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83|回复: 0

虚声:林彪的进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7 16: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军事水平,林彪属于顶级。

  这里的顶级,是指整个中国历史名将圈层。

  当然林彪并不是生来就那么厉害,而是后天一步一步进化成长起来的。

  他的人生进化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01 名将和雄主

  林彪人生第一段进化,是红军时代遇见毛泽东,军事才华得到绽放,这是他人生轨迹中最主要的一条线。

  为什么说遇见毛泽东是林彪军事才华进化的关键点?因为历史上的名将非常稀缺,每一个名将的诞生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因素聚齐才行。而这些要素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出现“雄主”。所谓的雄主,就是大政治家。

  军事和政治互为有机整体。

  军事,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军事。

  但就军事讲,它是一个有机体系,涉及到很多层面。

  名将,象征着战争艺术的天花板,但战争艺术只是军事体系诸多层面中的一个重要层面。除了战争艺术之外,还有后勤层面,还有人事层面,等等。

  刘邦可以在战争艺术层面败给项羽很多次,但项羽只能败一次。因为刘邦是真正的政治家,他有一个体系。项羽是战争艺术家。韩信也是一样,被刘邦拿捏,只因为他也只是一个战争艺术家。刘邦分封诸侯时,推搞后勤的萧何贡献最大,就是告诉大家,军事并非只是战争艺术,也有后勤艺术。

  所以名将只有在雄主身边,借助雄主创建的系统,才能充分发挥才能。

  所以说林彪遇见毛泽东是他最大的幸运。因为作为历史巨人的毛泽东,既是大政治家也是大军事家。他不仅创建了一个可以让名将军事才华最大化的系统,而且他还把系统资源往林彪身上倾斜,让林彪得到了最大的实惠。在毛泽东的军事系统里,林彪只需要施展战争天赋,后勤、人事、财务这些都不需要他操心。这些其实并不难理解,大家对照一下史料就能明白其中的逻辑。

  但是林彪军事生涯的巅峰是在去东北之后。从1937年平型关大捷,到1945年去东北,这中间有8年时间,林彪是远离战场前线的。

  平型关大捷之前,林彪的军事实践主要是以游击战为主,并无大规模运动战。

  林彪去东北之后,除了第一次四平战役打得不理想,后面很快便拉起一支强大的队伍,用大规模运动战的方式击溃了国军一系列名将。

  也就是说在林彪远离战场前线的8年时间,他的军事能力有了二次进化。

  02 在苏联

  林彪军事能力的第二次进化,大概率发生在苏联。注意,这里只是说大概率,因为基本上没有资料从这方面进行研究,更没有权威结论。我昨天查资料时碰到这个问题,尝试从这个角度做一点思考,算是和朋友们交流一下。这里也没有长苏联人志气灭自己人威风的意思,只是按照当时的历史局面和林彪的个人轨迹做一个探讨。

  关于林彪在苏联的资料,现在主要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较为“传奇”的版本,诸如:

  林彪指挥莫斯科保卫战(还有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很器重林彪,曾提出愿用3个机械化师或15个苏联将军交换林彪;

  林彪成功预见到德军闪击西欧时从阿登山区实施战略突破;

  等等,着重说明林彪用他的军事天才影响了苏德战争。当然这些传奇的版本,并没有被中苏主流资料证实,有很浓重的“民科”色彩,就如同看爽文一样过瘾。

  另外一个就是普通资料版本,大致是这么记录的:

  平型关大捷之后,林彪名动天下,最后奉令率115师师部和343旅由晋东北南下,到吕梁地区开辟根据地。1938年3月2日,林彪途经隰县以北千家庄时,因身穿缴获来的日军黄呢子大衣,并骑着缴来的东洋马,被当地驻军阎锡山部第19军警戒部队的哨兵开枪误伤。

  子弹从右腋经左侧背穿出,伤及肺和脊椎骨,从此留下终生未愈的植物神经紊乱症,并逐渐形成了怕水、怕风、怕光、一紧张就出汗的毛病。后送延安治疗(师长职务由343旅旅长陈光代理),住在二十里铺的八路军总医院。

  当时几乎每天都有军政要人去看他。为看望林彪,日理万机的毛泽东骑马30里,嘱其安心养伤。朱德?张闻天等领导也多次到医院看望林彪。他的堂兄(时任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一二九师政委)林育英,不顾自己身体不好,几乎每两天就去一次。

