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74|回复: 0

大闲人老李:虚幻的经济数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8 10: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联储两年间将邦基金利率从0.25%猛拉到如今的5.5%,代价则是让全球经济负重前行。

  相比之下,日本却在某些媒体口中,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难得的繁荣时期,大有走出“失去的30年”、迈入新繁荣周期的态势。

  七月份公布的日本今年二季度GDP增幅高达6%,而日本股市也是红的发烫,日经指数创下了30年来的新高。

  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日本政府实际所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央行下场疯狂买各种债,类似于股票市场的回购,自己给自己抬轿。

  日本的GDP计法和我们有极大的不同。我们的GDP增速,是拿今年的某个季度,与去年同期的这个季度作对比;而日本和美国类似,是假设全年剩下季度的增长都保持和本季度相同的前提下,全年的预期速度。

  美日的GDP算法叫做“环比折年率”,是比较相邻季度之间的经济变动,再根据相邻季度的增速得出全年的年化增长率,是“年化”过的增速。

  日本的增速如果换成我们的算法,那就只有2%,看起来也就没什么惊艳的了。

  各国有各国的国情,算法有各自的考量。美日这种算法最大的特点,是能够非常敏感的反映经济变化,而在经济快速变动时期和经济发生转折的情况下,变动尤其强烈。

  统计当局在编报的时候,会强调由于其经济刺激模式以货币政策为主导,因此要求对经济发展状态保持高度敏感性,所以对数据进行了适当的干预。

  但实际上,“环比折年率”算法是一种放大器,模拟出的增长速度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资本的眼球,掩盖基本面的不足。

  而且这种计发还会有后期修正,而当修正时,编报机构就获得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数据刚公布的时候大张旗鼓的报道,修正的时候已经过了热点,公众也就不那么关注了。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政府和企业拥有着全球最大规模的海外资产,包含欧美货币计价的基金、股权、产业、国债等一系列组合,总额接近9万亿美元。

  当美元加息导致升值时,这些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也会水涨船高,反映到企业的报表上,便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

  所以日本企业的利润暴涨,很大程度上只是财务报表上暂时的数字游戏。

  本闲人问过在日本工作的朋友,说金融时报这些媒体报道日资逆势上涨,他们纷纷摇头说这只是媒体杜撰出来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什么亮点。

  从基本面上看,日本固然曾经有非常好的基础,像汽车核心技术和产能配套确实是全球领先。

  但也是因为过去的辉煌和领先,让经营者们躺在过去的辉煌上,不愿面对更新换代的现实,因此失去了追赶新浪潮的先机。

  像日本汽车的厂商,因为不愿意放弃成熟的发动机工艺技术,选择性的无视新能源革命,押宝和燃油车发动机更契合的的氢能发动机,错过了绿色产能爆发的历史机遇。

  像三洋、夏普、日立和东芝等等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都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如今已经销声匿迹。而随着日本在互联网时代和新能源时代被越甩越远,日本在海外的资产也在逐渐萎缩。

  这不只是产业层面的问题。日本被美国拧断了脊梁,生生的断供了半导体产业的基础技术和市场支撑,被生硬的甩在了互联网时代的门外。

  这就导致日本先于美国,早早的拧开了央行的水龙头,创造出以印钞换增长、以债务维持资产的路径,无可奈何地在颓丧中堕落。

  如今美国在用同样的方法断供中国,是华为争气地在芯片领域冲破了围堵,让资本看到了可能,重新回归唱多,而我们则能有底气的去和美国谈条件,

  反观日本,日本国债已经陷入了巨大的流动性危机。随着政策子弹的耗尽,日本国家层面可以自救的手段越来越少,而“增长”的日本也被“衰退”的德国超越,让出了全球第三的位置。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一定要打好基础,才能真正独立的实现突破。

  一时的增长固然让人艳羡,但当出了问题、被断了供,却让子孙后代承担无谓的代价。

  警醒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15:34 , Processed in 0.1875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