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83|回复: 0

一棵青木:中国海军总司令,为一名技术员打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4 15: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工作是走行政路线有前途,还是走技术路线有前途?

  很多人不假思索的说那肯定走行政路线啊,因为走行政路线能当领导,干技术有啥前途啊,技术再好也只是个技术员,见了领导就得敬酒,不敬酒以后就会被领导往死里收拾。

  很多没混出头的社会竞争失败者疯狂追捧这种思想,他们觉得自己之所以没有功成名就完全是因为自己不擅长给领导敬酒拍马屁,导致技术水平全球逆天的自己长期以来只能做底层工作,被埋没于众人。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自己这样的人才再不出将入相,一辈子就过完了啊。

  从知乎的一个高赞回答里可以看出,这样的思想还真是想当普及的,被部分人疯狂点赞。

  他们从内心里觉得,要出人头地就只能靠人情世故,技术好一点用都没有,技术再好也是民工,当领导才有前途。

  这群人编出来的段子包括但不限于:

  领导:爱因斯坦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但不会为人处世,恃才傲物,一辈子无从施展,蹉跎一生,你们可千万别学他,还有那个小霍,他谱也太大了,酒席上那么多人,就他一个不肯站起来敬酒的,说他几句,还不乐意歪着个脑袋!!!

  以及:

  毫不夸张的说,就是爱因斯坦来参加评级,那也得作揖,牛顿来了,那也得递烟,霍金来了,瘫了都得站起来敬酒。因为你尊重我,给我递烟倒酒,哪怕你不行,我说你行你就行,相反,我都说你不行,哪怕你行,那也是不行。

  简单的说,有些人觉得就算是霍金来了中国也得给领导敬酒,编这种段子的目的就是要凸出一个技术无用论,会敬酒拍马屁才能出头,反过来证明混出头的领导全是靠敬酒拍马屁的,有真本事的人全被压在底层。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此类半谣言性质的段子之所以能长期传播就是因为证伪很难,你很难直观证明一个人的能力是高是低。

  但有人以一己之力,彻底将这个谣言破除,他就是只会搞技术的海军技术员马伟明。

  简单介绍一下,上图中手持对讲机的那个是纯技术员马伟明,给他打伞的那位是中国海军司令,中央军委委员,海军上将吴胜利。

  左一撑伞站着的,是海军政委,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政治部主任,海军上将苗华。

  海军司令亲自撑伞,海军政委在侧陪同,马伟明到底是哪位大领导?又是靠哪些人情世故的手段做到这一步的?

  马伟明职衔还真不低,但却是纯搞技术的,从来都没兴趣,也没时间去搞人情世故那一套。

  仅凭自己的技术,海军司令就要为他撑伞。

  马伟明普通家庭出身,出生于1960年,于1978年参加高考,长期品学兼优,非常刻苦。

  1982年,马伟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1987年,马伟明于海军工程学院获船舶电气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3年,马伟明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6年,马伟明博士毕业,这一年他36岁。

  当时海军向西方某公司进口了一套十二箱整流发电机系统用来制造潜艇,正在读博的马伟明发现其电机系统存在固有震荡问题,一旦数值超过临界点,整个发电机就会瘫痪。

  当马伟明拿出真凭实据的证据后,对方拒不承认这是质量缺陷,而且冷嘲热讽中国人压根不懂技术,因为电机固有震荡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根本不可能解决的,拿这个来证明产品质量有问题只能说明你们这些中国技术员过于无知。

  马伟明不服,而且觉得这个隐患实在太大,留在潜艇上他很不放心,于是就申请对这个问题进行科研攻关。

  国家同意了,但国家表示没钱,只能给拨款3万5千元,实验室也没有。

  然后马伟明拆了一个20平方米的洗手间改造为实验室,在这里足足蹲了6年,连续攻克了43项关键电机技术,发明了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有振荡”这道世界性难题。

  西方的那个企业听闻后惊呆了,私下联系马伟明想重金求购专利,被马伟明直接拒绝,直言专利技术属于国家。

  从此想用马伟明专利解决电机固有震荡问题的国家都要给中国缴纳专利费,仅这一项国家就收取了数亿专利费用。

  随后马伟明开始研究核潜艇的噪音问题,当时中国的核潜艇在海下的噪音非常大,西方专家曾经嘲笑说:

  “中国核潜艇从广州出港,在越南西贡就可听到。”

  在刚发明的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技术的基础上,马伟明再接再厉,研制出了全球第一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系统,完成了中国核潜艇大静音的创举,直接把中国核潜艇电机这方面的技术水平突破为了世界第一,连美国都在追赶中国的脚步。

  凭此贡献,2001年,年仅41岁的马伟明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最年轻的院士,此时他刚博士毕业5年。