  最有趣的是卫立煌(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路过延安时,也专门来看望林彪。走到半路,卫立煌忽然想起没带慰问品,于是让随从凑钱,一共凑了600元。这笔钱其实不少了,但按国军习惯,一个师长受伤,这点钱绝对拿不出手(可见国军人情太重)。于是卫立煌就两手空空去了,但随后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的身份,批拨给八路军步枪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枚以及牛肉罐头180箱。

  直到1938年底,林彪经批准,携妻子张梅乘飞机,经新疆赴苏联继续就医,住在莫斯科郊外科尔斯基村的一所疗养院里(对外称“七部”或“八部”)。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林彪曾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的中国班学习,并参与了一些与共产国际的沟通等工作。

  1941年12月29日,林彪乘坐苏联军用飞机回到新疆。1942年1月5日,林彪乘飞机飞抵兰州,1月31日抵达西安,2月14日回到延安。林彪在苏联大约待了3年。

  这些史料,大致说明了林彪在苏联的经历,但并不具体。最关键的是,没有涉及到他精神层面的内容,所以还需要做另外的补充和挖掘。

  03 求索

  从个人层面来说,林彪在苏联的生活其实不咋地。

  原因1,林彪个性比较喜静。他是那种沉默的天才,习惯于在自己的世界里遨游,乐于搭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但是苏联,至少那个时代的苏联,不是一个安静的地方。

  当然他作为高级干部,所在的地方应该不会吵闹。但人终究是群居动物。东斯拉夫人的性格就很奔放,男性爱喝酒,女性爱社交跳舞,这些和林彪的性格都不和。

  再加上那个时代的共产国际,也是鱼龙混杂,各个国家的各种人都有,人际关系极其复杂。别人不说,单论当时在苏联的中国人,就有国际派、本土派之争。林彪并不喜欢那种人际往来。

  原因2,苏联医生的水平不咋滴。

  林彪是去治病的,但苏联医生比较坑。其实林彪在延安治疗那会儿,并没有后来那么多神经方面的症状。他伤势好转时,还能继续担任抗大校长,期间还发表了20多次演讲。

  但是去了苏联之后呢,据李文普(建国后曾任林彪卫士长)回忆:林彪去苏联治伤,洗含硫量很高的温泉,使他的毛孔张开不能迅速闭合,容易感冒。后又因使用阿托品不当造成后遗症,致使神经方面的症状越来越多。林彪对苏联专家非常不满意,甚至骂他们无能。

  林彪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极少开口骂人。能被苏联医生逼得开口骂人,那一定是忍无可忍了。这事说明苏联医生根本不了解林彪的身体情况。这事至少说明,林彪的病情在苏联并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原因3,遭遇感情打击。

  林彪和妻子张梅一起去的苏联。但张梅的性格和林彪不同,比较外向;在社交领域搞得红红火火。但林彪原本就不喜欢热闹,再加上被疾病折磨,和张梅分歧越来越大。最终两人关系破裂。

  和张梅感情破裂之后,林彪遇到“红色公主”孙维世,并被她吸引。孙维世的父亲是孙炳文,朱德的至交好友,和周恩来也很熟,但被国民党杀害;后来孙维世的哥哥担任朱德秘书,孙维世成了周恩来的干女儿。

  林彪离开苏联之前向孙维世求婚,但时间点不对。

  孙维世当时还比较年轻,且处于求学阶段,就没有接受林彪;搞得林彪也比较郁闷。毕竟林彪性格内向,而且已经中年,也算功成名就。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对年轻女孩开口,竟然没有成功,自己也感觉挺无趣的。

  后来林彪回国,就和叶群结婚了。如果林彪和孙维世走在一起,后来很多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不过历史没有如果。

  所以个人层面讲,林彪在苏联过得不怎么样。

  但思维世界是另一回事。

  04 那时地球村

  当时的苏联已经是世界的一极,但情况也比较复杂。

  1929年的那场经济危机改变了世界:

  美国选择了罗斯福的资本集权模式,从而摆脱危机;具体表现就是政府出面,搞特大型垄断资本主义。

  德国选择了希特勒的军事集权模式,从而摆脱危机;具体表现就是,经济服务于战争机器,不停对外扩张。

  苏联选择了斯大林的政治集权模式,从而摆脱危机;具体表现,一边肃反,一边搞集体经济建设。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围绕这三个最先以强有力的方式摆脱经济危机的国家在打。

  1938年的希特勒非常得意,他不仅吞并了奥地利,还让英法退避三舍,并且开始吞并斯洛伐克。林彪到苏联时,纳粹德国正在东欧呼风唤雨。帝国阴影笼罩在欧洲大陆上空。

  当时的苏联虽然摆脱了经济危机,但苏军仍然有肃反阴影,战斗力尚未恢复。但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或逐渐意识到,苏联和德国必有一战。如果说当时没有意识到这点,那么1939年,也就是林彪到苏联的第二年,苏德两国瓜分波兰之后,局势就已经明朗了。

