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05|回复: 0

罗天昊:美国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2 10: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美对话。伏流汹涌。

  昨日,美国国务卿来华,与中国的国家领袖会面。讨论了俄乌问题,朝鲜问题,产业安全问题,粮食问题等。

  中美之间有竞争。这几年所以脱钩也搞的闹哄哄。

  但是,冷静下来看:

  中国最大的对手不是美国。美国最大的对手也不是中国。

  从贸易角度而言,美国是中国目前最大贸易伙伴。最大顺差来源国。

  中国远看印度,美国远看德国。

  数据说话。

  (1)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嘴上喊打喊杀,贸易仍然扩大。

  疫情前夕。2018年中美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为6335.2亿美元,增长8.5%。其中,出口4784.2亿美元,增长11.3%;进口1551亿美元,增长0.7%;贸易顺差3233.2亿美元,增长17.2%。

  疫情之后第一年,2022年,据初步统计,中美贸易进一步扩大,达到7594.27亿美金。且继续深化。

  梳理数据发现:中美贸易。三个增长。

  一,贸易总额增长。7594.27亿美金。

  二,中国出口增长。5817.83亿。

  三,中国顺差增长。4041.39亿美金。

  中美贸易,仍是全球单独国家贸易最大,顺差来源最大国。

  从商业角度看,很明显,美国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

  数十年间来,仍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外面看打的热闹,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中国制造业商品,对于发达国家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几乎渗透到各个角落。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发表文章《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同样,缺少美欧的中国,中国很多东西亦玩不转。芯片危机,即是明证,在2018年中国进口商品中,第一大类,就是芯片。其它大类,也都是高端科技,核心掌握在欧美手中。中国这几年与美国拉拉扯扯,多数芯片还是无法独立。甚至花了几千亿打了水漂。

  中国有志气,芯片迟早会突破,但不是现在。

  中国与美国虽有竞争,但是,基于互相之间的产业落差,更多的是互补。

  事实也是如此,若以国家论,则美国是中国第一出口国,以进口论,此前的三十年间,美国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国。综合而言,由于彼此产业互补,美国是中国最大,亦是最理性的贸易伙伴。

  鉴于中国在一段时期内尚无法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未来10年内,中国与美国,还未到全面竞争和你死我活的地步。

  美国不是中国的最大对手。

  在部分高端产业领域,中国确实日新月异,不过还不到全面竞争时候。

  在中国,华为等部分产业,部分区域,有部分高端产业,中国逐步与美国和欧洲短兵相接,但是,就大面积的产业而言,还远没有到全面竞争的时候。

  美国科技和商业最大竞争对手,目前是欧日韩。

  中国产业全球最全面,但还未到尖端水平,竞争在部分领域,但是更多领域,与欧美互补,与后发国家竞争多。要防止的越南印度等国。

  有分歧?好好谈谈,在斗争中合作。

  (2)新兴国家是中国最大对手

  同类竞争,更为残酷。

  特别值得警醒的是,金砖四国作为一种概念,从来就不是一个战略同盟,相反,未来中国与未来金砖国家之间的竞争,其惨烈程度甚至远胜与发达经济体的竞争。

  金砖各有称雄之心。俄罗斯希望能够重振大国雄风;巴西则要从“未来永远在未来”的国家,成为“今日之国”;而印度则一直宣称要成为“未来的亚洲世纪的主角”。

  更严重的竞争,来自印度的挑战。

  中与印龙象之争,一直被全球广为关注。因为语言和文化优势,印度在低端服务业方面,更具有中国不可比拟的优势。IMB,微软等的亚洲服务中心,均设在印度。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丧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印度的劳动力价格比之中国更有优势,特别是中国沿海,劳动力优势更是难以与印度抗衡。由此,很多欧美日韩的企业,纷纷从中国转移,到印度投资。

  印度已经成为日本长期投资的首选地,日本心目中的“亚洲中心”,韩国的现代汽车,LG电子等亦将部分产业转移印度。美国国务卿更示意印度“是该带头的时候了”。

  老大美国和老二中国打架的时候,印度没少浑水摸鱼。

  (3)东南亚是中国最大战略腹地

  谁能带着小弟赚钱,谁就是老大。

  2018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额为3.8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对东盟出口2.11万亿元,进口1.77万亿元,顺差达3000亿以上。

  疫情后的2022年,中国—东盟进出口规模达到6.52万亿人民币,其中出口3.79万亿元,进口2.73万亿元,中国赚东盟1.06万亿。

  说是老大,但反过来还赚小弟的钱。如何服人心??

