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66|回复: 0

西西弗:为什么有些人如此仇视“大一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5 12: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在今日世界生存崛起的必要条件。我完全无法理解仇视“大一统”的中国人。

  1

  这两天看到一篇奇葩文章,题目是《武王伐纣的真相:相比大一统帝制,封建制为什么更能打》。文章中把纣王说成生早了800年的秦始皇,把周克殷的牧野之战,说成一场封建诸侯联盟战胜大一统帝王的战役。

  一篇文章,错漏百出。文章里面说根据《尚书》和利簋铭文的记载,周军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加上同盟部族的兵力,一共四万余人。

  实际上,利簋铭文一共只有三十二个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根本没提到周军人数。尚书中的记载是“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作《牧誓》”。里面的虎贲是三百,也没有四万多人的记载。

  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一共四万余人的记载实际上是来源于史记。

  这篇文章,一会儿说史记里面的数字不靠谱,另一方面引用史记中纣王军队70万的数字。文章引用史记中记载的周军战车三百乘,却有意遗漏了后面周方联军总计战车四千乘的数字。

  ……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

  按史记的说法,周军战车300乘对应4.8万人,1辆车对应160人。周军和盟友全军4000乘,按这个比例得有64万人。当然,太史公是文科生,数字一向不靠谱。商军70万,周军4000乘,都是一个胡诌的数字。

  甲骨文中,记载商朝出兵最多的一次战争,也不过一万三千人。“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 牧野之战,有一些考证,商纣一方,顶多也就数万人。

  而且,牧野之战,周朝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商军的倒戈。“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 周朝统战工作做得好,才是牧野之战周朝取胜的主因。

  2

  我之前怼了这个号主不止一次,为啥呢?

  因为我算是一个历史业余爱好者,一直认为,历史相关写作要对历史有基本的尊重。夹带点私货,选择陈述素材,也就罢了。不能为了贩卖自己那点私货,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把历史歪曲得连历史他妈都认不出来。

  这位据说是名校历史系毕业的号主,为了证明封建制比大一统能打,举了几个例子:周克商,部落制游牧民族战胜农耕民族,法兰克封建制取代了罗马帝国。这几个例子都是颠倒黑白,完全没有历史常识呀。

  殷商是典型的奴隶社会,和秦汉的大一统帝制完全不一样。有时间可以看看殷墟的考古发现,至少读读《翦商》。周克商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而不是封建制战胜了大一统帝制。

  罗马也是奴隶制,啥时候成了大一统帝制?不是名字叫帝国,就等于大一统帝制的。常说美帝国,英帝国,难道这些都是大一统帝制。从戴克里先开始,罗马搞四帝共治。你家哪个大一统帝国能搞出四个皇帝的?罗马也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西罗马向法兰克的过渡,同样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斗争更加不是封建制和大一统帝制之间的制度博弈。马背上长大的民族,全民皆兵,在于定居农耕民族的战争中,一直处于优势。农耕民族无法长期统治草原,游牧民族却可以是不是南下劫掠。

  再说了,被汉武帝打跑的匈奴,成了欧洲的上帝之鞭。拔都西征,蒙古一路偏师就打到了波兰和匈牙利,把欧洲正统的封建制国家联军打得满地找牙。而蒙古攻打南宋,倾举国之力,蒙古大汗御驾亲征,却打了四十多年才征服南宋。

  封建制国家和大一统集权国家相比,在战争中从来就没有表现出什么制度优势。

  历史上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国家竞争,除了实力之外,胜出的关键制度要素往往都是集权。

  中国的战国时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例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秦国商鞅、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这些变法核心都是集权,削弱贵族势力,集中权力到君主手中。集权越彻底,国家越强大。

  其他国家的也是同样,国家的改革和崛起,都是伴随集权。法国崛起是靠几代君主持之以恒的集权。被拿破仑击败后,普鲁士的施泰因哈登堡改革,也是集权。日本明治维新,版籍奉还,废藩置县,也都是集权。英国其实是最早中央集权的国家。1066年的诺曼征服,在英国建立了欧洲各国都都无法比拟的具有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真实的历史长河中,权力越集中,国家的战争力量越强。美国历史,也是联邦权力逐步扩大,州权被不断侵蚀的历史。

  文以载道,写东西一般都会夹带私货。比如历史上可能有10个案例支持自己的观点,有10个不支持。于是就只讲支持自己观点的10个。这种还算能接受。

  这位号主已经不是夹带私货,是直接颠倒黑白了。完全没有支持自己观点的历史案例,就直接瞎编乱造。

  3

  这位号主颠倒黑白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大一统”不好,“分封封建制”好。

  这位号主的其他文章,也用“杀人盈野复盈城”、“夺了鸟位的暴力集团”这样的话语,来形容“大一统王朝”。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有一些国人这么仇视“大一统”?