  被评为院士后的马伟明依然在孜孜不倦的搞技术,因为搞技术是他唯一的爱好和最大的专长,攻克的技术难题数不胜数。

  2017年7月28日,马伟明荣获“八一勋章”,官方介绍词是这么写的:

  他是心系强军、锐意创新的科研专家。长期致力于舰船电力系统领域研究,牢牢扭住自主创新战略基点,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成果,研制的舰船发供电系统、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实现我国舰船动力从落后到引领的跨越;带领团队在某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与世界强国同步发展,多型装备属国际首创;攻克某颠覆性技术关键瓶颈,为我国锻造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作出突出贡献。

  当上院士后马伟明攻克的很多技术就属于那种过于先进不便宣传的领域了,但国家都记得,到底做了多少贡献,大家可以从2017年八一勋章官方介绍词里感受一二。

  而就在马伟明荣获八一勋章的6天前,也就是2017年7月22日,美国新型航空母舰福特号下水服役,全球第一个采用了电磁弹射系统,大大增强了航母舰载机载重起飞的能力,战斗力大增,震惊世界。

  为成功研发出电磁弹射系统,美国投入巨资研发了足足21年,没想到居然真的成功了。

  航母舰载机起飞技术有三个档次,分别为滑跃起飞、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

  我们当时只有一艘辽宁舰在服役,采用的是滑跃起飞技术,已经在建造预计到2019年交付的山东舰也是滑跃起飞技术,国家正在集中力量攻关当时全球只有英国和美国掌握的蒸汽弹射技术。

  而当时的福建舰也已经开始建造,设计已经完成,但还没有建造出来,还有修改的可能。

  此时听闻美国航母已攻克电磁弹射技术,引发了我国海军的一场大辩论,福建舰是用蒸汽弹射技术,还是电磁弹射技术?

  绝大多数人都支持福建舰用蒸汽弹射技术路线,因为首先技术攻关是一步步来的,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就连蒸汽弹射技术全球也只有英美两家会,电磁弹射更是只有美国会,我们先搞蒸汽弹射更稳妥。

  而且福特号是核动力航母,我们的航母全是常规动力航母,是不是只有核动力航母才能具备支撑电磁弹射的强大电能这个秘密只有美国才知道,我们贸然在常规动力航母上搞这个,风险太大,不如一步步来。

  最后技术路线的拍板是马伟明做出的,力排众议,要一步到位的搞电磁弹射技术,他带头技术攻关,保证不耽误航母建造进度。

  2022年6月17日,中国福建舰航空母舰下水,配备的是电磁弹射系统,世界为之震惊。

  中国直接跳过了蒸汽弹射系统,一步到位的掌握了电磁弹射技术,而且装备在了常规动力航母上。

  而此时美国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系统天天出故障,长期趴窝维修,足足5年了还没完成全面部署形成战斗力,而我国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则不存在故障率惊人这个问题,运转情况极其稳定,双方舰载机的战斗能力被拉开了一大步。

  经评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领先美国至少20年。

  在为福建舰研发电磁弹射系统的同时,马伟明还一并为海军研发出的电磁炮,这个连美军至今都只停留在PPT的科幻极武器,射程和破坏力远远超过传统火炮。

  因此马伟明被称之为当代“钱学森”,因此马伟明莅临现场检查海军装备时,海军司令为其撑伞。

  作为一个只会搞技术的人员,马伟明需要给海军司令敬酒吗?需要担心没拍好司令马屁就会被穿小鞋么?

  你觉得呢?

  舰队给中国撑伞,院士给舰队撑伞,所以司令给院士撑伞。

  因为对中国的巨大贡献,马伟明还被军迷起了个绰号,叫武安护国显圣电磁真君,足见军迷对马伟明技术贡献的认可。

  没有一个军迷觉得海军司令给马伟明撑伞有什么不对,大家都觉得合情合理。

  那问题来了,海军有很多技术员,为什么海军司令只给马伟明撑伞呢?

  还有那些说技术员要给领导敬酒的,不可否认很多技术员确实要给领导敬酒,又是为什么呢?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人压根就没做出过什么贡献,虽然说是搞技术的,但碰到技术攻关重担不愿扛也扛不住,读研读博就是为了找个铁饭碗混日子的。

  这些人有个特征,就是他能搞定的技术难题别人都能搞定,别人搞不定的技术难题他也搞不定,和外面花点小钱招来的人没有水平差异,可替代性极强。

  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这种技术员对标的并不是行政系统里的领导,而是行政系统里的底层办事员。

  走行政系统确实可能当领导,但大部分行政系统的人是底层文员或者窗口办事员。

  技术员不需要向这些人敬酒,也不需要考虑这些人的“人情世故”。

  什么样的人能在行政系统里当领导,什么样的人只能在行政系统里当办事员?

