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04|回复: 0

杨国英:强反射!中美博弈下的中国财富逻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8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篇,先做投资实战的反思。

  然后,我再分享一下事关中国式的财富逻辑。

  事关投资实战,最近一个月,我一直在进行复盘,今年我的收益率着实一般,甚至还跑输了沪深300指数7个点。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说实话,这样的成绩对得起我的付出,因为,今年较多的时间陪娃了,用在深度研究上的精力,确实比往年少了一些。

  但是,这样的成绩,事实对我还是有刺激的,因为,这样的成绩,过去五年从没出现过的,过去五年我的收益率,基本每年都能跑赢沪深300指数20-30个点,去年甚至跑赢沪深300指数接近60个点。

  备注一下,这些年我一直坚持适度分散配置,单一标的的配置,从来没有超过35%。

  反思伴随着行动。

  为了争取今年下半年,最近一个月我又开始了苦行僧式的研究,每周四五个晚上研究到深夜一二点钟,又变成了我的常态。

  在对板块和具体标的研究之外,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对中国式财富逻辑的不间断思考。

  事关中国式财富逻辑的思考,如我一直强调的,本质都应该置于全球动荡、尤其是中美终极博弈的宏大背景之下。

  因为,全球动荡,尤其是中美终极博弈,肯定会对中美两国的政策导向和政策资源产生必然的反射。

  中美之间的博弈,是终极的博弈,是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这种博弈的烈度,本身就决定了中美两国的宏观经济均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而在宏观经济遭受负面影响之下,中美两国为了赢得中长期的主动权,中短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整体上必然均倾向于维稳。

  ? 因为倾向于维稳,美国即便面对银行业接二连三的倒闭,也坚持超高利率不下调。

  ? 因为倾向于维稳,中国即便面对4月份令人担忧的社融和信贷数据,也坚持不降息,面对加速惨淡的房地产销售数据,也坚持不再投入政策资源救市(去年底央行对楼市投入过一次“双三月”政策支持)。

  必须确认中美博弈的不可逆,并进而确认我们经济层面主动降速求稳的政策必然,我们才有可能把脉中国式财富的实战走势。

  因为,基于中美博弈的不可逆、以及零和和负和特征,经济层面不主动降速救稳肯定不行,不主动降速救稳,很容易被对方单点爆破,包括不限于债务结构、金融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单点爆破。

  经济层面的主动降速求稳,本身就意味着整体上不会再继续放大财政和货币宽松尺度,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在相对有限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资源之下,应对美国明目张胆的极限产业竞争。

  既然整体政策资源有限,那么,有限的政策资源,必然要更多倾斜于涉及中美博弈的产业领域。

  房地产属于中美博弈的产业领域吗?

  肯定不属于。

  所以,政策资源肯定不会再投入去救楼市。

  传统制造业属于中美博弈的产业领域吗?

  也不属于,至少一大半不属于。

  所以,政策资源肯定也不会再支持,何况,这其中的一大半本身还存在着产能过剩。

  大消费属于中美博弈的产业领域吗?

  整体上也不属于。

  所以,虽然促进大消费高层很着急,去年甚至还释放过一波消费券(尤其是强力支持过一波汽车消费),但是,今年整体上肯定不会再继续,今年即便支持大消费,重点也仅仅会侧重于终端能够刺激信息科技(信创)和生命科技的大消费,比如游戏和文娱,再比如养老医疗和中高端医疗。

  基于有限政策资源应对中美终极博弈的视角,去复盘过去两三年的资本市场热点,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的热度,往往引跑二级市场半年至一年),事实上还是能够基本确认的。

  过去两三年,除了2020年的一波大消费热点(疫情突发导致流动性急速拥抱现金流好的领域),其他市场热点,几乎均与中美终极博弈所涉及的领域密切相关,比如新能源,比如半导体,比如军工,再比如今年的信息科技(信创)。

  当然,基于资本市场整体流动性的衰弱(这其实也是有限政策资源应对的必然),这些热门板块在热门半年或一年估值疯狂拉升之后,又基本上都会陆续回调,但即便再回调其整体价格也还远远高于热门拉升之前。

  这就是中国式的财富逻辑,一切均与中美惨烈博弈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与中美博弈无关的产业领域,尽量不要碰,特别是楼市。

  之于股市,与中美博弈无关的产业领域,除非估值特别低而且预期业绩相对可控,否则也尽量不要碰。

  当然,与中美博弈有关的产业领域,如果已经经历半年甚至一年的热炒,那即便有所回调,整体上也还是要冷静。

  所以,这样总结下来,当下真正值得深度关注的产业领域,一是与中美博弈有关的产业领域(或者接下来可能有关的产业领域),二是整体上至少两年内没有被热炒过。

  研判这些领域,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关注和研究政府产业母基金,现在我们的各地政府产业母基金总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这些产业母基金投入较多的产业领域,只要二级市场还没有真正爆发过,那么,未来都有大爆发的可能性。

  道理很简单,政府产业母基金投入较多的产业领域,整体上都与中美终极博弈相关(或强相关,或弱相关)。这些产业领域或现在已经获得、或接下来超大概率将获得政策资源的倾斜,而有了政策资源的倾斜,这些产业领域整体怎么可能不会迎来预期业绩和预期估值的上升呢?

