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494|回复: 0

戎评:中国无招胜有招!一百年来,美国核心防线首次崩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4 19: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没从全球去美元化的惶恐中缓过劲来,美国又被一个新闻炸懵了:阿根廷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规划,这标志着阿根廷已经走完所有程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成员国之一。

  在中国人眼里,中阿本次合作是南北发展中国家的强强联合,有利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但在美国看来,尤其是那些保守派主义者看来,这堪称自门罗主义以来美国地缘政治的最大失败。原因很简单:在美西战争之后,阿根廷所处的美洲,是美国历届政府都视之为不容他人染指的禁区与后花园。

  西方地缘政治学泰斗、围堵政策教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曾提出过一个很知名的理论,叫边缘扩张理论,即任何大国的发展须将敌国的势力范围尽可能地远拒于国门之外,越远越好。换言之,任何大国崛起的过程就是不断驱赶本地区其他大国势力,并建立起绝对主导权的过程。

  1823年,在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美洲独立事务之际,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在第七次国情咨文演讲中指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

  以门罗主义问世为标志,美国正式开启了边缘扩张政策:将所有欧洲大国势力从美洲彻底赶出去,从而使其变成美国的自留地。而这一目标,美国人最终在十九世纪末,通过暴力战胜西班牙并攫取美洲地区殖民霸权获得全面成功。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从此之后,任何试图登陆美洲地区的域外大国,不论他们是以何种方式登陆,不论登陆后做什么,都会激发美国的安全阈值沦为其重点打击对象。

  比如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为啥宁愿打世界大战都不让步,难道是真害怕苏联他们家门口部署几枚战略核导弹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整个五十年代,美国在靠近苏联的西欧地区部署了大量的核武器,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布局与之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真要打起来的话,分分钟就能被美军摧毁。说白了,苏联在靠近美国的古巴部署导弹仅能扳回一点核平衡,无法形成核优势。

  因此,美国反应强烈的原因不在军事端,而在地缘政治端:古巴导弹危机,政治效应大于军事效应,如果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稍微有一丝一毫的妥协,那么早就不满美国统治的美洲小国们一定会群起效仿古巴,纷纷引入域外大国力量来对抗美国,如此一来,就会给莫斯科创造大力向美洲进军的空间。

  相反,美国在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迫使苏联退缩后,美洲多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站队的问题,毕竟苏联连硬刚美国的底气都没有,又如何保证将来为他们出头呢?就这样,莫斯科失去了把地缘影响力扩张至美国后院的机会,而且还是唯一的机会!

  对于固步自封,固守己见的美国保守主义派而言,六十年后,一带一路倡议登陆阿根廷,可能会构成比古巴导弹危机还要严重的政治影响:中国影响力出现在美国后院是一回事儿,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看来,我们这个倡议的本质可是集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边缘扩张理论、哈尔福德。麦德金陆权论、阿尔弗雷德。马汉海权论为一体的,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性地缘战略扩张计划。

  虽然外交部三番五次解释过我们不会搞也看不上地缘霸权那套,但美国人还是乐此不疲的坚信其判断没有错,这也就意味着,中阿合作对他们产生的冲击恐怕比当年美苏对峙大得多。

  但随之又会产生一个疑问:中国舍近求远,去美洲搞建设,不怕重蹈曾经美国的覆辙吗?

  保守主义学派认为,六七十年代美国搞产业转移的时候,没有选择地理上更靠近自己的拉美,而是不辞辛劳地把技术和产业链转移到万里之外的东亚地区,是一次极其严重的决策失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今天在大国竞争中所面临的大部分困境,皆拜这次失误所赐。

  供应链建设应该围绕可控性展开,这种可靠性取决于两种,一种是军事层面的控制权,这要求供应链所在的位置必须处于己方暴力机器的绝对控制范围内。保守主义学派认为,距离美国本土上万公里的东亚显然并不符合该条件,虽然美国在附近有大量的军事基地,也曾经是东亚地区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但此地如果出现一个军事实力超过亚太美军的国家,那么美国必然会在军事层面失去对供应链的控制权。

  另一种是产业层面的控制权,本国工业深度嵌入全球化体系,并成为国际产业分工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

  通过承接美国主导的产业转移,中国完成了工业和军力上的快速崛起,从而获得了供应链在军事及产业层面的双重控制权。相反,倘若当初美国先以工业基础较为良好的阿根廷和巴西为主要承接地,帮助其完成产业结构多元化升级,再由他们向整个拉美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最终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多梯度美洲新产业分工体系的话,那就不仅能依托物流衔接快的优势完成更高效的自我循环,还可以凭借着就近的地理位置和绝对的军事力量辐射,将全球制造业中心牢牢拿捏在自己手里。

  所以,我们在阿根廷的登陆,会重蹈当年的覆辙吗?

