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03|回复: 0

环球科学:首款人类粪便制成的口服药获美国FDA批准;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9 18: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技术 ·

  谷歌即将发布最新大语言模型PaLM 2

  Google I/O 2023开发者大会即将于当地时间5月10日举行。据CNBC报道,Google I/O内部文件显示,谷歌将会发布一系列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新进展,其中也包括最新的大语言模型PaLM 2。这个AI模型包含100多种语言,在谷歌内部运行时的代号为“统一语言模型”(Unified Language Model),已经接受过编写代码、数学和创意写作等多项测试。

  此前,谷歌在2022年4月发布了初代PaLM语言模型。今年3月,谷歌推出了PaLM的API以及一些企业工具,让用户利用自然语言提示词来指挥AI生成文本、图像、代码、视频、音频等等。此外,谷歌还在3月发布了聊天机器人Bard。CNBC报道称,这一次谷歌将展示如何在搜索引擎和Bard聊天机器人中引入“生成体验”(generative experiences)。当微软利用ChatGPT增强搜索引擎功能的时候,谷歌也尝试将Bard和大语言模型整合到各种服务当中,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竞争正不断加剧。

  · 医学 ·

  美国FDA批准首款口服粪便微生物组疗法

  近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生物制药公司赛里斯治疗(Seres Therapeutics)生产的口服粪便微生物区系产品Vowst上市,用于在曾接受过相应抗生素治疗的成年人中预防艰难梭菌感染(CDI)复发。据悉,Vowst是一种胶囊制剂,其中含有的活菌源自于合格人员捐赠的人类粪便,给药方案为每天口服一次,连续服用三天。在美国,每年有15 000至30 000人死于CDI。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后,由于肠道微生物平衡被改变,可能导致艰难梭菌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腹泻、腹痛、发烧等症状,甚至出现器官衰竭和死亡。而曾经患过CDI的患者,在痊愈后也容易再次感染。通过口服粪便微生物组,有助于患者恢复肠道菌群,预防CDI的再次发生。目前尚不清楚Vowst传播病原体和因食物过敏原引起不良反应的风险。

  · 医学 ·

  新一代试管婴儿技术问世

  试管婴儿最早发明于1978年,最初的技术被称为第一代技术。之后使用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分别被称为第二代和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但根据《柳叶刀》2021年的相关研究统计,当前全球试管婴儿技术的活产率不足30%。因此,提高试管婴儿的活产率和降低出生缺陷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昨日,在一项发表于《细胞研究》的报告中,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等机构合作研发了新一代试管婴儿技术——PIMS。

  不同于以往依靠经验根据胚胎形态选择胚胎的方法,PIMS使用表观遗传信息(DNA甲基化指标)来优选胚胎,而DNA甲基化状态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婴儿能否顺利出生和健康成长。研究人员利用PIMS技术对182个家庭的800个胚胎进行优良胚胎(DNA甲基化水平在0.25~0.27之间的胚胎)的筛选,活产率达到72%,比当前的提高了一倍多。此外,PIMS可以筛查唐氏综合征,以及在试管婴儿中出现比例较高的印记基因疾病等表观遗传疾病,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出生缺陷的比例。这项新技术使生殖医学进入表观遗传时代,有望使更多的家庭受益,减少近万的出生缺陷,以及节省临床费用。(中国科学报)

  · 医学 ·

  百度研究院开发的AI工具或能设计出更有效、更稳定的mRNA疫苗

  mRNA疫苗是在进入人体后,其中的mRNA分子翻译为抗原蛋白,从而产生免疫反应来形成保护力的。但mRNA 分子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容易降解,需要依靠冷链技术而成本较高。近日,百度研究院加利福尼亚分部的研究人员在《自然》上发表研究,通过他们开发的一种叫做LinearDesign的AI工具,设计优化mRNA疫苗序列,从而提高其稳定性和有效性。

  传统的mRNA疫苗序列设计主要会采用一种叫做密码子优化(codon optimization)的算法,即尽量选择密码子适应指数(codon adaptation index,CAI)高的密码子,这一类密码子通常被认为能够提升蛋白质翻译效率。LinearDesign算法则是利用计算语言学的技术,设计出了形状和结构更加复杂的mRNA序列。这可以使遗传物质存活更长时间,输送到人体细胞的mRNA分子更稳定,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原及抗体,以便更好地抵御疾病。比如在小鼠身上进行的新冠mRNA疫苗测试中,相比于传统方法设计的序列,LinearDesign算法设计的序列在稳定性(mRNA分子半衰期)上高出约5倍,48小时内蛋白质表达高出近3倍,抗体反应也高出近128倍。在体温下进行的标准试管检测中,这种算法还有助于将疫苗的货架稳定性延长约6倍。不过,这种疫苗是否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反应还有待研究。(《自然》新闻、百度AI)

  · 动物学 ·

  蝗虫避免同类相食的化学机制

  蝗灾是人类粮食安全的一大威胁。当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种群密度较低时,它们性情温和,食量也小。但当大量蝗虫聚集在一起时,它们会变得极具攻击性,并出现同类相食现象。近日,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研究找出了蝗虫保护自己免被同类吃掉的化学机制。

  科学家比较了独居和群居蝗虫发出的气味,发现了17种仅在群居阶段产生的气味。其中,苯乙腈(PAN)可有效驱逐其他蝗虫。当研究者用CRISPR编辑基因使蝗虫无法产生PAN,它们会更容易被同类吃掉。科学家进一步找出了蝗虫体内对PAN敏感的一种嗅觉受体,编辑基因使其不再产生此类受体后,蝗虫的同类相食率大幅增加。这一研究或有望帮助我们防治蝗灾。

  撰文:栗子、黄雨佳、王怡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22:04 , Processed in 0.0781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