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83|回复: 1

司马平邦:2023:美西方对中国发起“经济失能认知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13 22: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本期想讲一个稍微形而上的话题,也不知道能不能真正讲透,说起来再看吧。刚刚看到一批中国官方媒体推送的经济评论,不只是一篇,是一批,讨论、批驳的都是同一件事:唱衰中国。

  说美国总统拜登,8月10号,在一场政治筹款活动中称,中国因经济问题和人口问题“陷入困境”,并可能成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定时炸弹”。他的这番涉华言论也是他迄今为止对中国最直接的批评之一,并有可能威胁到数月来旨在缓和近期紧张局势的微妙外交努力。现在,中国官媒对“唱衰中国论”的反击,标题都是这样的:《唱衰中国,只会在事实面前反复碰壁》《唱衰中国经济者注定失望》《抹黑中国投资环境、唱衰中国经济前景的论调可休矣》,看得出,这批评论是有针对性而写的,按这些文章里批驳的观点,现在美西方政客和机构,而且还是以美国总统拜登领头的,都在唱衰中国。

  我提炼出下面这段话,说:透视唱衰中国的论调,不难发现某些西方媒体是在用预设的导向、片面的视角和不适配的观点来“打量”中国。不提经济全球化逆流给各国造成普遍损失,不提中国经济仍处于回稳复苏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不提中国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懈努力,单凭单项、局部、短期的波动数据来判断全局,只见短期波动之形,不见整体上升之势,这种“选择性失明”显然有违观察一国经济全面、辩证、长远的专业视角,也完全脱离了中国经济的实际。究其根源,还是意识形态的心魔在作祟:无法坦然面对国际力量格局的深刻变化,企图通过散布消极言论动摇对中国的信心,阻碍中国发展的脚步。

  其实,这一段话说的也没什么不好,为中国辩护嘛,还是从实事求是角度为中国经济辩护,但说句实话,说句我很不想说出口的话,我也很看不起官媒上的这些捉笔者,你们虽然长期浸淫在经济媒体和国际媒体的前沿,也掌握着大量一手信息,但是,很遗憾,在事情的另一面,这么多年来,你们还是对美国和西方的意识形态战争的手段都不甚了了,或者是你们从心里往外地就不愿意承认,这是美西方在对中国发动意识形态战。

  因为,到2023年了,中美之间连外交层面都刺刀见红了,我们官媒还在堂而皇之地大谈要反对“唱衰中国”,非常之不准确,非常之肤浅,因为这种定义和定性,实际上掩盖了这场已经发生的意识形态战----我给它命名为对中国的“经济失能认知战”的本质,这些事情的发生,根本不是唱衰一下两下中国这么简单,这是从今年初以来,已经长达半年多的时间,由美西方政客、机构和媒体统一一致地对中国发动的软实力打击,就是要想方设法,千绕万绕,让中国人民接受,现在中国的经济机器已经堕入失能状态,你经济出现波动,那肯定是失能了,你的经济在某些领域,比如房地产领域,出现了危机,那肯定是失能了,即使你开始恢复经济增长,即使你的居民消费也开始恢复,但恢复的不足够快,那肯定也是失能了,加上在7月下旬以来,中国几个省份突发大洪水,那就更加造成经济失能了。

  失能,失去功能,半身不遂,神智不清,脑梗肠阻,大小便失禁,等等等等。

  我不敢说,那些中国官媒的捉笔者们,现在是不是已经被人家发动的这种“经济失能认知战”给催眠了,或部分催眠了?但从他们发表的评论中,从他们千篇一律都在为中国经济辩护的口吻上说,透着的是一种不自信,只会辩护,不会进攻,这本身就是思考失能和定力失能;他们认识不到,或者不愿意认识到,虽然现在的西方媒体机构,表面看都是民营的、私营的,但是,从另一个截面看,它们都已经媒体武器化,都在成为对中国实施软实力侵略的政治武器,而中国官媒中的某些人,已经被这种媒体武器化给催眠了。

  你现在只要一打开那些传统的西方媒体,无论是《纽约时报》,还是《华尔街日报》,还是《金融时报》,等等等等,全是“中国经济失能”的内容,没有一定定力,很难不被打倒,我之所以还能免疫,也不是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从根子上,从《中国不高兴》那个时代开始,就一直跟西方斗,一直以怀疑论看待西媒。

  说实话,当中国官媒认识不到现在的美西方媒体已经发动对中国的“经济失能认知战”时,认识不到这个本质,你也就没办法帮助自己的国家打好另一场认知的反击战,所使用的办法也只能是单一的为自己辩护、辩护,再辩护,但辩护有什么用呢?

