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8933|回复: 2

戎评:大战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0 19: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中国开辟世界“第二选择”,美国从一开始就输了

  今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了探究“一带一路”的成功经验,戎评将从哲学、地缘、经济、外交、军事五个维度来分析,写成《大战略》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回首过去,“一带一路”硕果累累,成为连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纽带,更使全球各国意识到,世界上除了霸权主义,还有共同发展的“第二选择”。中国能够规避“工业疏散陷阱”,而美国一开始就输了,这是东西文明的比拼,也是两种制度、两种模式的碰撞。

  “一带一路”从诞生之日起,就有西方媒体和舆论将之与美国二战后在欧洲推出的“马歇尔计划”进行对标,但事实证明,“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在哲学和理念上有本质的区别。十年来,虽然美西方势力不断打压和破坏“一带一路”项目,甚至控制关键国家和节点,但“一带一路”大战略反而愈挫愈勇,遍地开花。连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福山也惊呼,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雄心勃勃的一个全球化计划。

  但“一带一路”并非是一个全球扩张计划,而是一个战略协同发展计划,中国不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并非将此作为军事扩张的机会和通道。“一带一路”和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建立的初衷一脉相承,那就是贸易机会共享,做大全球贸易的蛋糕,将中国发展的成果和红利惠及全球。

  而美国在做什么呢?将“一带一路”沿线的关键国家和节点,拖入持续的战乱和恐怖主义阴影当中。从军事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到武装干涉叙利亚、利比亚,再到干涉巴基斯坦内政,多次袭击瓜达尔港口(“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目标对准孔子学院、中国工程师等等,都是在给“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制造麻烦。

  但中国和“一带一路”并没有被打倒,不仅规模越做越大,项目越来越多,而且和美国制造的敌对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比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在时隔20年后再度访华,就是一个十分强烈的信号——这代表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受欢迎,得人心!

  叙总统巴沙尔在离开中国前说的唯一一句中文是:谢谢中国。而他的夫人阿斯玛对中国网友说的一句感人至深的话是,你们有一个美丽的国家。

  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长期身处战乱的叙利亚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帮助他们的国家和人民的真心感谢!而中国为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一家提供包机和护航支持,也充分体现了这场访华之旅的不易,以及中国对真朋友的真心帮助。

  戎评认为,“谢谢中国”,应该是全球许多国家的真心话。特别是这十年来,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帮助沿线国家建设了许多大型基础设施,激活了双边投资和贸易,中国对得起这声谢谢!

  孔子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国家也是生而平等的,战乱留给一个国家的是永久的伤痕。像叙利亚这样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国家,亟待真朋友的帮助。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其实就是给了沿线国家平等发展的机会,将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东方精神传递给全球每一个国家,让他们知道,原来世界上除了霸权主义,还有协同发展的大道和第二选择。

  过去,我们没有具体从哲学层面追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理论基础,而现在这个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来回答这一问题——“一带一路”的成功靠什么?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成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扩张基础之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后,受到一战和二战摧残的西欧大陆亟需战后重建所需的大批资金,而美国就刚好充当了这一援助者的角色,为西欧各国政府提供大量的低息贷款甚至是免费援助。但美国的目的并不单纯,除了在许多援建项目上攫取利润,而且将自己的军事基地布满整个西欧,使得目前德意法英等欧洲强国即使经济富裕,但却失去了军事独立自主的机会。

  现在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美西方一些媒体却类比“马歇尔计划”,称“可能成为军事基地”和“带来地缘政治风险”,造谣和抹黑“一带一路”。美西方的动机仍然是冷战思维在作怪,担心中国与之争霸,抢夺其全球霸主地位。但问题的关键是,中国的“一带一路”从一开始的布局就决定了这是一条与众不同的共建、共享、共赢之路。

  戎评看来,中国这一全球大战略的成功,是必然而不是偶然,这是由中华文明的特性,和东方哲学的互利性决定的,是东西方发展模式和制度的差异,是中国崛起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路径选择,是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溢出效应,与美国的“寄生性”资本主义有本质的不同。“一带一路”的成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互利是东方哲学的价值根基,而自利是西方哲学的假设前提。我们知道近代西方经济学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假设,那就是理性经济人,即一切选择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这就决定了西方国家的战略选择都是以自利为出发点。但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过程中会出现一个反噬现象。