  永远不要忘记,国运即财运。

  在中美惨烈博弈的不可逆之下,

  事关国运的具象信号,除了外交和经贸的对外拓展,

  还有产业领域的超限度竞争,深度研究之后尽情拥抱吧!

  最后,再说一说今天的市场。

  1,北向资金在大盘企稳回升情况下依旧大幅流出95.62亿元,连续三天共计流出220.2亿元。

  造成北向资金持续流出,主要与美国两党就债务上限谈判陷入焦灼有关。

  美国债务上限已近崩溃边缘,美国两党仍在极限拉扯,当然最终不会让美债直接违约,这样的风险太高了,但结果可能是美债上限提升的空间不及预期,造成美联储降息的空间也大幅低于预期,从而使美元指数逐步走高,资金从世界各地回流美国。

  A股的外资也在流出,但相比外资参与度较高的港股来说要好的多,本周沪指跌幅2.51%,而港股跌幅达到3.62%,而且这还是在南下资金最近一直在买入的情况下,否则港股跌幅可能会更大。

  2,长城官方举报比亚迪,午后双方股价均跳水。

  长城汽车今天发表声明称,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反应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比亚迪方面当然不会坐以待毙,首先就是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就差没明说长城这是在“背后捅刀”了,然后对长城的举报内容进行否认。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新闻发酵之后,跳水幅度最大的居然不是比亚迪而是举报方自己,一度大跌超7%。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4月份,我国汽车销量215.9万辆,同比增长82.7%,但环比下降了11.9%,汽车行业在去年提前透支市场销量后,现在市场内卷愈发严重,各大厂商在前期掀起价格战之后,最近价格战又卷土重来。

  行业内卷的另一表现就是业内同行相互举报,由此让我联想起前几年互联网大厂恶性竞争时期,两家企业为了抢游戏CP团队经常相互举报,最后的结果却是:监管发现整个行业存在很大问题,间接促成版号停发,导致整个行业都陷入了停滞。

  3,昨晚英伟达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一季度英伟达营收和收益均超预期,盘后股价一度暴涨近30%。

  昨晚英伟达CEO在受访时还表示,对华“芯片战”将对没科技造成“巨大损害”,可以看出其对美国开启“芯片战”的不满,影响了英伟达的业绩。

  其实不只英伟达盘后暴涨30%,C3.AI、AMD、台积电等企业盘后也涨了5-10%不等,A股开盘后,英伟达相关概念股也集体高开,金百泽20cm涨停,鸿博股份、胜宏科技、和林微纳、精研科技等也大幅高开。

  英伟达的暴涨,貌似再次带动了国内AI重拾信心,结合最近市场的热点,又似乎与之前的炒作方向有所不同。

  这几天市场热炒机器人,本质上是在炒视觉和动作识别技术成熟的拐点,目前文字和图片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应用,A股现在把重点扩展到视觉、机器人这个方向,那是因为AI视觉技术一旦成熟,最有想象力的落地场景就是机器人。

  而视觉所需的数据量是图片的成百上千倍,图片数据量又是文字的成百上千百倍,因此随着AI视觉的发展,对算力和性能的需求也将成指数上升,而英伟达的上涨似乎正是在确认这一产业趋势。

  4,BOSS直聘公告,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2.78亿元,同比增长12.3%,调整后利润2.45亿元,同比涨102%,连续八个季度盈利。

  令人意外的是,尽管BOSS营收和利润双增,但美股却是低开低走最终大跌9.29%,似乎高增的盈利并没达到市场预期。

  根据公告,一季度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大增57.5%至3970万人,新增完善用户达1461万人,其中增长较快的是蓝领求职者,贡献占比超过40%。

  尽管营收、利润、用户月活增长对平台是件好事,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蓝领求职者的高增,透露着就业市场态势较为严峻。

  就业市场严峻本应是利好招聘平台的,但BOSS直聘又为何下跌?

  我们认为主要与竞争者强势入局有关,近年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成为了线上招聘行业的一大潜在竞争对手,以快手旗下的快聘为例,专注于蓝领招聘,上线仅一年多,日均简历投递次数同比增长就超过300%,未来如果再拓展到白领招聘领域,将对以BOSS为代表的招聘平台形成严重的威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1 19:16 , Processed in 0.0937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