  我现在想提一个问题,说造谣可以打垮中国吗?

  大家一定会本能地反应说,造谣不可能打垮中国!

  但我觉得,您千万也别这么盲目自信,造谣还真有可能打垮中国,三五篇像上面这种为中国经济辩护的文章可能无足轻重,但如果中国媒体一直这样辩护下去,我看就离中国被这场以造谣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失能认知战”打垮不远了,谁都不是神仙,谁天生都不带避雷针,我们既要承认敌人的强大,深谋远虑,还要更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肤浅和懦弱,这才有可能打好这场认知战。

  我打个小比方,比如,在6月份之前,关于美国国债即将突破人为设计的上限,造成债务违约的新闻,在中国媒体上铺天盖地,大家流传着一股要看美国笑话的倾向,但是,随着6月份美国白宫和财政部干脆取消31.4万亿美元的国债上限,随着美国媒体不再把这个话题当成热点来讨论了,这些东西在中国媒体上也差不多同时消失了,好像美国政府取消了政府的借款额度上限,到2025年之前,可以随便借,美国的国债违约问题就消失了,现在甚至私下里又流行起债务危机本身就是人家美国的一种体制优势的说法。

  怎么可能呢?债务就是债务,债务永远不是消失,这只是债务的话题消失了,但是,我们的媒体人被人家牵引着,自然也看不到债务问题的存在和扩大了,从这点上说,明明是美国经济早就失能了,但中国人却根本抓不住这个根本,因为我们没有对人家发起认知战,反过来倒天天扪心自问,反思上半年GDP增长达到5.5%的中国经济是不是真的失能了?或者千方百计、绞尽脑汁为自己辩护,人家说你失能了,我们只能说我没失能,我没失能,我还能。

  岂不知,当你天天如此辩护的时候,中国经济是没有失能,中国媒体确实是失能了,我们的敌人已经媒体武器化了,你呢,说好了是媒体城墙化了,只会防守,而不会进攻。

  好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说到这里,下期接着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3 22: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2)

  我们接着聊美西方媒体对中国发动的“经济失能认知战”。据我观察,从2023年初以来,这大半年时间,美西方媒体对中国发动的意识形态战,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其一,就是前面说的,中国“经济失能认知战”,就是要让中国媒体、中国老百姓站在中国经济在疫情结束之后,稳步恢复稳定发展的红利上,却丧失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不是有那句话吗?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无数的事实都证明过了,如果全社会的主体人群对社会经济发展丧失信心,反过来,这对任何一种即使是健康成长的经济体都是巨大的打击,所以我上期说过,造谣是完全可以打垮经济的,打垮中国的,大家千万不要傻乐呵,我们头上都没有长避雷针。

  另一场意识形态战,我认为是“分化中俄认知战”,因为俄乌冲突持续,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形象、角色和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灰色,战争状态的国家,与和平状态的国家哪能完全一样?它也越来越被美西方媒体黑化,这对与俄罗斯客观上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对付美西方的中国,其实也是一种考验,我看尤其是对中国媒体和中国老百姓的认知能力,是一种考验,有句话叫见缝下蛆,美西方媒体,还有中国国内的一些媒体、自媒体,现在就在不断给中俄关系下蛆,你打开各个网站的财经、时政、军事频道,这种内容屡见不鲜,或者说层出不穷,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要把中俄关系向失信、失和上引导,虽然中俄最高领导人3月份会晤之后,两国已经开始了中央到地方各个层面机制性、大范围的新合作,但现在在西方媒体上,在一部分中国媒体和自媒体上,充斥着大量试图分化中俄关系的内容,而且主要都是靠谣言来支撑,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分化中俄,分别瓦解中俄这两个国家,在面对美国的强烈打击时的最为倚重的,也最为重要国际关系。

