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89|回复: 0

北风:高考路上温情多,可是酒店成为缺少关注的“黑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0 08: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三天,全国各地最关心的头等大事,莫过于2023年高考。

  以我国当前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依旧是决定1200万学生,以及他们背后1200万家庭的考试。

  不过最近几年,我们发现了另一个趋势。每年高考,除了“作文选题是什么?”“数学物理难不难?”这些与考卷相关的热搜,越来越多城市因为“各种迟到学生”也登上了热搜。

  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城市,都在高考之前一周,发布了“交通管制与护考指南”,所以高考既是对1200万学生的考试,也是对各个城市维护秩序,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考试。

  于是过去三天,我们看到的各种热搜都是各个城市“莫名其妙 ”的迟到案例,最后都被城市管理者“温情解决”的热搜。

  比如我6月7日上午,就刷到了一个视频。视频是以一个县级市交警佩戴的执法记录仪视角拍摄的。

  主要内容大概是一个考生到接近考试开始的时间来到考场,才发现自己居然找错考点了。

  于是由交警骑着警用摩托,一路风驰电挚,将考生在考试开始前安全送到。

  对于这个县级市交警支队的温情安排,全网点赞。

  但是这种“护送考生去考场”的新闻,在不同城市间似乎也卷了起来。

  与这个县级市交警一路飙车“个人护送”不同,江西南昌市为了一个跑错考场的学生更是“全市联动”。

  江西南昌的考生有些迷糊,但是也确实情有可原,因为南昌二中本就有两个校区。

  这个学生在考试还有17分钟的时候,来到南昌二中红谷滩校区的考点,结果他的正确考点却是在南昌二中的高新校区。

  从红谷滩到高新区,几乎跨越了南昌城区,直线距离就二十多公里,导航显示开车都要40多分钟。

  因此理论上,这位学生就算再专车送达正确考点,也超过“最多迟到15分钟”的铁律了。

  考场外的交警了解到学生的特殊情况后,立刻上报交管中心。横跨一个省会城市城区,二十多公里路程,正常确实要40多分钟。

  但是交管中心全程跟踪,确保一路绿灯,那效率就截然不同了。

  最终交警用18分钟,将这位学生送到了正确考场,虽然已就迟到了,但是加上安检等流程,距离15分钟的迟到红线还远着呢!

  每年在高考前,我们都会看到大量针对“走错考场”,“忘带身份证准考证”,考试迟到的警示文章,但最终会发现,这些事就是杜绝不了。

  于是这三天,不同城市,不同方式解决这些孩子“迟到”“带错证件”,险些无法考试的危机,成了这些城市“温情治理”的秀场。

  不过过去这么多年,不管各个城市怎么秀“温情”,“人性化”,“迟到15分钟以上不得进入考场”的铁律却一直不曾突破。

  没想到今年,居然连“迟到15分钟以上不得进入考场”的铁律都给破了。

  这次突破的依旧是江西省的考点。有媒体报道,8号上午的考试,江西一个考点有学生迟到【37分钟】依旧入场考试。

  今天,江西省考试院给出了公开回应,人民日报也进行了点评。江西省这次“突破”并不是所有迟到考生,都能进入考场。

  这个“特殊批准”,首先是“于法有据”,根据《江西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务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如果考生是受“自然灾害及非人为因素影响考试”则可以特事特办。

  当天早上,这名学生是因为暴雨恶劣天气被堵在高架上,最终导致他迟到了22分钟。

  在提出“特殊自然灾害”的酌情申请之后,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批耗时15分钟,因此这名学生在迟到37分钟后进入独立考场,考专门的B卷也就避免了作弊以及对其他考生的影响。

  实际上,往年迟到“超过15分钟”的考生中,也有一些是因为恶劣天气和道路上的各种意外,但是往年以“15分钟”一刀切的刚性管理,很显然更加便捷,也更具权威性。

  今年出现“暴雨导致考生迟到”就可以突破15分钟的铁律,被全网甚至人民日报点赞,那么未来的高考管理一定是更加柔性,更加人性化,但是“一些争议事件的界定”会更麻烦。

  比如“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的范围和尺度可大可小。就说“意外堵车”算不算不可抗力?入住宾馆太吵,导致头一天晚上失眠算不算不可抗力?

  由此可见,各地政府为了体现政府的“温度”和“人情味”,宁愿自身背负更大的责任和争议,并且增加来年的工作量,从这个角度看,还是很值得敬佩的。

  不过我们仔细看过去三天的热搜,会发现各个城市在“帮助迟到与走错考场”考生考试方面,进行“同质化内卷”比拼,似乎所有城市都聚焦“路上的温情”,展现城市治理的人情味。

  不过我不同城市的一些读者,反馈的“住”这个方面,是各地政府的“盲区”。

  因为全国高考的特殊性,城区孩子有先天优势,可以在城区考,农村孩子则是要坐大巴,然后住到城市考点周边的宾馆里参加考试。

  在我们见到的热搜里,都是家长捧花,或者穿旗袍,或者打标语,各种送考陪考,但这只是“一部分考生”。

  还有非常大比例的农村考生,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陪伴他们考试的是各地自发组织的“爱心送考团”。

  就有送考团向我反映,许多农村孩子,最后一天考试的“中午休息”成为痛点。

  全国不同省份高考改革进程不同,因此有的是8号结束考试,有的9号结束考试,我说的这种情况,不同省份的最后一天中午,都出现过。

  比如河南,8号星期四,下午3点考英语最后一场。那么外地来城区考试的农村孩子,就可以在8号中午退房,因为考完试就回家,不会再回宾馆了。

  可是部分宾馆坚持12点退房,或者下午一点退房。

  而这些考生,下午三点考试,两点离开宾馆去考点是最合适的。

  但是绝大多数宾馆,都强调学生如果多待一个小时,就要补一天的房钱,或者前期交的100押金就不退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哦看到网上许多“网友评论”,他们认为“这很商业化”,不应道德绑架,学生要多休息一个小时,就付钱。

  不愿意出这个钱的,就到考场周边的树荫多占一个多小时,这就是“经济规则”,这样评论的网友,或许不知道100元或者一天房费对于留守儿童意味着什么。

  何况,12点还是2点退房,只要是宾馆,都会有“灵活调整”的空间,比如我以前出差,不同酒店级别不同的会员,就是12点,1点,2点三种退房时间。

  更何况8号是星期四,是一周里相对的淡季,中午12点~2点,一年就这一天,给高考的孩子,特殊一到两小时的关照,和“一路交警送考”同样体现温情。

  当然,如果要让宾馆自己去“温情”,那必然尺度不一,可如果城市部门一年只这一天,要求宾馆对高考学子特殊照顾一小时,应该不算“敢于市场经济”。

  相比较在路上“对破坏规则的个例”施以援手,我认为对农村学子的“普遍关怀”更加温情,更体现治理的温度与人情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23:47 , Processed in 0.4378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