  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20世纪初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工业疏散陷阱”,也称之为“斯宾格勒陷阱”。这个理论提出了一个预判,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其自利和逐利性,会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对外扩张,将资本和产业组织转移到其它落后的国家和经济体,等到这些国家和经济体彻底掌握工业技能之后,这些资本和产业输出国就会出现垮塌效应,也就是产业的空心化现象,而其愈加用资本和军事手段来控制这些产能输入国。

  具体情形是这样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竞相把自己的技术秘密、程序、方法、工程师都疏散出去,单纯是为了降低成本、扩大利润。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被剥削的世界开始对其主人进行报复。有色人——他们同样熟练地和更加知足地工作——用无数双手动摇白人经济组织的基础。”

  那么,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什么可以规避这个“斯宾格勒陷阱”呢?

  首先,“一带一路”是政府有序推动,而不是资本逐利的选择。

  诚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大的背景,是工业产能较为过剩,需要新的市场予以消化,而“一带一路”充当了产能输出的角色,但是,这并非是以逐利为目的,而事实证明,“一带一路”的许多项目都是中国拿出主要资金修建甚至是免费援建的,这是一种资源的消化和共享,中国不会因为对外输出啊了人力、财力而掏空了自身的工业组织和体系,反而是一种多赢的发展格局。

  正如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文扬所指出的,到目前为止,还从来没有一个类似的全球化计划是基于共存理念并强调共同享有的。“一带一路”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础的,我们相当于是以这样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新的哲学、新的文明。

  这个新的哲学和文明,就是东方的互利哲学和共存理念。

  其次,“一带一路”反而是受剥削主体对西方世界和文明的一种“反杀”。

  我们深刻地记得,西方列强针对中国的“有组织的暴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持续了100多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但是在这之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逐步加速,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历史终于发生了大逆转,当年被西方当作殖民地压在世界等级体系底层的中国,不仅实现了翻身解放,而且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引领世界。

  如果说很多人没有看清西方依靠军事力量赢得世界这一本来面目,那么可以说,很多人其实也没有看清中国依靠经济力量赢得世界这一本来面目。而随着西方针对中国的“包围圈”越来越成型,双方都在回归自己的本真,现代世界的本质也越来越清楚地暴露了出来。

  美西方的“寄生性”资本主义每一个毛细血管都渗透着剥削和掠夺的血液,它们无法容忍中国抢了它们的生意,更无法容忍东方文明和社会主义制度对其霸权地位的挑战,让第三世界国家觉醒。所以,除了千方百计阻止“一带一路”这一全球共建战略的实施,它们还会混淆视听,扭曲中国的动机和目的,从意识形态上进行抹黑和攻击。

  最后,“一带一路”的成功,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的崛起和复兴,反而是西方世界的幸运。

  在斯宾格勒看来,因为中国既具有他所说的“古老的文明的过分成熟的智力”,又没有他所说的“浮士德式的文明”这种包含自我毁灭的基因。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说西方的没落是历史的必然,那么中国这个具有和平主义传统的国家作为超越西方这个榜样的最大的非西方对手,其实反倒是西方不可多得的幸运。

  所以,“一带一路”的成功是世界历史大势的选择,是中国所代表的东方古老文明与互利哲学的重生和实践。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没有这样的大格局,不仅意味着它从一开始就输了,而且未来也不可能赢,美西方反而要庆幸遇到的是中国这样的始终秉持和平理念的能与各国共同发展的值得尊重的对手。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19: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美国出兵中东,搅局“一带一路”,中国给出对策

  本篇是《大战略》系列的地缘篇。

  中国外交部已经官宣,10月17日将在北京举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届时将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会。

  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成果。

  十周年对于“一带一路”意义重大,不仅过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作为国家级的顶层战略,“一带一路”关乎到中国的崛起和民族复兴,也是国家之间合作的纽带和范本。

  因此,如何规划“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十分重要。

  而在此关键时刻,作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合作伙伴,中东近日战乱再起,巴以冲突剧烈升级,这会对“一带一路”有何影响呢?

