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24|回复: 0

云石:马英九访陆——他促不了统,最多就是帮大陆拖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8 21: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7日,马英九登陆,开启了其私人访问之旅。

  其实对于马英九,两岸政治评价都不算太高。台湾那边就不说了,当年其下台时民调算是一塌糊涂,现在虽然说是国民党元老,但其实在党内也已经比较边缘化,影响力和号召力都很弱。至于大陆,大家对马英九当年大权在握,却坐视台独思潮泛滥,以致不可收拾颇有腹诽,“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更让他坐实了“独台”的名头。所以这次访陆,大家反应也都比较冷淡——既然他在位时都没折腾出啥大动静,现在这处境和形势,就更不可能了。甚至有些网友还认为,马英九此举不过是捞取政治资本而已。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怎么说呢。说马英九访陆是捞取政治资本,我觉得不大可能。毕竟他都退了七年了,年纪也都七十多岁。再加上他在岛内政治口碑其实也很一般,所以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其政治生命已经进入尾声。至于赚取政治资本,这个首先是要承担内部责任才行的;连战当年访陆,还可以说肩负着挽救国民党的使命;马英九现在在国民党内都不太被认可,而国民党本身也已经逐渐台独化,岛内反陆思潮更是成为绝对主流;所以他的这种私人访问,要说能为自己捞取什么政治资本,其实也谈不上。

  而对马英九这个人,本身也要分层次的看。作为一个政治家,马英九确实在位时是在搞独台——因为对一个人的政治评价,是看客观而非主观,马英九在位时的三不政策,以及对台独思潮的纵容,确实断送了阻止岛内滑向台独深渊的最后机会。但抛开政治属性,从私人角度来说,马英九主观上确实没有什么台独倾向,反倒有比较明显的中国情怀和认同——无非就是他的中国认同,在政治道统上指向的是所谓“中华民国”,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已。

  那么,为什么个人主观认同一个中国,而现实政治操作却搞成了独台?这更多的是因为其私人政治利益作祟,外加能力有限,魄力不足——毕竟他上台时,台独思潮已经在岛内占了上风,只是还没有形成今天这样的绝对优势而已。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想把这个思潮给扳回来,需要马英九具备极强的政治能力和魄力,也需要承担相当的政治风险。说直白点,马英九起码得具备李登辉那种覆雨翻云的能耐和胆略,才有可能做到。

  但马英九明显不具备这种枭雄能力,也没有那种枭雄似的魄力。所以他不敢干这种高风险,甚至可能葬送自己政治生命的大买卖;而只是在自身不推动台独的同时,在岛内一味和稀泥。这种玩法,如果搁在中国认同依然有较大优势的李登辉时代,可能还混的下去;但在台独已经占据上风的马时代——不阻止就相当于纵容,最终不仅让台独思潮彻底成为主流,也葬送了国民党在岛内安身立命的政治基础——这也是马英九混到最后里外不是人,各方面都不待见的根本原因。

  那么,这样一位已经过气的平庸政治家,为什么现在还要访陆?他的访陆,又还有什么价值?

  访陆本身,应该说是跟马英九私人政治倾向有关。前面已经说了,马英九个人来说,还是有中国认同和中国情怀的。以前在位时出于政治顾虑纵容台独,但这毕竟不是其个人真实情感的考虑。而现在两岸关系已经跌入冰点,大陆统一进程提速,无论是出于个人情怀,还是基于两岸避免刀兵,马英九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缓和一下关系和紧张氛围,这也算是其中国认同的一种体现。

  那么,马英九访陆,有多大实际价值呢?

  这个问题,首先,很明确的说,指望他这次访陆有什么促统效果,肯定是不现实的。毕竟他在位时都在促统方面无所作为,现在没了权力,政治影响力也大不如前,他的行为就更影响不了台湾当局的政治决策。何况两岸现在的情况跟他在位时也大不相同,随着中美交恶,台湾已经被美国绑上反华战车,两岸关系已经从陆台对垒,上升成中美交锋。

  说的直白点,现在这形势,蔡英文尚且得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何况他马英九?当美国成为大陆对台博弈的直接对家后,岛内政治风向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已经很有限了。

  但马英九也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虽然促统他肯定做不到;甚至阻拦台独也力不从心;但在滞缓台独进度方面,马英九还是能发挥点作用的。

  毕竟台独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台湾人心理很清楚。虽然主观上他们都是认同台独的,但在现实行动中,他们都不敢真把台独变成现实。甚至哪怕是蔡英文,她虽然也事实推动台独,并靠此捞取政治资本,但其实她也不愿意把这事儿一下就变成现实——毕竟这意味着她接下来十有八九得吃枪子。

  只不过,现在这形势,台湾接下来怎么走,不是岛内这帮人自己决定得了的——如果美国真要拿台海挑事,岛内的政客其实也挡不住。

  不过,虽然挡是挡不住,但阻滞拖延,还是多少可以做到的。

  而这就符合了大陆的利益。局势发展到今天,大家心里都明白,大陆的统一战略已经提速,10年内收复台湾是大概率事件。但这毕竟不代表着大陆愿意马上动手。从中美博弈的大趋势来看,时间是站在咱们这边的。再拖个几年,等咱们准备完毕,届时再动手,最符合中国的利益。

