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17|回复: 0

马光远:中国经济上半年:火焰还是海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9 08: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5%,其中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5%,二季度同比增长6.3%。而二季度的环比环比增长则是0.8%,而一季度的环比增速则是2.2%。

  一季度4.5%的数据发布后,外界的普遍反应是超预期,

  二季度的6.3%公布后,很多人的普遍反应是低于预期。

  不以数字的高低来判断中国经济的冷暖,我认为这是民众对经济数据认知上的一大进步。

  特别是在经历三年的疫情之后,经济数据的波动很大,数据高不代表经济好,数据低不代表经济差。

  比如,二季度经济增速同比6.3%,高于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5%的目标,也高于一季度的4.5%,但是为什么我们说低于预期呢,因为去年2季度的基数低,去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0.4%,而在数据公布之前,外界的普遍预期二季度的增速会在7%左右,6.3%的实际数据和预期数据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抛开经济数据好坏不论,笔者倒是一直认为,关注数据的好坏,不如关注数据背后的原因。

  分析二季度经济数据的一些重要指标,也基本能够印证,6.3%的增长不仅低于预期,也仍然低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首先看规上工业增加值。

  上半年同比增长3.8%,这个数据肯定不高,其中6月份的数据是4.4%。这和6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连续三个月处在收缩区间)是吻合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4%;

  第二看消费。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考虑到去年的低基数,这个数据并不算高。特别是6月份,因为去年基数比较高数据大幅度回落至增长3.1%,比5月份回落了9.6%,消费确实比较弱。

  第三,看投资。

  投资上半年虽然只有3.8%的增长,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2%,制造业投资增长6.0%,相对比较稳定,拖累投资的是房地产,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了7.9%,降幅在5月份7.2%的基础上继续扩大。

  特别是民间投资,在5月份下滑0.1%的基础上扩大至下降0.2%,说明企业家的信心仍需继续恢复。

  最后看出口。

  上半年整体货出口增长2.1%。一季度,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是出口,在全球主要出口国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一季度的出口保持了强劲的增长,特别是3月份出口增速超过了14%,给人惊喜。但5月份,出口开始回落并转负,6月份,降幅扩大,进出口同比下降6.0%。其中,出口下降8.3%。

  从主要指标看,二季度中国经济的大多数指标超预期回落,这是基本事实。

  对于数据回落的原因,除了疫情后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还有疫情的“疤痕效应”。在经历三年的疫情冲击后,经济不可能一下子恢复到正常。现在最重要的是需要判断,经济指标的回落是趋势性的,还是暂时的,回答这一点特别重要,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下一步需要出台什么样的一批政策,以及政策的方向。

  自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以来,对于政府何时应该出台政策,以及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各种流派尽管观点各异,但差不多的共识是,在经济总体水平低于潜在增长率时,就需要政府政策助力经济回到正常增长率。

  我们把经济实际增长与潜在增长之间的缺口称之为“GDP缺口”,宏观政策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财政、货币、消费、投资等政策,熨平“GDP缺口”,让实际增长接近潜在增长。

  |围绕目前中国经济的表现,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认为中国面临和日本曾经一样的“资产负债表收缩”(辜朝明观点),中国经济的下滑是长期趋势;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经济的目前表现是受外在冲击所致,并不存在所谓的“资产负债表收缩”问题,面对外在冲击,需要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对冲帮助经济回到正常水平。

  在笔者看来,辜朝明关于“资产负债表收缩”的观点值得重视,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一些因素和辜的观点类似。但很显然,即使有“三重压力”,目前的经济数据依然是低于潜在增长。

  从环比看,二季度环比增长只有0.8%,远远低于疫情前平均1.6%的增长,这就是经济受到外在冲击低于潜在增长的最有力的证明。换句话说,即使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是下行的,但至少目前的数据仍然低于正常的增长,的确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助推经济回归到正常水平,这不应该成为一个争议。

  以房地产为例,笔者同意央行最近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房子绝对短缺的周期结束了,房子基本“够住了”,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没有需求了?

  当然不是,因为主要城市改善性的需求仍然很大,但我们现有的很多政策都是在“防止房地产过热时候”的政策,这很显然和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温度并不相配。

  而且,根据笔者的研究和统计,中国超过60%的房子是2000年以前的,很多属于老破旧,需要提升品质和更新,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啊。

  所以,只要改善型的政策调整,税费调整,在城市更新方面研究更多的政策组合,房地产仍然有市场需求。起码房地产的温度不应该这么低。

  类似的还有消费,还有民间投资,熨平疫情的伤痕效应和不确定,需要政策。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这没错,但通过发放消费券,发放消费补贴,是可以间接提升收入促进消费的。扭转民营企业家的信心问题,仍然有政策空间。

  也就是,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而言,一方面,稳住经济增长仍然有空间,另一方面,我们手中有稳住经济的牌。

  中国经济并不是真的计入到所谓的“资产负债表收缩”,而是需要通过政策组合拳对冲外在的冲击,让经济回到正常的增长曲线。

  现在最关键的是抓住宝贵的政策时间窗口,尽快出台政策组合拳。

  我们不能说别无选择,起码没有太多的时间犹豫和等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18:48 , Processed in 0.1564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