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37|回复: 0

每日怡见:张家界跳崖,跳出了多少人的心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0 20: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4日下午,三男一女在天门山跳崖。

  三名男子跳下去后,女子被及时制止。

  但可惜的是,女子跳崖前已经服下了毒药,经紧急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警方调查发现4人均系自杀,排除刑事案件及其他因素。

  还有个重点,这4名死者均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分别来自河北、四川、河南、福建。

  后来媒体采访了这4名死者的家属,发现这4个都是农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家境贫寒,换言之,平时生活压力非常大。

  而他们4人是相约一起来到天门山跳崖的。

  为什么会选择张家界天门山呢?

  因为这地方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自杀圣地”。

  2018年6月,一名游客在天门山景区西线玻璃栈道处,翻越护栏跳下山崖自杀,经多方连日搜救,该游客遗体被找到并转运至殡仪馆。

  2018年8月2日13时许,一名游客在天门山景区玻璃栈道处,翻越护栏跳下山崖。

  8月6日,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安派出所一民警称,经过搜救,于8月2日晚10时找到遗体,并已通知家属。

  当时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就说要加强安保工作,增加保安的巡视力度。

  可不管怎么样,面对一心求死的人,除非你能24小时,360度全方位的盯着,要不然,拦是肯定拦不住的。

  为什么很多人会选在天门山自杀呢?

  因为天门山风景好,很多人觉得能在这样的地方得到解脱,是完美的。

  而且,天门山的地理环境,山高、壁峭,一眼望不到底,对于决心赴死的人来说,纵身一跳就能达到目的。

  说起自杀圣地,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比如南京长江大桥,虽然官方没有统计过具体数字,但是据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统计,从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到现在,不算失踪的,在大桥上自杀死亡的已有3000多人。

  现在发展到已经有很多的志愿者会站在南京长江大桥上,不定期的巡视,看到有人站在桥上停留时间过长,就会过来劝你。

  除此之外,还有峨眉山顶端的金顶佛院的侧面,这个地方叫做“舍身崖”。

  近年来,也成为了很多人选择自杀的圣地。

  其实,这些地方本身是没有错的。

  我们不可能说因为有这些自杀的人,就把这些地方给关掉,不让游客去参观,这不现实。

  当然了,那些自杀的人,他们本身也是没有错的。

  三联生活周刊就做了详尽的跟踪调查,报道了那四位决绝赴死的年轻人。

  其中有一位来自河北的小伙,他死后,他的骨灰不能进家。

  他兄弟姐妹四个,在家排行老三。

  骨灰不能进家,是嫂子出来回应的。

  很多网友看到这就好奇了,为什么不让他的骨灰进家门呢?咱们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叫死者为大吗?

  那是因为他没有结婚,按照他们当地的风俗,没结婚的人骨灰不能进祖坟。

  他嫂子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还反问:

  没结婚的人让他进家干嘛?没必要进家了。

  的确,现在在农村,大龄剩男,大龄剩女,都是一个受人非议,受人歧视对象。

  很多人会拿你当作笑谈,在背后编排你。

  只是我没想到,某些地方的风俗,居然是没结婚的人,死后不能进祖坟。

  死者为大,死后都是这个待遇,那么,他在生前会遭遇家人什么样的对待呢?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记者通过采访,又得知了另外一个小希,跳崖者已经四年没有回家了。

  就连母亲三周年的忌日,按照老家的风俗,这是一件大事,儿子女儿都一定要在场的,可是,他却没有回来。

  甚至家里人,连他的联系方式都没有……

  家庭关系的冷淡,疏远和淡泊,是这些抑郁症患者,最终选择轻生的重要原因。

  四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各自的情况都大致相同。

  河北的彭某,33岁,家庭贫穷,兄弟姐妹四人,彭某常年在外跑大货车,很少回村。

  四川的陈某,23岁,家庭贫穷,六口之家,弟弟还在上学,母亲月收入2000多元父亲是名保安,几个月前检查出癌症中期,陈某本打算辞职回家照顾父亲。

  福建的张某,23岁,家庭贫穷,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

  河南的刘某,年龄最大,34岁,家中独子,有个13岁的儿子,和前妻已离婚,家庭贫穷,父亲在年轻时就半身不遂,最近又遭中风,奶奶今年90多岁。

  彭某和张某类似,家庭原因,亲情的淡泊。

  而陈某和刘某,是家里面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父亲患病,一家人的压力非常大。

  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要指责他们这样一走了之,不负责任,可是想过没有,在生前,他们难道遭受这样的指责还少吗?

  只要稍微犯一点错误,会不会就被人说是“不负责任”呢?

  家庭的重担导致他们常年在外打工。

  远离家人,没有亲情,情感上的空虚和精神上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就会造成抑郁症。

  根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都是因为患有抑郁症。

  也许你看到我这篇文章觉得嗤之以鼻,不屑一看。

  心想,这有什么好写的,不就是抑郁症,不就是自杀吗?

  纯属是自己想不开,钻了牛角尖。

  你会这么想,那是你没有经历过抑郁症的那种痛苦。

  抑郁症其实就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疾病,重症者会自杀,他们会把死亡看的很淡。

  无所谓,没意思,这也没什么不好……

  在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眼中,死亡会和淋雨一样简单:淋雨好吗?淋雨不好,因为衣服会湿掉,我会感冒的,可这又能怎么样呢?

  这就是他们的心态。

  其实,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抑郁症患者,只是你面临压力的时候,会转移矛盾罢了。

  你不开心的时候,你会出去和朋友火锅唱k,你会跑去旅游摄影,你会上网打游戏放松自己。

  转移注意力,让自己找到事情去做。

  可是,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什么都不想干,什么都不想做,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知名国际心理研究组织,总结抑郁症的一些特点。

  比如:

  持续的情绪低落,感觉悲伤、烦躁、空虚或绝望。

  对活动丧失愉悦感或兴趣,包括平时喜欢的事情。

  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负面,自我贬低,对未来没有希望。

  有死亡或自杀的想法或行为。

  睡眠紊乱,食欲或体重变化,感到特别劳累或缺乏精力。

  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可能以身体症状(如疼痛、疲乏、虚弱)的形式表达情绪变化。

  在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和/或其他重要职能领域出现显著困难。

  懒惰,不想洗脸刷牙、甚至不想动,不想吃饭不想说话不想想任何事情。

  绝望,对任何事情都感觉绝望,想任何事情都只会想到负面。

  害怕社交,不想和周围的人说话,不想接电话回信息,不敢直视他人的眼睛。

  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欲望,对任何信息都不想回应,不想理任何人。

  ……

  很多人其实都是抑郁症的潜在患者。

  在某一个时刻,在某一个阶段,也许你就曾经陷入到了某种轻度抑郁症的状态中。

  只不过你熬过去了,你自愈了,你成功的走了出来。

  但是,还是有很多没走出来的人。

  我希望你们可以分享一下自己曾经对抗郁抑症,或者身边朋友的经历。

  或者是,分享一个自己迅速恢复情绪的小方法,小敲门。

  又或者,你可以把这里当作一个情感树洞,反正陌生的网络,也没人认识你……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相信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

  希望你能早点走出来,开心一点,振作一点,毕竟明天太阳还会升起。

  那些苦难虽然过不去,但,回过头想想,也许,最困难的时候你已经过去了,也没那么难,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01:12 , Processed in 0.2345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