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69|回复: 0

孙立平:我们如何读一篇文章?读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6 08: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读一篇文章,总是想有所收获。那应当怎么来读一篇文章?很多人一上来就是看结论、看观点,看立场。这样收获往往有限。我的体会是,看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看其中的知识、脉络、问题意识以及分析的方法和逻辑。

  下面这三篇文章是我过去读过且现在还有印象的。几年十几年的时间过去,现在回过头来看,有的结论明显是错的,但即便是站在现在的时间点来看,其对问题的分析,仍然是有价值的。

  第一篇文章:经济学家克拉斯穆尔·佩佐夫(KrassimirPetrov) 2004年9月在《全球财经杂志》发表的《中国经济的萧条风险》。克拉斯穆尔·佩佐夫是一位经济学家,他出生于保加利亚,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奥地利经济学米塞斯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这篇文章最主要的观点是,中国将面临一场类似于美国30年代那样的大萧条,而这场大萧条可能在2008年-2009年间的某个时刻发生。现在,距离那篇文章的发表,已经快20年的时间过去了,作者的预言显然是错的。我读到这篇文章,已经是201几年,但文章的分析思路还是让我颇为受益,而文章的结论,如果我们将其作为一种警示的话,也可以让我们保持一份清醒。

  回顾一下历史,2004年,正是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刚刚步入快车道的时候。但作者说,面对中国经济的火热,我忍不住将其与上个世纪美国喧嚣的20年代进行比较,并不得不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次大萧条,如同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所经历的。

  作者说,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举办,在奥运会举办前,中国政府肯定会继续追求一种刺激经济的政策。到那时,通货膨胀将非常可能无法控制,到时,政府除了急踩刹车和采取收缩外毫无选择。所以,中国的泡沫破灭将会在2008年-2009年间某个时刻发生。

  前面说过,这样的预言已经被事实证明是错的,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叫打脸。但如果我们仅仅看到这里,我们可能错过了文章中可以使我们有所收获的地方。

  比简单的结论更有意义的是其分析的脉络和逻辑。他根据什么预言大萧条会发生?他为什么要将当时火热的中国经济与美国30年代大萧条前的情况进行比较?仔细阅读下去会发现,他依据的主要是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特别是罗斯巴德在《美国的大萧条》一书中的分析脉络。

  他的核心论点是,大萧条的出现,是因为繁荣是建立在信贷扩张的基础上。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次通货膨胀性信贷繁荣。而现在,以一种类似的形式,萧条的种子在中国种下了。他说,经济学者欢呼中国的增长,许多人没有意识到中国正在经历一次通货膨胀性信贷扩张,其规模让美国喧嚣的20年代相形见绌。而多年的信贷扩张,预示着泡沫破灭在所难免。

  评论:如果我们将其具体的预言放到次要的位置,而将关注点放到其分析的脉络上,也许可以让我们有一些有益的收获。经济繁荣时期的信贷扩张,同时会催生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债务的积累,一个是产能的过剩。从今天的角度看,如果我们能较早地意识到这一点,对我们来说不是很有意义的吗?

  第二篇文章:美国私营全球情报公司战略预测公司总裁乔治·弗里德曼于2017年3月10日发表在《市场观察》上的《中国的经济奇迹结束了》。

  首先要说明一点,现在在学术和评论界比较有名的有四个弗里德曼,人们经常把他们弄混了。一个是作为经济学家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本杰明·弗里德曼,也是经济学家,曾任哈佛大学经济学院的院长。一个是托马斯·弗里德曼,著名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而本文的作者是乔治·弗里德曼,美国私营全球情报公司战略预测公司总裁。

  乔治·弗里德曼的这篇文章,前些天又开始在网上广泛传播,很显然,这与人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有关。但这里我要提醒一句,这篇文章不是现在的,是六年前的。

  文章的分析思路是这样的:当一个落后的经济体开始起步时,维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是可能的。日本与中国都是如此。只要经济恢复正常工作,经济就会激增。如果之前经济的损伤足够严重,那么这种增速可能能持续一个时代。但是,认为一个仅仅是修复国家灾难的社会的经济增长率能够一直维持下去,是不理性的想法。

  这当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劳动力成本。中国的竞争优势是成本,现在中国有了成本更低的竞争对手。二是外部市场的消费能力。经济奇迹要靠消费国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才能实现。他当时关注的是,金融危机让商品进口国陷入衰退,之后是长期停滞,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减少了。

  其实,他的这个分析,是建立在此前他的团队一个研究的基础上的。2013年8月,弗里德曼就发表了一份报告。当时的美国《迈阿密先驱报》用这样的题目对这份报告进行了报道:中国奇迹谢幕,报告称16国正候场,出口额仅27亿美元的小国尼加拉瓜能够分食出口巨头中国的午餐吗?

  这个报告最让我关注的是一个提法:后中国16国(PC16国)。

  这份报告认为,凭借低工资征服全球市场的中国发展时代正在终结,因为如今出现了其他工资更低并具备别的优势的国家。他罗列了16个作为中国替代者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柬埔寨、老挝、菲律宾、越南、多米尼加、墨西哥、秘鲁和尼加拉瓜。

  评论:后中国16国的概念是2013年提出的,至今已经10年。如果我们看一下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国的崛起,就会知道我们脑子里早一点有这种意识是多么重要。至于是不是那16国,并不重要。而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我们也完全可以有我们自己的看法。前一段时间,我也曾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从潜力的角度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没有结束。

  第三篇:桥水基金CEO达里奥在2020年5月22日在linkedin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过去500年的大周期》。有媒体将这篇文章的主题概括为:美国步入衰落,中国正迅速崛起。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正如你所看到的,美国现在是最强大的帝国,它正处于相对的衰落中,中国的力量正在迅速崛起,没有其他大国与之能比。对于这个判断,今天已经是见仁见智。我看到一些网友在文章后的留言。有的说,这是一种捧杀。有的说,这份报告不怀好意,是要把中国架在炉子上烤。

  其实,这有点想多了。桥水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达里奥是桥水的创始人。在过去这些年中,达里奥一直看多做多中国。甚至有人将其称之为最后的一个中国粉,尽管他最近的判断有些变化,对此,人们也有些揶揄之声。

  作者认为,正如人类的生命周期一般持续80年(上下)且没有两个完全相同但大多数是相似的一样,帝国也有一个类似的生命周期,并且它有自己的典型模式。简言之,在一套新的规则建立了新的世界秩序之后,通常会有一个和平和繁荣的时期。随着人们习惯了如此,他们越来越多地押注繁荣将持续下去,他们也越来越多地借钱并用以支出,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泡沫。最终,债务泡沫破裂,并导致帝国的衰落。

  达里奥是一位金融家,因此,他特别重视在这当中货币和信用因素的变化。在从对荷兰和大英帝国兴衰历史过程的分析中,他概括出构成实力曲线的8个指标:教育、创新和技术、竞争力、军事、贸易、产出、金融中心和储备地位,然后进行合成,并以此来分析帝国兴衰的大周期。因为这篇文章较为复杂和专业,感兴趣的朋友还是看原文去吧。

  评论:达里奥的这项研究,既与经济学中的周期理论有关联,也与国际政治中的修昔底德陷阱相呼应。正如达里奥所说的,人们知道识别自己所处的阶段并且基于此来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明智的。在这当中,尽管达里奥所概括的指标远远超出经济的范围,但其所涉及的货币与信用的层面,仍然可以给我们新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6 01:16 , Processed in 0.0781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