  我们知道,杭州亚运会之机,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时隔19年再度访华,目的就是奔着“一带一路”而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叙利亚位于中东地区的核心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就是这样重要的国家,巴沙尔总统回国后,叙利亚就遭到土耳其的空袭,霍姆斯军事学院发生自杀式无人机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这说明西方势力仍然是想继续搞乱叙利亚,破坏“一带一路”。

  此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发激烈冲突,必然会对中东局势和世界地缘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正值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和解谈判期间,巴勒斯坦为民族命运抗争,会博得阿拉伯国家的同情,从而迫使他们重新考虑和评估与以色列的关系。

  而美国趁机介入巴以冲突,也是重回中东战略复燃的标志。

  据悉,美国防部长奥斯汀8日宣布,美国将派遣多艘军舰和飞机靠近以色列,并向以色列军队提供更多弹药和援助。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宣布出兵干涉了!

  如果第六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又和以色列干起来,那么,势必会影响“一带一路”在中东的合作项目。

  此外,美国又趁机介入,还和沙特、印度等国搞了个“印欧经济走廊”来抗衡“一带一路”,这对于中国来说肯定是个不小的麻烦。

  而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中东战略,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戎评认为,虽然中国不会武力介入巴以,但也并不意味着会在中东失去影响力。为什么呢?

  因为,中东要想回到美国完全控制的时期已经是不可能了。

  第一,目前美国的国力无法支撑俄乌和巴以两场代理人战争。

  30年来,美国共在中东打了5场战争:1991年老布什时期的海湾战争,1999年克林顿时期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小布什时期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2011年奥巴马时期的叙利亚战争。

  且不论前面20年美国霸权处于鼎盛时期,那时尚且不能在不同区域同时打两场战争,而今拜登国力衰退时期,美国又宣布出兵介入巴以冲突了,但与此前不同的是,俄乌战场也在消耗美国的军力,虽然是代理人战争,但美国的介入程度还比较深,如果俄乌和巴以同时掣肘,美国麻烦会很大。

  所以,美国要真正出兵中东,再打一次局部烈度较大的战争,是很难支撑的。

  第二,中东国家已经开始觉醒走独立自主道路这一点不可逆。

  如今世界的能源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并非完全依靠油气资源,目前新能源和锂电等资源的重要性日趋提升,二是俄罗斯和OPEC的沟通和协作加深,比如近年OPEC+就不顾美国的反对执意坚持减产计划,这体现了中东国家的觉醒和自主性加强。

  以沙特、阿联酋为代表的中东国家开始逐步摆脱石油供给国的帽子,在全产业链上进行投资和布局,也和中俄之间越走越近,在经贸和军事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中东国家再也不是豪横地购买美债让资金回流美国与美国利益捆绑,而是开始在全球展开多元化投资,特别是贸易向东看非常积极。

  第三,如果以色列无法与阿拉伯国家和平共处对美也是反噬。

  其实面对现在的巴以冲突,美国是两头为难的。当前衰弱的美国,对中东的控制能力已经大不如前,摊子太大必须收缩,为了稳住中东,腾出精力搞中国,美国没少在调解沙以双方矛盾上下功夫。

  比如8月底的时候,美媒突然放出一个消息,说美国和沙特已经进行了一场秘密谈判,谈判的主要议题就是推动沙以关系正常化,这是抄中国的作业,但最终这个问题并没有谈拢。主要是美国和沙特互开的条件都无法满足。

  现在巴勒斯坦突袭以色列,美国又宣布出兵帮助以色列,那无疑沙以和解的大门就要关闭了,美国的“中东新战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再干架,美国一定会受到冲击和反噬。

  不少人担忧,中国的“一带一路”没有武力护航面临的风险很大,如果遇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战乱,很多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可能就会打水漂。

  戎评认为这种担忧有一定的道理,但从长远眼光来看,中国走的是大道,是一种全新的国际交往模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过程虽然曲折,但前景光明,“一带一路”赢在未来!

