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59|回复: 0

时晨晨:地方财政极限承压 中央财政重蹈覆辙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7 00: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亿国债出台,大家都在狂欢。

  有的解读利好股市,有的教大家怎么赚钱,有的大胆展望经济增长……

  我必须破一盆冷水让大家冷静:然后呢?1万亿国债就解决问题了?

  一、先回顾一下,到底发生什么事?

  1、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国债,全部交给地方搞水利建设等。

  2、地方2.7万亿的新增地方债提前下达,让地方政府借新债还旧债。

  二、这些措施怎么定性?救急,不治本。

  现在经济最大的灰犀牛就是,地方债。

  别说还本儿了,连利息都还不上了,地方主政大员都跑上海等发达地区找钱来了。

  找到了钱,就能再缓一阵子;找不到钱,就先债务违约,毕竟要打破刚兑信仰嘛。

  现在好了,允许你地方借新债还旧债了,债务压力就暂时解决了。

  注意,只是暂时解决了。

  现在最大的压力是什么?发展经济。

  之前大家都认为,封控解除后经济肯定会强势反弹,但是现实情况事与愿违。

  经济:降息、降准、财政扩张等等,但是效果不明显;

  房地产:降首付、降利率、放松限购、认房不认贷等等,地产也没起来;

  股市:降低印花税,限制大股东套现,放缓IPO和再融资等等,股市也一路跌破3000点。

  各领域基本上都是连续放大招,各种史无前例的政策,但是就是没起来。

  所以,拉升经济刻不容缓,否则一旦增速下滑一个台阶,再想拉回来就更加困难。

  “救急”体现在哪里呢?

  一般来说,都是年初制定经济增长目标的时候讨论赤字率,年中突然增加赤字的年份只有1999年和2000年。

  而当时经济外部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内部遭遇洪涝灾害,而且当年可选财政政策工具的空间也没有了。

  所以当年才会年中突然增加赤字,增发国债。

  现在经济啥情况?

  虽然说,既没有外部冲击,也没有内部冲击,宏观最困难的时候也都过去了。

  而且,我们官方口径一直是:经济“稳中向好”,“未来信心十足”,“衰退论可休矣”等等。

  但是年中突然增发国债,提升赤字率,这个实际行动体现的就是,救急。

  三、什么影响和作用呢?

  1、发行几万亿的国债,必定是市面上的金融机构去接盘。

  市面上的资金会被吸走一大部分,吸走的这些钱都交给各地方政府花。

  结果就是,市面上资金面会偏紧张。

  所以接下来就一定是,降息、降准,扩张货币政策,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2、众多水利项目下去,又将打造一批亿万富翁,同时基建可能会来一波浪潮,

  3、这一波,如果你没赚到钱,那么你就是亏钱。

  怎么亏的呢?通过价格上涨。

  你想啊,几万亿下去,一小撮人赚到钱后,他们不得买买买嘛,他们买的多了,自然价格就上去了。

  本来100块一瓶的酒,最后涨到200块一瓶,你这波没赚钱,用原来的钱只能买半瓶酒,剩下的那半瓶酒被稀释了。

  四、新阶段:赤字率突破3% 债务还有约束吗?

  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国债,交给地方政府去花钱,这是什么?

  本质上是,中央政府信用,托举地方政府信用,化解央地事权和财权不同矛盾。

  现在,全国财政赤字由3.88万亿增加至4.88万亿,赤字率由3%提升至3.8%。

  注意,财政赤字率突破了3%。

  3%,有什么特别呢?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政府赤字率一般设置为3%,中国历来也是将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

  也就是说,3%的赤字率就是传统的警戒线。

  类似的有,2%为通胀目标、零利率是下限等等。

  现在财政赤字率升破3%,高达3.8%,接近4%。

  这跟欧美国家实施“负利率”一样,都相当于进入了新时代,进入了“未知领域”。

  我们也进入了新阶段。

  五、最后想一个问题:1万亿特别国债,就把问题都解决了吗?

  中央财政扩大赤字,把钱交给地方花,本质上是什么?债务驱动,搞基建。

  这跟以前有区别吗?没有太大区别嘛!

  无非是借钱的主体,由地方财政,转变成了中央财政。

  之前地方政府借债搞基建,现在是中央财政搞基建,都是借钱搞基建罢了。

  为何这样做呢?因为地方财政没借钱的空间了,而中央财政还有很大的空间。

  我们可以看下:

  1、2008年后,地方政府部门杠杆率攀升很快。

  考虑到各种隐性债务,现在地方政府杠杆率基本上都到了警戒线水平,各地方债务暴雷就是证据。

  2、相应的,中央政府杠杆率水平比较稳定。

  与其他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中央政府的杠杆相对较低。

  中央政府杠杆率低,可以说是我们的最后的“法宝”,可以帮助我们度过危机。

  因为有时候货币政策不管用,会陷入流动性陷阱,所以靠货币政策效果不大。

  而较低的中央政府杠杆率,可以让我们继续扩张财政,把经济从危机中拉出来。

  所以,这个事就清晰了:

  以前地方政府大搞基建,搞一堆钢筋水泥,搞出一身债务,还不上利息,导致债务频繁爆雷,游戏玩不下去了。

  突然,政策出来了,中央财政搞了1万亿给地方,让地方继续搞基建,继续玩之前的游戏。

  本质没变,那么以前出现的问题,以后必定也会再次出现。

  最大的问题就是:投资收益低,无法覆盖债务成本;投资效率低,无法有效的拉动经济增长。

  因为地方搞基建投资,不可能因为资金来源变了,它们的效率就会有什么质的飞跃。

  相反,好项目越来越少,越往后项目越垃圾,低垂的果实早就被摘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度极大的歪瓜裂枣。

  我们的观点是什么呢?

  如果这一次经济好转了,抓紧时间改革,管住有形的手,真正发挥市场作用,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率,使生产率大于债务成本。

  这样一来,资产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债务的相对规模会越来越小,形成正向循环。

  否则,只会不断消化中央财政信用和空间,使其落得跟地方财政一样,最后搞得一地鸡毛。

  翻看历史书看看,如果财政崩溃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10:21 , Processed in 0.1719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