  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你做出了多大的贡献,碰到了艰巨考验你能不能扛得住。

  现在你是个普通公务员,本地有六七个群众闹着要进京上访,前后十几个人去处理都栽跟头了,有人还吃了处分,现在你愿不愿意接这个任务,能否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

  现在你是个普通公务员,上级领导下令今年全县要完成50亿的招商引资任务,领导们全出动去拉业务了,你能否解决1个亿?

  现在你是个普通公务员,市里面要搞旧城改造,划定区域内有2800户老百姓要拆迁,你能否在预算不超标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所有人的诉求且不出乱子?

  还有其他种种突发问题,哪怕是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县城,每年的突发问题都是个天文数字,有几个处理不好闹出乱子了,主管领导就要挨处分,一把手必须要具备在第一时间平息各种奇奇怪怪问题的能力。

  那么作为行政系统里的底层办事员,你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又是否敢冒风险去承担一些这样的难题?

  有的人不愿意,碰到艰巨任务就躲,不仅不想要功劳,甚至到贫困山区扶贫吃三年苦这种苦劳都不想要,只想每天蹲在办公室按部就班的处理一些不需要费脑子的简单事务。

  但是这些人想升官,没当上领导就怨天尤人,觉得体制埋没了自己这个逆天人才,天天哀怨不已。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每天处理的工作随便换个人也能处理,那你就不可能升官,只有当你处理的问题别人都搞不定的时候,你才具备升官的可能。

  这个问题所有科员都失败了,只有科长能搞定,而你搞定了,那你就是储备科长。

  这个问题所有科长都失败了,只有处长能搞定,而你搞定了,那你就是储备处长。

  为什么每次重大危机都是党筛选干部的好时机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这种疑难杂症出现的时候最方便筛查干部水平。

  而能处理好一个县几十万人每年冒出来的各种矛盾,各种疑难杂症的干部,仅仅只是个县长,处级干部。

  你管过100人的公司么?你知道管100人的公司每年会遇到多少破事么?

  如果你连管100人都搞不定,那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被处长管这件事有问题呢?

  没能力可以,只能处理普通常规事务也行,但至少要服管吧。

  无能力无贡献,还不服管,天天怨气冲天,那这种人要来干嘛?

  当个技术员走技术路线,什么时候可以无视领导?

  等你对国家的贡献比领导大的时候,等你的能力比领导高的时候,你就可以无视领导,甚至领导要反过来给你敬酒。

  一个处级单位的处长,带着手下的技术员合起来都搞不定的技术问题,你出手就搞定了,那你的地位就会高于这个处长。

  一个厅级的局长,带着手下的技术员合起来都搞不定的技术问题,你出手就搞定了,那你的地位就会高于这个局长。

  遇到重大问题时敢抗事,且能抗住事,能担当的起各种重任,这不仅是办事员升领导的诀窍,也是技术员升级的诀窍。

  举个例子,2017年的时候中国福建舰已经在建造状态了,设计图早已完成,这个时候马伟明最终拍板改了技术路线,要让福建舰安装电磁弹射。

  现在成功了,所以马伟明功成名就,海军司令给撑伞。

  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马伟明技术攻关失败了呢?如果拖了5年还没有研发出美国21年才研发出来还不完善的电磁弹射,那怎么办?

  整个航母就停工,等着马伟明什么时候研发完了什么时候再建造,你觉得可能吗?

  敢接重担是好事,但接了你要能搞得定问题,如果接了重担最后没搞定,那就是灾难。

  在行政系统里,敢接重担的办事员但最后把事情办砸了的,也不可能升领导。

  所以比到最后,比的是贡献和能力。

  从1996年到2019年,马伟明共获得的国家级荣誉如下:

  以上这些荣誉哪怕你拿了一个,处长都要对你敬酒,厅长见了你都要平起平坐。

  如果你拿全了,那海军司令就会为你撑伞。

  最后问题来了,那些自认为体制把自己这个人才给埋没的人,给国家做出了多少技术贡献呢?国家级荣誉拿了几个呢?

  别说国家级荣誉,省级荣誉甚至市级荣誉,又拿了几个呢?

  可别说自己什么技术贡献都没有,啥荣誉也没拿,甚至连个有价值的专利都没搞出过吧。

  这样的人也可以叫技术员,但千万不要把自己对标领导,这些人对标的应该是还没升领导的基层办事员。

  干技术干成总工,处长给你敬酒。

  干技术干成院士,厅长给你敬酒。

  干技术干成马伟明,海军司令给你敬酒。

  就怕啥荣誉和贡献都没有还老觉得自己是逆天人才的,那真没办法给你敬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02:34 , Processed in 0.5638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