  作为千年古国,我们见证了太多国家的兴衰,不说那些遥远的文明古国,单说现代19世纪伴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欧洲开始全面复兴,航海殖民时代开启,英国抓住了这次机遇一跃成为超级大国。20世纪二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英国衰落,苏美两国成为了最终的赢家,两极争霸的世界格局形成。

  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全球化导致世界产业重新布局,这期间,中国抓住了机遇迅速崛起,成为这一轮世界变化中受益最多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有的国家强势崛起,有的国家由盛转衰,有的国家分崩离析。这背后隐藏的就是国运之争。

  而“一带一路”就是接下来几十年国运之争的关键所在。

  如今美国仍然想通过介入巴以冲突,强化自己在中东的霸权存在。美国倚仗的是什么呢?仍然是大海权时代的海空一体快速响应,布满全球的军事基地威胁。

  相较于在中东大量布局的欧美国家,中国对中东的影响缺失严重,此前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在那里布局。如果一直什么都不做,就只能作为旁观者,无论是好是坏都没法插手。

  如何让这场中东成为中国崛起的动力而不是阻力呢?其实今年能看到中国在中东布局的关键变化,比如促进沙伊世纪大和解,与中东国家继续加大经贸往来与合作,科技方面的支持等等。

  虽然我们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允许像美国一样,出动军队来扶持傀儡政权,但是我们的文化优势让我们找到了更好的方法,那就是“一带一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

  “一带”与“一路”,一个靠陆,一个向海,所经地区在我国外交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陆上“丝绸之路”东端连着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中间串着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边通往欧洲发达经济体;海上“丝绸之路”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变化?

  戎评认为除了经贸实际利益影响,对地缘格局的改变首当其冲,“一带一路”刷新了地缘经济的原有认知,打破了传统海权和陆权割裂对立的局面,而是寻求海陆融合与平衡,并致力于盘活区域贸易发展的务实目标,从而模糊了究竟是海权重要还是陆权重要的是非界限,形成了“海权”与“陆权”均衡发展的国际格局。

  属于美国的大海权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属于中国的海陆融合时代正在来临。如果看不到这个大势,一些国家就会选错人,站错队,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始终是开放和共赢的,任何时候选择加入都不晚,因为这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潮流。我们相信“一带一路”的下一个十年将更加精彩,也将是引领中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引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4 07: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美方想搞乱,中国直接亮出三把杀手锏,胜利曙光就在眼前

  本篇是《大战略》系列的经济篇。

  不管世界局势如何变幻,“一带一路”倡议为什么一定行?

  这不是一个玄学问题,而是像毛主席论持久战一样,是一个可以提前预判和肯定回答的问题。

  在一个事物演进的道路上,有人会把短期的波动当成是长期的趋势,这其实就是犯了机械主义错误。比如巴以冲突升级,中东局势生乱,有人就会觉得“一带一路”不好搞了,报以悲观情绪。

  但其实如果你懂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矛盾论、发展的本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基础的哲学原理,你就不会被眼前的乱局所迷惑和困扰。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推广“一带一路”倡议是亏本的买卖,没有在沿线建军事基地,进行武力炫耀,就无法为“一带一路”提供安全保障,其实此言差矣!

  难道中国的实力需要解放军到处建军事基地才可以证明吗?难道不费一兵一卒,其它国家就不知道中国的军力了吗?

  什么叫不怒自威?

  你强大了,无论走到哪里,即使你不带着枪杆子指着别人,别人也知道你的实力,而不敢挑衅你欺负你!

  如果说,中国没有如今的国力和军力,“一带一路”能够推进实施得下去吗?其它国家会愿意和中国合作做生意?

  真正的强大不需要武力炫耀,而是你站在那里,别人就知道你强大,不敢低看你。

  这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本来,戎评是想列举“一带一路”十年来的经济成就来说明这个大战略的成功,但其实与这些数据相比,我认为理解其中的内里逻辑是最重要的。

  美国人的航母差不多可以开到世界海洋的任何一个角落,可以说是十足的武力炫耀和威慑吧,但大家为什么争先恐后要和中国做生意呢?现在美国与其它国家的经贸关系都在弱化和收缩,很多国家的第一贸易伙伴都变成了中国,即使美西方不断阻挠和破坏,也没有阻挡全球各国和中国加强贸易合作的大趋势。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中国的航母没有开进任何一个国家的领海,但中国的铁路和列车却修往和发向了“一带一路”沿线的诸多国家。

  十年来,“一带一路”用巨大成就,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上万亿美元投资规模,证明了世界上有存在于霸权主义之外的一种全新的国家之间的合作交往模式,不需要武力的胁迫与威慑,就可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

  针对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的贸易额由2013年的10400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20700亿美元,几乎翻了一倍。十年前,上述沿线国家的总贸易额占我国全球贸易比重是1/4,2022该比重已变为1/3。

  而中国没有向这些国家派一兵一卒,除了联合国框架下参与的维和行动,中国没有去以大欺小威慑任何一个国家。但是,谁又不敢把中国当回事?谁又敢真正跟中国干起来?