  对“大一统”的反思过去其实有很多。欧洲在近代的发展,远远超过中国。为什么中国掉队了,不少学者认为“大一统”王朝是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大一统”王朝缺乏竞争压力,君主往往不思进取。不像欧洲诸国林立,一个国家不努力,很快就会在国家竞争中掉队。另一个就是大一统王朝容易埋没人才。比如哥伦布一个意大利人,找了热那亚法国葡萄牙等多个国家,最终西班牙王室资助他发现了新大陆。

  这两点我都同意。春秋战国时期诸国林立,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活跃时期。同时,那段时间人才也在各国流动,秦国的霸业,离不开商鞅、范雎、李斯这样的东方六国的人才。

  历史上,中国的大一统王朝确实有弊端。但今天的世界,情况截然不同。

  今天的世界,诸国林立,国家之间的竞争白热化。人才的流动也比较流畅,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君不见,贾某人、许夫人,都跑到外国过得开开心心。

  今天的大家聊的“大一统”,也只是中国的“大一统”,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全世界搞“大一统”。中国古代大一统的那些弊端,现在都并不存在。

  那为啥现在还要这么仇视“大一统”呢?

  现代,仇视和攻击中国“大一统”的人也不少,比较著名的是李登辉。李登辉认为,由于中国的面积和人口远远超过东亚其他国家,只要中国恢复到一个正常状态,就一定能成为东亚具有支配地位的国家。所以,为了亚洲平衡,中国必须分裂成七块,互相敌视互相竞争,才能一劳永逸的保证中国不会变成亚洲霸主。

  李登辉其实还是比较有眼光的,早在1999年,中国GDP只有日本四分之一的时候,就认为中国必然崛起超越日本成东亚第一强国。但李登辉,不,应该说是岩里政男,完全是站在与中国敌对的日本人的立场,反对中国的“大一统”。岩里政男岩里政男

  仇视攻击大一统的,还有一个神经兮兮的刘某敬。他也认为统一的中国必然会支配东亚,所以中国必须分裂。

  无论是李登辉,还是主张“核平中国”的刘某敬,他们的立场都是赤裸裸的反华,站在美国或日本的立场上。我并不认为仇视“大一统”的中国人都类似李登辉或刘某敬,但我实在是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今天还在仇视反对“大一统”。

  今天的世界,不是中国君临天下的朝贡体制,是国家之间激烈竞争的世界。好比战国时期,七国争霸,某一国的人却主张自己的国家要分裂不要“大一统”。

  我实在是无法理解这些人的逻辑。难道他们真的已经是“精神日本人”或者“精神美国人”了?

  我认为,坚持在中国范围内的“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在今日世界生存发展崛起的必要条件,绝不能放弃动摇。

  4

  那位号主的文章,也不是一无是处。中间有一段话,我还是认同的。

  “一个体系,未必一定是中枢对分支能“如臂使指”,能够一杆子插到底才是好的。主要还是看这个体系能否最大限度的调动体系内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积极性。一个社会,只有当能足够充分的实现公平正义,以此调动每一份子的积极性时,它才是活泼、且不可战胜的。”

  国家竞争的成败,除了物质实力外,也取决于国家是否有能力调动全国所有人的力量。

  然而,什么样的制度能调动所有人的力量呢?肯定不是分封制。

  秦灭六国,核心也是与六国相比秦的体制能更有效的调动所有人的力量。

  法国大革命后和拿破仑时期,法国能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欧洲,也是大革命建立的体制,能让法国比其他欧洲国家可以更有效的调动所有人的力量。当其他国家都学习法国体制之后,法国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中国历史上,唯有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成功的调动了几乎所有人的力量,完成了难以想象的奇迹。

  这个话题,今天就不写了,下一篇再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20:12 , Processed in 0.2969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