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93|回复: 0

树神彧:客观规律是没有感情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9 13: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电科集团员工怒怼上司的事件迅速发酵,结局却大反转,竟然不是打工人怨恨加班,而是怨恨想加班而不可得。

  当然,正如小树之前所说,热点事件的本身从来不是重点,重点是人们为什么愿意参与广泛传播。

  对于一起谣言舆情,既可以偏重于谴责造谣者,也可以偏重关注传播者的情绪。这不,诸多官媒已经开始拉偏架了,主题基本都如下:
  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这起事件?

  在小树看来,陈某龙造谣事件最值得关注的点就上面那个,官媒们对于加班痛点重视的时机。

  具体来说,你很难想象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十年前,官媒们会如此拉偏架,跟部分人一起强调“事情是假的,痛点是真的”。

  很多人都察觉到,这些年,国家确实越来越重视劳动者的权益了。

  比如,时不时见于热点的,个人权益通过劳动仲裁得以伸张的事件,大家想必也很难想象它们能发生在十年前。

  劳动法还是那个劳动法,具体怎么执行、怎么解释,一直在随宏观环境调整。

  正如小树之前写过的,当大规模棚改需要退出历史舞台时,当土地财政需要限制控制时,正当防卫就能得到支持了——因为大规模拆迁没了。

  昆山龙哥,则是那个正好赶上了变迁节点的倒霉蛋。

  同样的,劳动法得到重视,也来源于宏观环境的变迁。

  三驾马车中,当投资的效益大于消费的时候,国家默许企业卷加班压榨打工人,以不介入不干涉标榜营商环境,促进投资。

  当消费的效益逐步大于投资的时候,国家则开始重视劳动法,让过去加班多的有时间去消费,让没工作的能接手加班的工作量。

  上述更重要的点在于,国家是没有感情的,其行动永远只跟着客观环境走,和打工人长期的哭诉怒号没任何关系。

  可一方面,国家并不希望你看透这点,另一方面,出于情绪的需要,人们向来不大愿意接受事实。于是一拍即合,情绪幻象出炉。

  在有正面情感寄托的人眼里,国家有一层美丽光环,在有负面情感偏见的人眼里,国家总是想着干坏事。这些情绪幻象有助于他们融入舒适圈,可代价却是对客观环境变化缺乏敏感。

  咱就就陈某龙事件举例子。

  比如一些微博大V,一如既往站在石头那方猛锤造谣者,没想到石头们均出面肯定这的确反应了问题。结果自己浪费了笔墨,损失了口碑。

  比如陈某龙本人,他可能隐约知道这能小火,没想到会因为踩点到环境变迁而激发如此大舆情,官媒纷纷下场,结果被拘了。要是在十年前,哪怕五六年前,他都破不了圈。

  总之,太阳升起,那是客观自然规律,与公鸡的勤奋早起和对猫头鹰的狂欢审判都没有一毛钱关系。

  研究客观规律,可比沉溺情绪有意义多了。成大事者需无情,这个无情不是说要冷酷虚假抛妻弃子,而是不被情绪迷惑,以更好认识乃至驾驭规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20:09 , Processed in 0.4534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