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忙,几乎没时间码字了~~~没想到世界愈发地精彩了,大家都忙着占地。奥黑哥跟老罗抢美国,兔子跟鬼子抢钓鱼岛,棒子和鬼子抢独岛……如此精彩地大背景下,港灿兄弟就打开了歪心思,想自己占香港~~~
港灿兄弟的下场不问可知,事情闹滴不大的话,大家就当看猴戏了,不幸闹大了,保证会被兔子一巴掌拍死,这也不用多说什么……我想说的是,有没有人想过这次港灿们搞独立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就一句话:钱不值钱了!
老美十年反恐战打下来,数以万亿计滴小钱钱打了水漂,搞滴白头鹰都要当裤衩了,万般无奈之下,绝户计出炉:印钱!问题是印钱一时爽,全家火葬场啊~这个可不是白说的,国家信用什么的是不能透支的。
美元多了之后,就会贬值,由全世界为美国人的穷奢极欲买单。这也是没办法滴办法,老美虽然知道是毒药,可是饮鸩止渴的事情也都素被各种逼迫搞出来滴对不对?好啦,海量滴白纸变成了小钱钱,在没人挺身而出的情况下,全世界滴傻逼人民,不买单也要买单,所以,你就看到了今年出现了很多怪事。
比如阿拉伯之春,这个地方最先被搅动,那是因为这个地方的经济情况最糟糕,不要一提阿拉伯世界都以为人家洗澡盆里面都是石油,没有石油的国家也是一大把,比如埃及等等。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本来就不高,美元贬值,导致购买力下降,原本刚能吃饱的肚子立刻变成了八分饱~~~好吧,你要是还以为骆驼们能忍耐,那你还不如指望树上长出篮球来。
埃及为什么最先乱?因为这个国家的人虽然贫穷,学历偏偏平均很高。学问高了,对现实世界的敏感度也就高。用这个情况来套用现在滴香港人,也适用。虽然港灿们还不是很穷,可是工钱被美元稀释之后,购买力下降的太厉害,所以边界地带的人们就最先受不了了。就像埃及人不会对美军宣战一样,港汕们也晓得老美惹不起,所以开始闹,虽然个别傻逼会以为能闹成,不过大部分的人也不过就是想借机向兔子施压罢了。
哎,俺滴港灿兄弟们,你们太不了解兔子了。======================================================================================== Omena K: 自由撰稿人,香港前中学教职员
Omena K:某些香港人,不要再做“缩头乌龟”
近日,一对“自由行”的家长让小孩在香港大街上便溺,和香港的“本土派”成员冲突,之后各种评论呼啸而来:有人指责父母没素质,有人指他们抢夺记者的记忆卡犯了法;有人亦指香港人不宽容,不文明,甚至谴责记者拍摄小孩私处——这可能违反了某些儿童色情条例。种种言论充斥网上,混乱不堪,甚至小孩子是男是女,都一度没有搞清。
所以我就不争论这些细节了。大家心知肚明的一点是,挑起事端的“本土派”不会细究谁是谁非,只要捕捉到以下的画面,他们就已成功:内地“蝗虫”随处便溺、香港人抗争、大陆人动手。就好像拍野生动物纪录片,你千方百计让乌龟爬起来了,就捕捉到珍贵的原生态,要是它张嘴咬过来,就更加刺激奔放了,至于到底是它主动攻击,抑或你打它、吓它、引诱它,都没有关系。
在一些香港“本土派”眼中,内地人就是这样的乌龟。自从2012年地铁小孩吃东西被港男喝骂事件开始,内地乌龟就一次次被围观。固然,内地客的确有不文明的现象存在,比如我最近就遇到在的士站的大叔大妈你请我让,整整一分钟上不了车,用香港的俗语就是“阻着地球转”。要是我们客观公允的指责,我猜不只香港,内地朋友也会一起和应;然而,要是像香港“本土派”那样围观,就跟一家老小去动物园那样:
“啧啧,你看你看!”
“哇哇,好大的乌龟!”
“哈哈,果然是个乌龟样子!瞧,那边还有颗龟儿蛋!真脏!”
这样的嘴脸,就算脸皮比龟壳还厚,都受不了。没错,一切都不关卫生、素质的事,而是人格问题,仿佛内地客先天就是“乌龟”,存在就是罪。他们骂“自由行”影响了民生,内地客能听,他们骂不卫生,或许内地客也能忍,可是一句句“蝗虫”,一句句“来抢东西”,甚至还有“支那豚”、“滚回中国”,内地客怎么还能忍?
这就是让大家忿恨的关键:嘴脸。北上广哪个城市没有外来人口问题?可是本地人几乎都不会有这样的嘴脸。这是香港一些“本土派”的信仰和礼拜,而信仰是不必讲道理的。人家不讲道理,孩子的父母却正儿八经叨念什么儿童权利、无心之失、有没有弄脏地方,他们一句都没听,继续雄纠纠气昂昂地说:“蝗虫滚粗!”所以大家就不要嘲笑“憂鬱的臺灣烏龜”(忧郁的台湾乌龟)了,你们才是“鬱悶的大陸烏龜”(郁闷的大陆乌龟)呢。
因此,事情的发展跟最初的原委,可以说一点关系都没有。很多人转而指责媒体,为什么以偏盖全,伤了两地的和气。诚然,这样的“本土派”是少数,正如我们无法相信全中国是人人随处乱撒的大马桶,大家也不必介怀少数人捣乱;“本土派”信仰前者,我们难道也跟他们一道脑残?媒体把它放大,是扭曲了事实。
香港也有不少客观分析、讲道理的朋友,只是媒体没兴趣关注 但我觉得跟媒体计较,就是与虎谋皮,特别是那些赚取收视、销量、点击率、话题性的无良媒体。那么,如果让你当一次网站主编,哪个视频你觉得点击率高一些?