  只不过,如果台湾现在就宣布独立,或者美军大规模进驻,那咱们别无选择,只能提前启动统一进程——这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所以如果能有办法把摊牌进度滞缓一下,大陆还是乐见的。

  如果是基于这种逻辑,那过气的马英九,就重新具备了一些价值。而且马英九有一个别人都不具备的特质——他或许是当下岛内仅有的,能让两岸都能勉强认可的岛内主流政治人物。

  这个还真不是瞎说。

  对大陆来说,岛内更受自己待见的政治家当然有——比如洪秀柱、新党郁慕明等,但这些人本身在岛内政治地位其实并不高,而且他们是旗帜鲜明的统派——大陆这边是喜欢,但岛内大部分人对此很反感,对他们的话也下意识的抵触。

  而马英九,虽然在位时对台独确实畏畏缩缩,但总得来说,他私底下的中国认同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作为前领导人,就算已经过气,政治影响力也不是洪秀柱他们比得了的。

  而对岛内的蛙蛙们来说,他们虽然感性上普遍倾向台独,但理性层面,也都知道这玩意不现实,真把大陆惹毛了会引发战争,所以还是希望两岸能和平的——哪怕苟一天是一天也行,总比闹翻了挨打强。

  而既然要苟,总得跟大陆有个政治上交流沟通的渠道。而以台湾的政治现状,别说民进党当局了,就是国民党主流,现在跟大陆的分歧也太明显,没法扮演这个角色。至于洪秀柱这些左派——大陆当然肯定是认可的,但蛙蛙们认为他们太红,信不过他们。算来算去,还真就是马英九比较合适——他当过领导人,有足够的政治资历;而且大家都知道他私下有中国认同,能被大陆接受;但同时又不像统派那样被岛内蛙蛙忌惮。而且马英九还有一个特点——虽然他政治能力确实不行,但道德品质是大家都还是认可的——算是政治家中相对的清流和君子。这样的人物,拿来做桥梁,岛内蛙蛙们也能接受。

  如果是基于统独这两个战略目标,那马英九可以说是里外不是人,两岸都不讨喜。但如果只是基于滞独和滞战这两个战术目标,那马英九反而同时可以得到两岸的认可——别说普通蛙蛙了,就是蔡英文这帮人,其实内心真实想法也是能苟则苟,不想把自己逼到上刑场挨枪子的绝路的。

  这就有了马英九的私人大陆行。马英九此行,肯定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突破,甚至也不会有什么直接的政治操作——毕竟这个在当前局势下太招眼,而且以马英九今日的身份和处境,也没有资本进行直接的政治谈判——毕竟谈点啥出来,他回去后也没有能力落实。但通过这次私人访问,马英九可以获得一次政治增信,回到岛内后,就有了扮演两岸沟通桥梁的资本。

  这个东西,可能眼下还用不着。但一旦随着中美博弈激化,两岸关系进一步紧张,有了摊牌的势头。届时惶惶不可终日的蛙蛙们自然就会想起马英九。马英九既可以凭此,充当两岸关系的桥梁,也可以凭此恢复政治影响力(毕竟他可以作为民众避免摊牌打仗这个主流意见的代言人),甚至在此民意基础上,拉起一股新的滞独反战政治势力。

  当然,两岸关系的最终走向取决于中美,不是台湾人自己说了算的——甚至是打是和,也主要取决于中美关系的走向,台湾自己的态度不是关键。

  但是,虽然进程的走向台湾自己决定不了,但进度方面,台湾多少还是有点操作空间的。也就是说,台湾或许无法阻止美国在自己这点火,但至少可以通过折腾,来阻滞拖延下这个进度。也正是基于这种逻辑,马英九才有重新出山的空间,这次私人访陆也才有实质性意义——否则光这么溜达一圈,啥政治价值也没有的话,马英九不会平白无故惹这个麻烦,蔡英文当局也不会扭扭捏捏的放行。

  总而言之,马英九访陆,战略意义是没有的,但是战术意义还是有一些。只要不抱太高的期待,那还是有其正面价值的。大致来说,就可以看做一个闲棋,现在没用,没准未来会有用。至于这个有用,也不是什么大用——反正指望他能逆转两岸关系现状那绝对不可能,最多就是能为大陆统一进程稍微多争取一些时间。而如果操作的不好,这颗闲棋没发挥作用,其实也没啥太大影响——毕竟前面说了,台海接下来怎么走取决于中美关系,是否摊牌也取决于中美关系,台湾本身的态度,在这盘棋里没有太大的分量,也不过是细节层面的增益衰减罢了。

  所以,面子上看个热闹就行,没必要真把他看的过重——现在的马英九不值这个价;台湾人本身的政治态度,更不值这个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5 20:57 , Processed in 0.1406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