  不会!

  一个关键在于,军事力量对供应链的控制权在大多数时候只能起到短浅的威慑性作用,很难通过战争变现。要知道,现代战争的高昂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大国将地缘对抗行为诉诸于战争军事手段解决。

  乌克兰战争,普京前后思衬了近十年,直到被北约逼得退无可退,才不得不打的。而这一年下来大家也看见了,乌克兰战争引发的一连串效应把国际形势彻底扰乱,前三十年一心想拥抱欧洲的俄罗斯,已经到了必须要战略东转才能维持下去的地步,这是俄罗斯要付出的政治成本。经济上,从俄罗斯全面进入战时体制,便可见一斑。

  美国虽然家大业大,但造武器的成本也更大,一枚战斧巡航导弹的单价120万美元;一枚精确制导炮弹的单价80万美元;一架B2隐身战斗机的单价22亿美元,再加上人员津贴、零部件损耗、燃料补给等等其他费用,一个不小心几万亿就出去了。

  美国打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俩不中用的小国,就花了10万亿,而作为南美第二大军事强国的阿根廷,他打得起吗?

  中国对亚太地区的供应链控制权,军事力量只是辅助,真正的顶梁柱是产业链本身,即以不可替代性来达到掌舵的目的,无招胜有招,这是美国在美洲完不成的目标。

  产业建设依赖重化工业保障原材料提炼,依赖水电资源保障生产,依赖交通网络保障物流运输,依赖销售市场保障供应循环。

  以这四点为例:在东南亚,纺织业和电子产业是其支柱性产业,但他们只能做组装,纺织业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成品燃料布匹,以及包括纽扣拉链在内的各种技术含量不高,但依赖重化工业提炼的小型五金附属品,电子产业同样如此,越南电子制造业的出口额,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利润要分给珠江三角洲的中国配套厂商。美国在美洲就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他们的重化工业早就凋零了,保障自己都非常吃力,更别说支撑拉美。

  在水电资源端,中国既可以向东南亚输出各类电站,又能输出从发电端到用电端的中间品--特高压输电网。美国还是那个问题,本国供电系统都十分混乱,德州几天大雪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他们倒是有核电牌打,但阿根廷压根不接茬,直接花80亿美元把中国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买回去了。

  在交通网络端,中国是出了名的基建狂魔,普通铁路、高铁、高速公路迟早会把整个中南半岛都串联起来,届时东亚大陆互通有无,物流中转效率提升数十倍。美国拿什么去美洲修,拿上千亿美元都造不好的加州高铁,还是从轨道到车厢都依赖中日供应的波士顿地铁?

  销售市场就更没法比了,中国14亿,加东盟20亿,而南北美洲总人口加起来不超过8亿,因此,美国在产业链本身也没有什么优势。

  当然,美国还有CIA的传统技艺,搞阴谋诡计把亲美派送上天,但拉美左翼的集体回归,就说明了这种套路不长久,因为美国没法给予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东西给亲美派。

  八年前,奥巴马用栽赃嫁祸的手段把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赶下台去,但由其亲手扶持上位的马克里,在四年执政期间,阿根廷经历了本世纪最大的经济衰退,GDP从最高峰的6436亿美元暴跌至4496亿美元,两年时间蒸发1940亿美元,萎缩近30%左右,可谓是人神共愤,最后还不是被人民用选票给踢下去了?

  巴西更夸张,南美版特朗普被赶走后,人民又把美国最痛恨的前总统卢拉给选上来了。

  这说明啥?

  军事暴力撼政客易,撼政治家难,撼民意归心更难!

  中国与阿根廷的合作注定不会失败,因为大势所趋,就像螳臂挡车逆势而为的美国注定不会成功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19 10:07 , Processed in 0.0937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