战,它国内的经济、个人消费,不但不会受影响,还会处于历史最高位!

  也就是:美国能做到一边打仗,一边还能赚大钱!

  为什么二战之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觉得美国这国家非常富裕,非常有钱?

  就和这有关。

  因为当时的美国,虽说两线作战,兵力庞大,它国内却是消费旺盛,一片兴盛,马照跑,舞照跳,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

  苏联、德国和英国呢?

  却到了粮食要按人头,实行配给制,大家要一起挨饿的程度!

  但美国的这种繁荣,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就是靠苏联和英国受尽苦难,顶住德国,靠我们这边浴血奋战,顶住日本,然后它按部就班地,等1944年,它国内经济发展到了顶峰,才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

  大家如果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欧洲战场的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太平洋战场上的大规模登陆作战,也差不多从1944年才开始。

  然后大家见到的,就是:美国人富得不得了,所到之处当人们见到的,是它大兵的口袋里,总是鼓鼓囊囊地,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食品,然后随意抛出一些,给那些快成饿殍的人们!

  二战时美军士兵的补给包。

  这宣传效果,实在太好了。

  谁也不会,更不敢去想这件事: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这些美国大兵自己,也和这些被战争折磨成饿殍的人一样,也是瘦骨嶙峋,营养不良!

  说到这里,对GDP这个常见名词,我们是不是更新的认识了呢?

  它因危机而生!

  因战争而起!

  但它是怎么成为世界规则的呢,这要从另一个名词讲起:马歇尔计划。

  二战之后,欧洲一片废墟,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就提出了一个计划,意思就是美国提供各种类型的资金,帮助欧洲各国搞重建。

  但凡是这种用钱的事,都涉及到KPI,也就是绩效考核的问题。

  因为不可能朝一个无底洞里砸钱。

  那怎么办呢?

  美国又想到了GDP,但这个GDP我前面说过,不是库兹涅茨最早提出的那个版本,而是被凯恩斯改良过的,加入了政府支出的那个版本。

  对马歇尔计划,美国人分配资金的规则是这样的:根据GDP的统计规则,各国要报出自家每年GDP的增幅,如果拿的钱少,增的幅度大,说明这钱用的效率高,今后就可以多给钱。

  人都是会钻空子的。

  这种规则之下,大家会怎么干?

  别的方面动不了,肯定是拿到美国人的钱后,用尽各种办法,把数据做好看嘛!

  刚开始,还只是努力增大政府开支,寅吃卯粮,让GDP数字变好看。

  但后来,就变味了。

  因为各国为了拿援助,每年都要公布,渐渐地就成了各国政客搞政绩PK的方式:我在任时,GDP增长速度快,说明我执政能力强,说明我能干。

  这么一搞,就推广出去了。

  到什么程度呢?

  1950年代时,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把目光盯牢巴基斯坦,因为它那段时间的GDP,增长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每年差不多有6%!

  据说仅次于日本的14%!

  连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都颇为心动,想去亲眼目睹一下巴基斯坦人,究竟是怎么搞把它的经济搞得这么生猛,居然能起飞的。

  结果巴基斯坦人建议:艾森豪威尔的总统专机,在经过它城市的贫民窟时,不要飞得太低,以免他能看清楚底下人的生活情况,对小巴产生不好的印象。

  为啥呢?

  因为GDP这东西,确实能反映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但它却不能反映其它东西,比如说解决贫富差距,社会矛盾什么的!

  至于最初设计的,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应对危机或战争的能力,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造之后,则早就不见了!

  但在这时,其实还有一种统计方法,更能反应一个国家这方面的能力。

  什么呢?

  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用的“社会总产值”这个概念。

  它只计算物质产品的产值,像粮食、钢铁、煤炭、石油之类的东西,凡是全是实的东西,而服务业什么的,被认为只是二次分配,统统不计入!

  看完之后,就知道差很大。

  美国在冷战时,就利用了这中间差距,比如说在1979年,它就广为宣传,说苏联不行了,它1978年的GDP只有8401亿美元,日本却有1.01万亿,它连日本都不如!

