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31|回复: 0

智先生:历史虚无主义是如何毁掉一个国家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5 02: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3年,全球同步上映了一部叫《莫斯科使团》的黑白电影,在当时造成了很大轰动。

  电影讲的大概内容是,美国驻苏大使戴维斯在抵达苏联后,亲眼见识到了苏联的真实生活,这个国家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而且还从外交、军事和工业化成就方面给予很高的评价。

  《莫斯科使团》的那句开场白已经成为了名场面: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曾经像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些苏联领导人一样,受到如此多的歪曲和误解。」

  这句话是由美国驻苏大使戴维斯真人参演,并热情澎湃地念了出来。

  所以这部亲苏电影是谁拍的?

  美国好莱坞斥巨资拍摄,导演是那位被誉为「工匠大师」的殿堂级人物迈克尔·柯蒂兹,他的另一部不朽神作《卡萨布兰卡》估计知道的人会更多。

  同时期美国还拍了大量亲苏电影,比如《北极星》和《斯大林格勒男孩》,1944年产出《俄罗斯之歌》和《光荣岁月》,1945年产出《反击》等等,全是对苏联的肯定和褒扬。

  如果要用一个具体的事件来划分,那么在雅尔塔会议之前,美国对苏联的这种形象宣传基本都是正面的。

  帮对手宣传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给苏联打气加油,一定要死守东部战线,努力坚持下去。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正式开辟第二战场,而这时期的德军主力,其实早在1943年就苏联打光了。

  英美280万的总兵力,还比不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死亡的总人数,战前苏联人口是1.94亿,战后变为1.53亿,18岁-22岁年龄层的苏联男子,有80%都死在了战场上。

  但这种亲苏宣传,很快就因为冷战开启而突然转向,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1946年3月5日,作为雅尔塔三巨头之一的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说苏联是一个独裁威权国家,与残暴的法西斯没有区别,并强调英国和美国才是自由和人权的典范。

  丘吉尔说,苏联拥有了原子弹,是给全世界带来灾难,不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因为原子弹掌握在美国手中而夜不能寐」。

  1950年4月,杜鲁门发表演讲,正式拉开了「真理运动」的序幕,在世界各地开展宣传颠覆工作:

  一、通过增加「美国之音」的广播节目来增强宣传力度,广播时间每周延长到61小时,播音语言从24种增加到45种;

  二、在全世界范围发放「反苏」印刷品,像是各种海报、小册子和报刊等等;

  三、发动私人团体和民众进行宣传,以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名义来配合国家宣传;

  四、组织美国专家学者进行宣传活动,诱使苏联百姓产生反国家情绪。

  好莱坞影视圈也同样发力,推出多部抹黑苏联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影视作品。

  1950年的美国电影《空投艳史》,讲述了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是如何突破苏联对柏林的地面封锁,粉碎其断绝柏林供给的「险恶用心」,影射和嘲讽苏联为了独吞二战成果做出的不择手段;

  1957年,好莱坞把原本的亲苏电影《北极星》重新翻拍,剧情全被推倒,将原来的乌克兰农民改成反苏的匈牙利人……

  西方媒体集团巧妙回避了苏联红军在二战中的巨大牺牲,集中攻击红军的鲁莽和低素质,说「苏军步兵因为文盲太多,不会操作和维护自动/半自动武器」,强调苏军是一支乌合之众,是依靠人海战术才能取得胜利。

  意识形态的对抗从来就不是单方面,因此你来我往很正常。美国能搞反苏宣传,苏联也能搞对美的策反行动。

  在斯大林时期,克格勃的红色攻势铺天盖地,使得当时整个欧洲和美国都被苏联的情报体系给渗透成筛子,不少高级知识分子甚至无偿给苏联提供情报,只因为崇高的共产理念。

  美国为了揪出间谍内奸,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麦卡锡主义运动,然而没怎么伤到敌人,却是自损一千,效果很不理想。

  最关键的是,全球百姓被苏联宣传攻势给撩起来的躁动之火,已经没办法轻易平息了,罢工游行和工人工会运动全面开花。

  美国只能狠下劲,对富人征收70%-90%的高税率,再通过高福利待遇来平息底层百姓的躁动之心。

  如果翻遍整个资本主义的历史,也就只有这个时期,资本家才真正享受到什么是纯牛马的待遇

  苏联红色运动的威名,一时无两。

  不过再坚固的堡垒,也挡不住来自内部的爆破。

  赫鲁晓夫上台后,在1957年成立专门机构来编写卫国战争史,只是内容画风很不对劲。

  比如「斯大林错误评估战前军事政治形势,出现重大战略误判,使苏联在面对德国突袭时损失惨重」,还有「斯大林战前对军队各级干部血腥清洗,导致苏军战斗力急剧跌落」等等。

  这一波,更像是苏穗宗在抒发长期受斯大林压迫的愤懑和不满。

  当时的苏联笑话可见一斑:

  赫鲁晓夫在宣读斯大林暴行时,台下有人递纸条上去,他立即念出来:「赫鲁晓夫同志,当时你在干什么?」

  赫鲁晓夫立即问:「这是谁写的,请站出来!」

  连问三次,台下一直没有人站出来。

  于是他说:「现在让我来回答你吧,当时我就坐在你的位置上。」

  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开始搞「民主化」和「多元论」,放开对媒体的管控,主动放弃意识形态阵地,也就是向欧美缴枪了。

  这些举措全来自巴乔的好友,被誉为「苏联内鬼」的雅科夫列夫。

  克格勃主席曾提醒过戈尔巴乔夫,说雅科夫列夫在美国留学时,与美国中情局有过接触,是狼人还是平民,不好说。

  但戈尔巴乔夫根本不在意,甚至阻止克格勃调查他的好友。

  得到戈尔巴乔夫的充分信任后,雅科夫列夫利用宣传部长的身份,到处做报告和演讲,全面鼓吹西方的「民主和自由」。

  1988年,为了更方便推行西方的价值观,雅科夫列夫要求苏联停止对西方电台的干扰。

  苏联自毁长城后,美国之音、自由电台、德之声、BBC等西方媒体迅速进入苏联,这招等同于招狼入室。

  这些西方媒体展开了强大舆论攻势,一大批苏联领导人和英雄人物被抹黑,长久以来树立在苏联民众心中的丰碑,一座接一座倒下。

  比如著名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

  1941年11月下旬,年仅18岁的卓娅奉命去往前线执行任务,在烧毁德军马厩时被逮捕。

  哪怕被折磨致死,她也不吐露半点游击队的秘密,临死前说:「你们可以把我绞死,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有两万万人,他们会为我报仇的,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卓娅的事迹传遍整个前线,成为红军的精神旗帜,他们在战场上喊的最响亮口号是:「为卓娅报仇!」

  如果要类比,卓娅就像是江姐,两者都已经成了一种精神符号。

  但在美国媒体口中,卓娅烧掉的不是德军马厩,而是苏联村民的木板房,所以村民们一气之下把她扭送给德军惩处,还造谣卓娅是精神病,根本不是什么英雄。

  这种非常离谱的侮辱言论,没有在80年代的苏联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因为整个苏联内部,已经被历史虚无主义侵蚀。

  人们宁愿相信西方媒体口中说的是事实,也不愿翻开史册,或者从参与过卫国战争的老红军那里寻求真相。

  这同样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之一,原本在课本上的英雄人物被戏虐嘲讽,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被虚无解构,塞进去各种荒谬谣言。

  这也不是什么上纲上线,历史虚无主义的真正危害,是让一个民族忘了自己的根,当人们被敲断了精神脊梁后,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信念崩塌,是真正的国殇。

  所以苏联在丢失了意识形态的阵地后,其实已经衰败了,解体只是时间问题。

  哪怕苏联解体后,西方的抹黑和造谣也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出现许多离谱的梗。

  例如「苏联粮食产量比沙俄时期还低」,这个梗流传很广,出现在不少国家的历史教科书中。

  西方媒体拿沙俄时期丰收年的8600万吨产量,去和1953年苏联史上最严重歉收年的8250万吨比较,说两者足足少了350万吨,是实锤证据。

  真相是什么?

  根据《俄罗斯联邦国民经济年鉴》的统计,沙俄时代人均粮食产量只有300公斤,1909-1913年的平均产量是7250万吨。

  而斯大林时代的1937年已经达到9700万吨,从1937年到1940年,全高于沙俄最高粮食产量的8600万吨。

  粮食领域要爆产,其实不算什么难事,而且对于地大物博的苏联来说,大力发展集体化农业,使用大型农机和化肥,就能轻松提高粮食总产量。

  比如苏联80年代的年均粮食总产量,已经跑到2.1亿吨左右(最高记录是2.3亿吨),养活自己的百姓绰绰有余。

  其它像「苏联轻工业很落后,有人开着飞机排队买面包」、「 苏联GDP只有美国一小半」、「苏联战斗力差」等等,其实稍微查一下官方或者联合国的统计数据,都可以轻易拆穿谎言。

  除了西方政府的宣传抹黑,还有来自民间企业的推动,这也是官方所希望看到的,把对苏联的抹黑形成「既定事实」。

  那如何让「既定事实」打入年轻一代的市场?