  近年来,中国在南海领域与众多国家产生争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本身不发达,无法与东南亚国家形成产业落差,也就无法产生互补性,最后竞争性大于合作性,众多纠纷就此产生。无法使东南亚国家心服。中国提倡多年的北部湾战略,之所以一直无法实现,根源亦在于此。

  印尼与日本虽然存在历史问题,但是,由于产业互补,双方走的很近。印尼是日本的重要原料供应地,日本90%的能源要经过印尼掌控的马六甲海峡。为此,日本多年来一直是印尼最大的投资国和援助国。目前,印尼的主要产品,均来自日本,大街上行驶的汽车,是丰田,电视是东芝,空调是松下,而日本电影和动画片,则风靡印尼。

  日本也是越南最大的援助国。日本摩托车价格是中国的两倍,日本电器也成为质量的象征。

  未来,中国若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比东南亚诸国早一步完成现代化,则中国既是亚洲大国,亦是亚洲强国,合二为一,届时,中国庞大的市场,可以容纳众多亚洲国家的制造业,是他们的师友,而非敌手。如此,则建立在双方产业互补的基础上,中国可将东南亚变为自己最大的战略腹地,彻底实现大国崛起。

  (4)美国最大对手是德国等欧洲强国

  不看怎么喊,要看怎么干。

  美国近年对中国喊打喊杀,嘴上说不要,数据却告诉我们,美国对中国要要要。

  美国与德国等欧洲国家,竞争却日益激烈。

  欧洲曾在美国的羽翼之下,但是,随着冷战的落幕,欧洲独立性日益强化。

  前几年,特朗普推行的单边主义,欧洲与美国的分歧逐步加大。拜登政府不停弥补,但裂痕已经种下。

  在经济领域,欧洲和日本,与美国的竞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

  美国用广场协议,逼退日本。意识形态亲近的国家之间,同样有竞争。

  原因很简单,都处于全球产业链高端,同类竞争更激烈。

  以德国为例。德国是当下欧盟领袖,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尤其是拥有发达的工业。在高端制造方面,德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直指美国。

  德国与美国竞争激烈,却与中国互补。

  中国已经连续七年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额达2980亿欧元,其中,德国出口1070亿欧元,中国顺差843亿欧元,大赚富裕德国的钱。中国成为德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则是德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德国对中国保持逆差,对美国顺差达数百亿欧元,为最大顺差。

  在商品贸易逆差的同时,美国对欧盟的服务却是顺差,顺差达数百亿美金。

  结论:美国与德国的服务业互补,与中国工业领域互补。

  但是,美国和德国在工业领域存在巨大竞争。

  中美打架,德国暗喜。

  近年德国汽车在中国扩张势头凶猛,中国进口汽车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德国。

  德国的几大出口商品,如汽车以及零部件、高端制造业、精密仪器等,都是中国急需的领域。

  而在企业领域,美国众多企业对中国严防死守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开始与中国企业合作。本美的集团就收购了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而吉利,则收购了奔驰母公司。

  据德国《图片报》报道,不少德国民众认为,既然跟美国做生意日益艰难,就和中国人做生意得了。

  中国不是美国最大的商业对手,发展阶段还没到。当然,竞争逐步增多。

  美国对手是欧洲和日本。高端产业全面竞争。

  美国也不是中国最大的对手,现阶段还是最大贸易伙伴。

  两国官方互相喊喊话,搞意识形态争取执政资源。但是,民间和社会不是那么回事。经济与政治也截然不同。

  数据最硬,贸易最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9 11:53 , Processed in 0.1406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