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7|回复: 0

环球科学: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将增至81.3岁,男女性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4 12: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公共卫生 ·

  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将增至81.3岁,男女性寿命差距增至7岁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周脉耕等研究者在《柳叶刀·公共健康》(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表了一项研究,通过分析全国31个省级单位的人口数据,预测了2035年全国及各省份的预期寿命。

  研究显示,2035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将上升至81.3岁(2019年为77.7岁),将实现我国提高预期寿命的目标(2030年79岁,2035年超过80岁)。其中,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85.1岁,男性为78.1岁,两者差距7.0岁。从地区和性别角度来看,女性中,2035年北京女性的预期寿命最高,达到90岁的概率为81%;其次为广东、浙江和上海,达到90岁的概率均超过了50%。男性中,2035年上海男性的预期寿命最高,达到83岁的概率为77%。在大多数省份,预期寿命增长的主要来源为65岁及以上的老人。

  · 生物学 ·

  低温如何延长线虫寿命

  已有研究显示,适当降低线虫、果蝇和小鼠等动物的体温能延长它们的寿命。体温适度偏低与寿命延长之间的关联在人类中也有报道。然而,我们一直没有充分理解体温轻微下降产生延寿效应的具体机制。近日,《自然·衰老》(Nature Aging)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一种潜在机制,该机制或能解释低温如何延长线虫寿命,并减少年龄相关的蛋白质功能失调。

  研究者主要关注了低温是否会影响蛋白酶体(一类蛋白质复合物)的活性。蛋白酶体拥有降解蛋白质的功能,能消除受损或错误折叠的细胞蛋白的聚集,而这类聚集与某些疾病相关。研究显示,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中,低温(15 °C)能促进激活因子PSME-3介导的蛋白酶活性,而且PSME-3的表达能延长寿命。如果缺乏PSME-3,低温对蛋白质降解的益处就会受到抑制,而这会导致受损或错误折叠的疾病相关蛋白在秀丽隐杆线虫的年龄相关疾病(如亨廷顿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模型中更多地聚集。作者的研究还表明,将体外培养的人类细胞暴露在适度偏低的体温(36 °C)下,能激活人类版本的PSME-3,并有望减少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改变。

  · 高校排名 ·

  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

  排名使用的评价指标(图片来源:软科)

  3月30日,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共有590所高校登上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连续9年蝉联全国三甲。“双一流”高校在排名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百强高校中有90所为“双一流”高校。

  为了兼顾各种类型高校的情况,尽可能全面地体现一省市中最优秀的高校,软科按照每个省市选取排名前3区间(含单科类学校参考排名)的规则,31个省市的前三名高校共提取106所高校并整合了排名。纵览31省市冠军高校,“双一流”高校几乎包揽了各省市的第一名。其中,57所高校位列总榜百强,分布于23个省市中。其中,北京、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江苏、辽宁、山东、陕西、上海、四川、浙江这12个省市,所有Top高校均入围总榜百强,展示出雄厚的高等教育实力。

  · 物理学 ·

  物理学家实现了时间“双缝”干涉实验

  研究人员在调整时域双缝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图片来源:Thomas Angus,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1802年的双缝干涉实验证实了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它对量子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时域上的双缝实验却一直难以捉摸。最近,发表在《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上的一项研究使用时间而非空间的”狭缝“进行了实验,揭示了更多光子的基本性质。

  双缝实验的经典版本中,光子经过狭缝会改变行进方向,因此干涉图案会出现在展开的角度范围内。而新研究中时间“狭缝”则会改变光的频率,从改变它的颜色,这将使干涉图案出现某些颜色增强或黯淡的条纹。研究团队选用了一种超材料氧化铟锡薄膜进行实验,这种材料允许研究人员进行精细的激光控制。利用激光,研究人员能在超快的几飞秒时间尺度内改变这种材料的反射率,由此构建光的时间”狭缝“,并允许光在特定时间快速连续地通过,从而使光在频谱上产生干涉。时间“狭缝”之间的时间间隔决定了频谱中的振荡周期,而条纹可见度在频率上的衰减会揭示时间“狭缝”的形状。实验结果显示,可见振荡比现有理论计算的要多得多。这项实验揭示了更多光子的基本性质,使我们能进一步探索时变物理学,以实现光谱合成、信号处理及光神经形态计算等应用。

  · 行星科学 ·

  可能存在磁场的类地行星

  系外行星与其恒星之间相互作用的艺术概念图(图片来源:Alice Kitterman/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地球的磁场能够偏转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和等离子体,是维持地球大气层稳定存在的必要条件。然而如果想要观察到地外行星的磁场,就需要行星磁场与恒星相互作用产生足够强的无线电信号。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的研究利用央斯基甚大阵列望远镜(Karl G. Jansky Very Large Array),观测到一颗名为YZ Ceti b的岩质行星可能具有磁场。

  YZ Ceti b的体积与地球相近,围绕距地球12光年的红矮星YZ Ceti旋转,二者距离很近,YZ Ceti b公转一周仅需2天(地球日)。在这样的近距离下,YZ Ceti b会穿过从红矮星上喷出的物质,行星磁场会“拖拽”等离子体,使之与红矮星自己的磁场作用,因此产生了很强的无线电信号。据此,科学家能够估计磁场强度和恒星周围环境,为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撰写:马一瑗、不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7 13:5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