  当时这种说法,对苏联人的自信心,造成了很严重的打击。

  然后美国和沙特再联手,疯狂增产石油,把国家油价打得极低,然后再哄抬国际粮价,因为当时苏联的经济模式主要靠出口石油,来换取粮食的,就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再加上之前美国人不断地宣传,说苏联经济不行,结果连苏联高层都怀疑自家的经济有问题。

  之后的事,大家也都看到了:人心散了,苏联崩了。

  到这里,一个问题又浮现出来了:如果当时苏联人心不散,大家凭着硬实力,和西方来上一场,它到底会输还是会赢呢?

  从俄乌战场得表现来看,它应该会赢。

  为啥呢?

  从去年开始的俄乌战事,可是美国+欧洲+乌克兰什么的陆军武器库存,一起加起来,来和俄罗斯对抗啊!

  这中间不少东欧国家,还有乌克兰,可都是原来苏联阵营里的呀!

  就这样,美国的陆军库存武器,还差不多被耗干了。

  甚至到现在,因为以色列那边打得急,美国人干脆抛弃乌克兰人,急着去救以色列了!

  到这里,我们就得思考一个问题:不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往往意味着它支撑一场战争的能力吗?为什么不管是俄乌战事,还是从其它战事来看,美国和欧洲纸面上的经济实力,和它的战争能力,似乎严重不相称呢?

  这事其实得算到拜登头上去,因为就是他,改变了原来的规则。

  我之前讲过:在战后几十年,西方国家渐渐地,已经从产业资本过渡到了金融资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其实是越来越大,甚至早在1980年,美国服务业的比重,就超过了制造业。

  从GDP的角度来看,数字确实挺好看的。

  拿着钱出去,也确实能换到很多东西。

  但如果从另一面来看,就发现事情有些不怎么对劲。

  比如说中国的很多工业产品,早就不光是远远地超过了美国,甚至超过了西方。

  像钢铁,去年中国钢产量就占全球的53.9%,前段时间中国钢铁行业协会还发布消息,说今年占全球的份额,还在进一步扩大;铝产量更高,占了全球的57%,水泥也差不多是全球的60%左右。

  如果和美国比一下,就会发现它这方面已经到了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像美国和日本,也就是8、9000万吨的产量,居然和俄罗斯差不多。

  去年有这么一个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接近30%。

  这数字其实非常结实。

  因为在它里面,没那种十几万、二十几万甚至上百万块钱一支的手表,也没有几万块钱一个的人造革包包。

  所以如果按照实际产能来看,我们工业占的比例,其实还会更高。

  这意味着什么呢?

  1997年,我们之前反复提到过的布热津斯基,美国的那位地缘战略专家,曾经在他写的《大棋局》里讲过这么一个预测:在未来的岁月里,不大可能再有哪一个大国,会像美国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那样,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大约30%的水平,更不用说像美国在1945年占50%的那样了。

  美国早年的GDP,制造业的比例很高,所以美国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的GDP占世界的30%,其实约等于它的制造业占全世界的30%。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布热津斯基当年的预测,已经被证明是错的了!

  我们其实已经超过了!

  那一旦超过,意味着什么呢?

  作为金融国家的美国,如果它始终坚持在金融领域,和我们这种工业国家周旋,还能支撑很长时间,但它万万不能和另一个重要的工业国家,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发生战争冲突,一旦这种冲突发生,它将彻底原形毕露!

  这就是为什么我上面说这账的算到拜登头上去的原因,他错误地把美国和欧洲的GDP数字,当成自家的经济能力,又换算成了自家的战争能力,然后抛开自己最擅长的金融领域,跳下水去,在乌克兰搞了一场代理人战争!

  结果一仗打出原形!

  到这里,有人要问了:打过乌克兰这仗后,美国还能把游戏规则,改回到依靠它最擅长的金融领域吗?

  答案是:不能。

  今后世界的规则,将是各国拼各自的工业实力,而我们现在的实力,其实比偷袭珍珠港前的美国,还要更强。

  这事怎么形容呢?

  美元霸权犹如有个穹顶,牢不可催,我们这么庞大的制造业,本来只是构成这个穹顶的一块块石头,但美国人傻乎乎地,在去年时,自己把这个穹顶给捅破了,毁掉了。

  既然他们自己亲手,摧毁了旧世界的规则,那今后就得按照新世界的规则来办。

  这是它自己一手造成的。

  美国抛弃乌克兰,证明了新规则已经开始起作用!

  到这里,还是得用起我们之前说过一遍又一遍的那句话了:拜登和他那批人啊,总是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把所有事都搞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1 19:07 , Processed in 0.1406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