第一:《田野调查:论儿童卫生设施的建设与城市人的情绪控制》
第二:《羊驼!蝗虫袭来遍地黄金,本土英雄严词斥责竟被殴!声援!》
结果不说自明。点击率的差别,就是月底的奖金、年终的评职称、新年的外游钱。还不止你一个,是全公司的,你充英雄也没用,只好乖乖地一起开涮“蝗虫”。
永恒不灭的,从来只有信仰与金钱(有时根本是同一回事),所以这种歧视你要么等它消退,要么用外力强行压制。
可是,从社会发展的大形势来看,它是不可能消退的。这种歧视的形成,跟内地与香港消费力的角色置换很有关系。以前香港人是大款,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回到内地(即使是相对富裕的广东),也可以随便包二奶三奶。今天,不管哪个省来的、操着各种不可思议口音的朋友,常常都是一掷千金血拼。相反地,香港的年轻人失业率高至百分之十以上,往往也只能做服务性行业,我是仆人你是上帝,内心感受是难以平衡的。
三四年前的浸会大学大字报,“一个富二代模样”也是攻击对象 长期来看,香港暂时没有闯出新经济模式的前景,就算有,也无法回复往日那建立在内地廉价供应之上的“辉煌”。以前陆港之间梅林午餐肉跟丹麦三花牌的价格比是1:3,现在只有1:1.3。从一听罐头,已可预见我们注定要习惯过“平凡的生活”,也注定有人一直没能习惯。到了有一天梅林牌比三花牌贵的时候,也就歧视变成仇视罢了。
当然,也不都是经济因素。香港自从80年代以来,就和内地停止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成为一个相对稳定和孤立的人群。回归后,殖民地政府原封不动继续执政,尽管在政策上当然是“一国”的,但不少公务员、教育界、新闻界、文化界的高层,内心都偏向欧美价值体系,黄皮白心。我有一位“本土派”的朋友,她爹就是最高级的公务员;我在一所“贵族学校”认识的同学,也大多倾向“本土”。这显然都跟经济没关系,而是殖民的创伤。加之中国历史课不再必修,中文课再没范文,香港新一代与中国大陆的隔阂、陌生与疏离感,达到空前的地步。我有一位负责内地大学在港招生的朋友说,有香港大学生搞不清战国与三国,以为只有香港说粤语而全中国都说普通话的,其愚昧直追西方那些高举雪山狮子旗却不知道西藏在哪儿的嬉皮士。如果欧美对中国的偏见已经让我们倒胃,那么香港作为欧美对中国的最前线,如果还不更激烈一些,才应该觉得奇怪。
所以,像闾丘女士一样,偏袒香港“本土派”到了不加掩饰的地步,我们真不需觉得奇怪。投奔来香港,受西方熏陶,又是记者,犹如同时与信仰和金钱谈道理,讲逻辑,没有比这更无趣的了。
那么就用外力,例如法规去压制?这样比较靠谱,没有哪个国家容许这样明目张胆的煽动仇恨的言行。然而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中央政府无法主导这样的法例——也就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订立。这得靠香港自己,而香港有如上述,肯定没法就此取得共识。
还有一个改变的可能,就是真正的群众发声,打击“本土派”之乱。近日已有内地网民号召不再来香港旅游。事实上,“自由行”直接、间接创造的职位超过十万个,要是掉个三分之一,数万群众愤怒起来,“本土派”才真是岌岌可危。
“热烈地弹琴,热烈地唱” 可是香港“本土派”反而弹冠相庆,视为胜利,他们不相信事情会成真,更不相信这会打击香港的经济和民生。这些人相信中国大陆没有香港就活不下去,相信英国会为了“收回香港”而出兵。这种世界观的形成,说来话长,但与80年代以来“不知有国”的心态、回归后倒退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某些香港人具有神奇而坚定的信仰,不像说笑 他们甚至相信香港一旦独立,北京“一定不会派兵攻打……最依赖香港的就是中共”。这样的人,你叫他们如何相信两地的矛盾会影响香港经济?他们只会变本加厉,而两地民间矛盾也会越深,直到民怨总爆发。可如果要等到那个时候才动手,香港已成死港,即使解决掉“本土派”,也难有翻身之日了。
所以,在此希望各位内地的朋友明白,香港其实也有不少脑筋正常、礼貌待客的人,欢迎来玩、读书、工作,互相促进。只有坚持民间的交流,一些荒谬的神话和谎言才会被刺破,否则,尽管大家不来,但这些声音却仍会日夜播送,到时候来又不是,不来又忿恨难平。我们又不是乌龟,何必互相躲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