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24|回复: 0

老罗侃财:受冲击的海洋与膺天命的西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6 09: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开了东方财富网股票APP~果然,真的很绿色。

  谁都知道,现在就是大盘的底部!谁都知道,现在低估值,就是最好的入市时机!

  但就是不知道要在这等多久。

  “流氚疯“的“大核民族”,这波是把“躬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了。以后不能吃海了,老罗想到这就很无奈。

  作为老家广州的人,老罗以前,只需要过我国建设的第一条沉管隧道——珠江隧道,出隧道后车子调头左拐,就能到了黄沙水产市场了。

  海鲜,已经是刻在老罗的DNA的里的快乐。但估计,想办法要戒掉了。只能自我安慰:距离摆脱高尿酸,更进一步了……

  从黄沙水产市场,走多宝路,恩宁路,过去就是上下九,广州酒家,莲香楼,陶陶居,都在那个地方,广式的传统美食品牌,都聚集在那了……

  咳咳,有点扯远了。说会主题,“流氚疯”了的“大核民族”这么一闹,海洋经济带来的发展及相关规划,可能都要重新评估影响了。

  全国一盘棋!在宏观层面和宏观视觉下,能够全面对冲海空利空的,只有西南崛起!可以这么说,西南地区,到了诞膺天命的时候了!

  文章的第三部分,含有老罗关于相关上市公司的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01 海洋经济,势必受到冲击

  ——————————————

  老罗搜了很多资料,越搜集,就感慨。当然,作为一个永远在智商上拖后腿,不指望跟上股民平均科技知识水平的老罗,是研究不来核废水到底有多少种放射性元素,它的衰变周期诸如此类的。

  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462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3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345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5718亿元。

  海洋经济,势必收到冲击。

  直接收到冲击的,是我国的远洋渔业,年产量225万吨,产业链涵盖远洋渔船、渔具、石油、相关设备四大板块的上游,远洋捕鱼的渔业,以及下游批发市场、市场、餐饮,电商平台等。

  在自己本身就没做错什么事情的,突然遭受重击。占据我国远洋渔业70%的浙江、山东、福建三省的渔民受到的冲击真的不是一星半点。

  捕捞之外,是养殖。我国是率先提出碳汇渔业概念和倡导发展碳汇渔业的国家。

  碳汇渔业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的过程,把这些已经转化为生物产品的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也被称之为“可移出的碳汇”和“可产业化的蓝碳”。

  碳汇渔业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直接或间接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减缓水体酸度和气候变暖。

  中国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养殖对象以贝、藻类为主,有显著的碳汇生态功能,在减排二氧化碳和缓解水域富营养化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以2020年为例,全国海水养殖贝类面积占总面积的60%,产量占到海水养殖水产品总产量的69%,可固碳130万吨,约48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每年吸收我国4.6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今,庞大的产业链,恐将毁于一旦!

  02  流动的洋流与悄然崛起的西南

  ——————————————

  自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以来,成渝城市群的“战斗力”与日俱增,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外界普遍看好其早日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同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呼声也从未停止。

  海洋的经济受到的冲击,就是一股人力无法逆转的命运洪流。决定权不在我们这里,但结果却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共同承担。

  在过去,我们面向世界的方式,是面向海洋,从大洋彼岸去看到发展和进步的空间。

  而现在,我们面向世界的方式,是面朝黄土,努力耕耘,一砖一瓦去搭建内陆更好的明天。

  细看近五年来的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数据,你会发现,四川始终排名第一,收到的转移支付金额超过5000亿,在2022年甚至达到了6486亿元。

  在普遍的印象当中,四川并不是一个“穷省”,无论是看GDP总量还是财政收入总额,它都位居全国前列。

  尤其是省会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中的领头羊,2022年成都的GDP总额已超过2万亿,进入了全国十强。在天府国际机场开通后,成都更成为了继北京和上海后,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潜力无限。

  但光靠成都,是支撑不起整个西南的。他还需要重庆,还需要昆明。

  成都土地富饶,搞农业种植养活2亿人没有问题,但是成都却不适合大力发展制造业。

  因为成都没有一条大型河流。

  内陆地区搞制造业没有河流是不行的,光靠铁路与公路运输物流成本就足以让大部分中低端产业活不下去。

  重庆本来就是码头城市,顺长江而下可以直达上海,虽然是内陆地区,但是天生就具有搞制造业的基础。

  但是重庆最大的短板是经济腹地太窄,向南是贫瘠的贵州,向北是四川——因为行政区划的分隔,很难直接向大西北辐射。

  成渝双雄并立,一个负责搞生产,一个负责搞消费,恰好是天作之合。

  此外,贵州的数字经济,昆明的泛亚铁路,前者为成渝打开了科技的想象空间,后者为成渝打开了东南亚的国际市场的新机遇。

  最新的变化是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前7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9万亿元,增长2.8%,占我外贸总值的15.3%其中,对东盟出口2.11万亿元,增长4.7%;自东盟进口1.48万亿元,增长0.2%;对东盟贸易顺差6275.1亿元,扩大17%。

  组合起来,这个西南地区,发展的潜力是相当客观的。

  2021年6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成都平原经济区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强大的西部极核,正在崛起。

  投资的眼光,可能需要更多放在西南这个价值洼地上了。

  03  西南的投资机会

  ——————————————

  老罗根据这个思路,整理了西南地区的整个上市企业的信息资料,并本部分仅对公开资料进行梳理。

  四川共计有上市公司113家,其中国企37家。以下为四川省上市公司全景图:

  以下为成都上市公司全景图:

  重庆共计有上市公司48家,其中国企22家。以下为重庆上市公司全景图:

  云南共计有上市公司32家,其中国企20家。以下为云南省上市公司全景图:

  以下为昆明上市公司全景图:

  贵州共计有上市公司26家,其中国企15家。以下为贵州省上市公司全景图:

  以下为贵阳上市公司全景图:

  西藏共计有上市公司15家,其中国企5家。以下为西藏自治区上市公司全景图:

  以下为拉萨上市公司全景图:

  随后,依据老罗提炼出的主线,500强企业的价值投资和中医药,

  从价值投资角度:

  从2022年500强进行整理,西南地区(云贵川渝)合计有21家公司上榜,其中重庆7家,昆明6家,成都5家,宜宾、遵义、绵阳各1家。21家公司总营收14225亿元人民币,总利润1275亿(其中贵州茅台一家为525亿)。

  中医药方面:老罗整理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和资料,最后还是引用了前瞻产业研究院对《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西南地区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研报结果:相关个股为:

  数字经济方面,老罗暂时没看到非常合理的投资标的。但相信,迟早会有的。

  而环保方面的重庆的那一家国企龙头,也可以保持关注。

  但,尽管道路交通工程技术发展飞速,但个人还是建议短期回避。除非,你愿意在地方债的方面,对城投类个股进行押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22:51 , Processed in 0.4689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