  苏联当时也受到了德国的压力,对军事人才高看一眼。由于第三共产国际的总部在莫斯科,吸引了很多国家的共产主义精英。那些人中,很多都是理论家,很少有搞军事的。林彪不仅在红军时代已经独当一面,更是在平型关战役中,打日军打出了名号,所以受到了相对高规格的接待。林彪的飞机到莫斯科时,斯大林甚至让外长莫洛托夫到机场迎接。

  林彪本人也不完全是疗养,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充当中共与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王明回国后,挟共产国际自重,扰乱了不少同志的思想),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苏联和共产国际不同层面的人物。

  好几种原因加起来,让斯大林对林彪很关照。斯大林指示有关部门照顾好林彪,甚至给予林彪一定的特权,比如让他可以与苏联的一些将领及军事专家一起探讨军事。

  当然斯大林这样做,也不仅是为了抬举林彪(当时林的分量还没有到让斯大林去抬举的地步),他也需要不同文化圈子的军事天才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

  当年曾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人员的赵研极(林彪的下属,和林彪在莫斯科建立了关系)回忆:

  德军占领北欧之后,即将进攻法国的前夕,苏联内部经常讨论德法战争的前景。

  法国是德军面临的第一个真正的军事大国,又有马其诺防线为倚仗。此前德军并没有遭遇军事大国的考验,所以苏军内部各种观点都有,争论也比较激烈。

  1939年春的某次酒会上(也可以理解为军事研讨会),斯大林让与会将军判断德军进攻的路线。林彪也位列其中。

  会议争论得较为激烈,苏军将领大多认为德军会集中火力突破马奇诺方向的一个部位,然后钢铁洪流再推进。但这种打法一定非常惨烈。

  斯大林询问林彪的意见。

  林彪指出马其诺防线在德法两国边境,德军正面硬攻才有用;并预判德军可以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入法国,不用正面硬刚。林彪的这个判断在随后的1940年得到验证。这个事儿后来衍生出很多版本,但却从侧面证明了一点,即苏联时代林彪的军事思维可能再次得到进化。

  05思想演变

  作为军事天才的林彪,战争嗅觉有着天然的敏锐性。

  由于林彪的个人生活层面不顺利,完成与共产国际对接的差事之后,他基本上都在研究军事。比如说他曾去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其实就是在研究工业化之后的苏军。

  林彪为战争而生,研究战争是他的本能。所以林彪在苏联疗养之余,就是研究欧洲各国军队的作战特点,尤其是德国军队的作战特点。

  客观来说,林彪去苏联之前的军事实践和欧洲的军事战争差异很大。

  那时林彪的主要战争经历是在毛泽东思想影响下的游击战。那种打法非常灵活,但是因为装备等各种资源匮乏,并没有展现出硬碰硬的实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博古和李德想要“打硬仗”,结果吃了大亏。

  欧洲各国的传统就是打硬仗,针尖对麦芒的那种。摆好阵势,骑马或开坦克对冲,用弓箭或火炮对射,犹如拳击手角力(这大概也是拳击在西方流行的原因)。所以当时的苏联将领大多认为德军会硬刚马奇诺防线。

  实际上当时德军的装备并不算多先进。之所以可以打得欧洲各国晕头转向,是因为德军经过曼施坦因等人改革之后,变得异常灵活,且没有失去力量。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也因此吃了大亏,在乌克兰方向损失惨重。苏联和其他国家的不同在于,熬过了最初的恐惧,并适应了德军的强度与灵活性,发展了自身的大纵深理论,最终赢得胜利。

  林彪看到灵活起来的德军,再结合自身军事经验,自然能预判到德军不会硬刚马其诺防线。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即林彪的世界里,已经把红军时代的战争经验、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工业化军队融合到了一起。这话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要知道工业化之前的队伍和工业化之后的队伍,本质上是两个世界。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将其融会贯通。打个比方说,国军也搞到不少德军装备和美军装备,但从来没有发挥出最大战力。因为在国军将领看来,那就是一堆装备而已。

  这种思想深层次的融合,就是林彪军事思维的再次进化。

  也正是基于这种军事思维的进化,林彪到东北之后,很快度过初期的磨合,玩起了大规模运动战。不错,他确实离开了战场8年,但那只是身体上的离开,他的思维一直没有离开战场,而且在不断进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3 00:56 , Processed in 0.0937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