  通过影视和游戏。

  现在的好莱坞电影,只要涉及苏联和俄罗斯,自动触发的关键词肯定是恐怖分子、黑帮和侵略者。

  漫威电影的黑苏片段可以说五花八门——

  首先《钢铁侠2》的反派鞭锁就是苏联人,而且只要镜头里有俄罗斯的实景镜头,一律BBC滤镜拉满:

  黑寡妇是受苏联迫害的特工美女,结局是投入美国的自由怀抱里:

  至于美国队长的好友巴基,在苏联人手下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还被改造成杀人机器——冬日战士。

  美剧《切尔诺贝利》号称完美还原当年的事故始末,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无愧于「改编」二字。

  在这部剧里,去核电站灭火的消防队员在毫无防备、且对危险不知情的情况下冲入充满火场。

  事实上,消防队员从一开始就戴着简易的防核辐射设备,且在意识到有辐射的存在后,仍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灭火中,当一批消防队员被换下来,另一批又继续顶上去。

  最后,这28名消防队员由于受到严重核辐射,在随后一个月内接连牺牲。为了防止核泄漏,尸体还要被特殊的金属棺木封存才能掩埋。

  在这部剧里,把参与救援的苏联军队形容为「不懂真相的可怜虫」。

  事实上,士兵们在出发前就已经知道,这次任务要这比之前去的任何战场都要危险,但他们硬是用最原始工具,把几吨重的核废料迅速挖走。

  30多年以来,来自苏联各地的清理人员达到50万,其中有20万人参与头10年的清理工作,他们用血汗、健康甚至生命,换来切尔诺贝利往外30公里范围污染程度的大幅下降。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勇士,整个欧洲也许都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但西方媒体把他们蔑称为「生物机器人」。

  BBC也拍过切尔诺贝利的纪录片,里面有一段动员视频,瓦连京将军带着400多人救援四号反应堆,并带着政委两次登上四号反应堆楼顶。

  视频里,瓦连京大将动员时说:「上面是死神,但没什么可怕的。」

  但BBC给出的字幕是:「上面没什么可怕的。」

  呈现一部分真实的,隐瞒一部分真实的,能还原出最真实的面貌吗?

  欧美如此关心三十年以前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续状况,却对日本往太平洋外排放的核污水视而不见,同样是隐瞒一部分真实,呈现一部分真实,已经属于惯犯了。

  当然,如果要讨论最出名的黑苏游戏,《红色警戒》肯定逃不掉。

  从苏联在世界范围内的侵略扩张剧情,到苏联军官昏庸无能的形象和大反派尤里的形象,一些稀奇古怪的作战方式和奇葩兵种,什么疯狂伊万、自爆卡车、恐怖分子、恐怖机器人等等,全都充满了苏式朋克的癫狂美学。

  为了渲染红色恐怖的氛围,它还有专门的主题曲《苏维埃进行曲》:

  但没想到这首曲子非常霸气热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五角星、红布、镰刀和锤子,反而对苏联阵营圈粉了。

  2020年,美国国防部以纪念二战胜利75周年的名义,发表了一篇题为《欧洲胜利日:庆祝与思考的时刻》的文章。

  文章强调,二战始于德国和苏联入侵波兰之时, 接着直接跳到诺曼底登陆,赞扬美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全文绝口不提苏联的贡献。

  2020年5月9日,美国白宫发了一条推特:「1945年5月8日,美国和英国战胜了纳粹!」

  这里面没有提到苏联,也没有提到德国向苏联投降的真正日期——5月9日,硬是把苏联从同盟国阵营摘了出来。

  普京直接谴责:「1941年6月22日,是我们袭击了德国,还是德国袭击了我们?这是什么谬论?」

  德国也忍不住了。

  德国外长马斯和历史学家维尔盛联合撰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明镜周刊》:

  「是德国自己挑起了二战,德国要独自为大屠杀承担罪责。谁要是对此怀疑,并将罪名归咎于其他国家,就是损害了受害者的权益,就是在利用历史分裂欧洲。」

  更重要一点是,美国发布的时间节点,恰好是北溪二号管道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挑拨之意溢出言表。

  虽然这次翻车给美国出了一个洋相,但对于一向脸皮够厚,甚至可以防核弹的美国政客来说,都不算啥。

  美国自诞生以来,真正畏惧过的国家就只有苏联,因为共产主义理念曾经差点颠覆了资本主义阵营。

  如今虽然苏联解体了,但美国面临的内部矛盾也越来越严重,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和质疑,仅靠民主自由的旗帜,似乎已经越来越难压下去了。

  而且可以肯定,只要全世界还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来自资本主义阵营的抹黑和压制就永不停止。

  对我国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这种情况退不了,只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30 00:42 , Processed in 0.0937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