  有人要说如今的跳梁小丑菲律宾,不是总是反复横跳挑战中国的底线和脾气吗?中国也没把小菲子怎么样啊?

  不错,我们确实没把小菲子怎么样,但是你看看近几个月,菲律宾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高,油价、米价等关乎普通民众生活的大宗商品价格飞涨,当地民众生活成本陡然升高。这不比击沉它的一艘舰艇更令菲律宾难受吗?

  马科斯接下来将面临什么,随便想一下就可以猜到。

  9月21日,菲民调机构“PUBLICUS”发布的第三季度民调结果显示,马科斯政府执政满意率从第二季度的62%跌至55%,创其上台执政以来的新低。

  是用武力猛攻,还是文火慢煮更让人难受,这个答案就很明显了。

  有人还会说,那些“一带一路”沿线的战乱国家呢?中国的投资不就打水漂了吗?

  确实,短期会有一些经济利益的损害和影响,而且还有一些援建的中国工程师甚至受到了生命的威胁。但中国去帮助这些战乱国家,也是心同此理,自己受到了欺辱,也能对这些国家的人民感同身受,帮助他们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些国家的人民赶走侵略者,翻身做了主人,一定会感念中国,战后重建也一定会和中国合作,从长远价值看,这并不亏。

  中美两国,一个行王道,一个行霸道。随着中美国力的此消彼长,价值观的输出和比拼,最终必然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我们才说,是中国开辟出了一种全新的国家之间的交往模式,不是靠军事和武力,而是靠合作和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就是天人合一,和睦共处的大道。

  中华文明延绵5000年,靠的就是三把杀手锏:互利基础上的集体主义,人心齐泰山移,合作才是共同发展的终极法宝。

  善不代表软弱。

  有中国的国力作为后盾,即使美西方想破坏“一带一路”,受影响的沿线国家也会认真评估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市场,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很难离开中国。

  参考世界主要地区GDP增长的统计与预测可以发现,“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地带都是拥有较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的。

  戎评拿到的一组数据显示:

  1999年-2008年,也就是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体平均实现年GDP增长3.4%,其中发达经济体2.1%,新型发展经济体6%,亚洲国家更是达到8%,俄罗斯在这一黄金时期达到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发展也能达到5%以上,欧国家可达到4%。

  近两年,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和俄乌战争的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了短暂停滞甚至倒退,但在经济倒退的幅度在这些新兴经济体中明显式微。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4月份出版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版,2022、2023和2024这三年,世界GDP增长率依次是3.4%、2.8%和3.0%。其中发达国家平均为2.7%、1.3%和1.4%;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则依次达到4.0%、3.9%和4.2%。在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增速更高,依次达到4.4%、5.3%和5.1%;中东和中亚依次达到5.3%、2.5%和3.5%;撒哈拉以南非洲依次达到3.9%、3.6%和4.2%。即“一带一路”沿线及非洲经济增速都高于世界平均。

  丝绸之路经济带连通俄罗斯,中亚、西亚及东亚诸国,海上丝绸之路则串联东南亚,南亚与非洲。由此,我国通过与这些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建立经贸关系成功塑造了一个拥有稳定增长率的外部经济环境。

  最后,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牵连的国际关系,才是最稳固的,即使短期会因为战乱等风险因素,合作项目和基础设施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只要局势有所好转,这种经贸合作关系会很快修复。

  如果中国没有强大的人民军队,没有航母,没有歼20、轰20和东风导弹,没有核弹、氢弹,不仅美国这样的帝国主义国家不会惧怕我们,而会欺负我们,而且中国想要推进“一带一路”这样的全球经济倡议,也会遭遇千难万阻。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虽然我们没有到处建军事基地,但不论哪个国家都会高看中国几分,这就是不怒自威,坚如磐石,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些东方的智慧,可能美西方国家永远也搞不懂,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懂。

  “一带一路”具有持续和旺盛的生命力,是以中国的国力和军力为后盾的,我们不欺负人,也不怕被人欺负。如果能够协同世界各国走出一条新的国际交往路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中国独有价值观的输出,是对全球的重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5 12:04 , Processed in 0.1250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