  关于在中俄关系上,美西方媒体进行分化中俄的认知作战,我觉得,这都可以单独做一期节目聊聊,大家想想,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在同时面对美帝霸权主义最后的疯狂,为了获得生存和胜利,还必须按照普遍的世道人心,按照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以及按照各自的利益平衡和价值观,而结成国际统一战线,这是多么复杂的现实的难题?世界上恐怕没有多少难题比这个难题更难,怎么可能没有困难呢?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呢?但是困难归困难,问题归问题,大方向不能错,而且也是两个国家最高领导层既定的,铁了心要干的方针。

  你理解了这些,也就理解了美国媒体为什么要一直针对于此,进行分化认知的作战了。

  另外,还有,就是7月底8月初发生在中国一些省份的洪灾,现在,通过洪灾,强化中国经济失能和中国政府失能的声音充斥着美西方媒体,但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岂是几场洪灾就被黑化得了的?3年疫情,中国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如果作为一个中国人,因为眼前的困难,就转眼间把这段光荣历史给忘了,给模糊了,只能证明你自己的脑筋失能了,然而,很不幸的是,像这样脑筋失能的中国人也是大有人在,而且充斥在媒体里,充斥在知识分子阶层,究其一点,我觉得还是一代、两代人的洋奴意识在作祟,也是个极为现实的现实问题。

  关于美西方的政客、机构和媒体,今年以来,对中国发动的“经济失能认知战”,现在最着力,也是最危险的方向,已经集中在房地产行业上,继2021年夏天,恒大集团面临爆雷危机,现在的最新爆雷点出现在碧桂园集团,这两个,或者更多的民营房地产巨头什么时候爆雷?它们爆雷之后会释放多大当量的负向动能?会轰毁多大面积的中国人家庭?这些东西确实也不是可以用吹牛皮来回答的。

  我个人对房地产没什么研究,不想妄下断言,也没有什么专业性的避雷方案可以提供,但可以提供两个思考的方向,其一,恒大和碧桂园的债务规模,不过是数千亿美元,加起来应该还不如2008年美国两房危机的债务规模,更与2008年到2010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债务规模相去甚远,而2008年美国的GDP总量是14.33万亿美元,而现在中国的GDP规模已经突破18万亿美元,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超过30万亿美元;而且,两房危机带来的,直接就是空对空的金融危机,相比之下,恒大和碧桂园最起码盖好的房子和捂在手里的土地都还在。

  其二,最重要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性在7年前的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来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在许多正式的讲话里都一遍一遍强调过,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的经济政策,7年时间,国家也一直没有再推出助推房地产进行所谓“复兴”的任何有利政策,所以,地产业有今天,其实也是在国家调剂之下的一个结果,因为,如果不在7年前就出手干预房地产业,任其爆发式大发展到现在,那么今天悬在我们脑袋上的房地产雷,第一肯定要比现在大得多,第二肯定也要比现在多得多。

  所以,在“房住不炒”大谈特谈,每年的两会、党代会都在大谈特谈的前提上,若还有人继续被套进这个圈套里,说实话,这也是“自找倒霉”的,当然,这里的“自找倒霉”是要打引号的,因为原因一定很复杂,但是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

  所以,现在也可以约略得出个结论,只要在国家稳步控制之下,中国的房地产业,有危机,还可能有大危机,但不会大爆发,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那些巨大的房地产寡头们,我赞成让他们都倾家荡产一败涂地。

  说实话,房地产业现在真是中国经济的第一硬伤,这是谁都无法回避的,现在,美西方媒体如此着力在以恒大、碧桂园债务危机为核心的房地产危机上,发起中国“经济失能认知战”,目的我看也很简单,就是要在中国造成银行大挤兑,造成民间大恐慌,并且在一波又一波的社会恶变中再带来更多的不可测的危机,甚至造成局部或大范围的民变,以期打垮中国经济。

  这完全是在做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06:06 , Processed in 0.1719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