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89|回复: 0

星社内参: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公平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1 09: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天晚上突发奇想,问了人工智能ChatGPT一个问题,并得到了一个我认为非常优秀的回答。

  我问它: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资源不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它用了两分钟,给出了以下方案:

  1、建立智能化教育平台,为不同年级、不同程度、不同兴趣的孩子定位学习需求,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

  2、建立线上学习社区,以鼓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和交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孩子们提供智能化的在线辅导服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利用数据分析优化教育资源,对孩子们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通过分析学习行为和表现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和服务,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4、联合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共同筹集资金和资源支持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联合科技企业和教育机构,共同推动智能化教育平台的研发和推广。

  5、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针对山区教育资源不发达地区的网络环境和电力设施不太完备的问题,考虑建立离线版的教育平台,将教育资源和数据存储在本地,设立紧急应对机制,及时处理平台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保证孩子们的学习不受突发问题影响。

  6、加强师资培训和支持,通过线上培训、线下集中培训和实际操作演练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技术和教学培训、在线辅导和技术支持,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帮助老师更好应对孩子们的问题和需求。

  7、开展普及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和社交平台进行宣传、组织实地考察和推广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了解和使用智能化教育平台,亲身体验智能化教育平台的好处和效果。

  8、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定期汇报教育平台的运行情况和效果,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当地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9、支持多样化的教育方式,通过组织线下教育活动和社区教育项目等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们参加竞赛、创新实践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10、引入智能化评估系统,全面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和效果,通过对学习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学生评估报告,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11、优化平台用户体验,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出发,通过界面设计、操作流程优化、数据可视化等方式,使平台更加易用和友好。及时收集用户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平台的功能和服务。

  12、建立数据保护机制,采用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权限控制等方式,确保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保证学生学习数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老实说,我被这个答案震惊到了。

  因为我原本以为它会给出一个泛泛而谈的方案,没想到得到的结果不仅系统全面,而且十分具体,可操性还非常强。

  甚至,在第5点它连山区可能出现的电力、网络基础设施不稳定等突发情况都考虑到了,并提出了十分必要的应急方案构想。

  讲真,这个回答再稍微润色和完善一下,就是一份非常好的提案或议案了。

  因为确实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准。

  为什么我会想问AI这个问题呢?

  因为这两个月来,在试用几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话平台并见证它们不断升级迭代的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这种划时代工具的潜力,然后直觉就是:

  它即将变革的第一批行业中,一定包括教育领域。

  而教育领域最先面临挑战的,一定是公平问题。

  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每个家庭、因而也关系到我们整体的重要问题。

  当教育公平无法保障时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著名科幻作家大刘同志在2005年的《赡养人类》中其实已经做了一次思维实验。

  这部大刘不算出圈的短篇小说,以冷峻的画风描绘了一个高等级文明——第一地球——秩序的完整崩溃过程。

  第一地球文明和我们人类同根同源,各方面条件都和我们类似,所以我们走过的路他们全部走过,但因为起步时间远比我们早,所以我们还没走的路,他们也走完了。

  第一地球文明的终点,是一个被称为“终产者”的人合法占据了整个星球的自然资源和99%社会财富,剩下二十亿人则被驱逐到太空轨道,仅靠一点点循环资源苦苦挣扎在死亡边缘,且受限于严密的高科技警察制度而无法反抗。

  在循环资源彻底枯竭之后,整个文明秩序全面崩溃,最后二十亿人的命运如何,我们就不剧透了,因为后面的故事和我们今天的主题关系不大。

  那么,第一地球文明是怎样演变出这种极端贫富悬殊的呢?

  答案就是教育公平出现了危机,等到整个文明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

  造成这种毁灭性危机的,是一种能在大脑中置入超级计算器的技术。

  在这个昂贵技术的加持下,用小说里的说——“知识、智力、深刻的思想,甚至完美的心理和性格、艺术审美能力等等,都成了商品”,富人和穷人迅速拉开能力差距,到最后,两者“不再是同一物种”。

  那是不是这种不利局面只针对穷人呢?

  并不是。

  在穷人被抛弃之后,富人之间也展开惨烈的较量,最终导致整个星球只剩下一个所谓“赢家”——孤独的终产者。

  是的,没有赢家,这就是教育不公平发展到极致之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

  为什么最后必然没有赢家呢?

  就因为教育是社会阶层实现跃迁的最低成本路径,当它的向上流通作用被技术手段或其他什么手段堵住之后,阶层跃迁就只能停止,或只能向下。

  当向下的人越来越多,且局面已经无法逆转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社会的解体。

  原因很简单:

  人类之所以要组成社会,就是因为这种组织形式能给自身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生活品质,如果这两个目的从理论上到现实中都变得不再有可能,则社会的意义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换句话说,社会也好,文明也好,秩序的基础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实现与“人”之间的相互增值。

  因此,正如每个人都无差别地承担着服务社会的义务一样,社会同样也有义务无差别地为每个人提供服务。

  而教育作为社会所提供的重要服务,其公平性自然就是这种“无差别性”必须得到体现的地方。

  让我们来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快速发展的新技术——

  究竟是会缩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个体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是会扩大这个差距?

  认为会缩小差距的理由可以有很多:

  首先,新技术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在传统教育中,老师受限于时间和精力,很难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教育。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为受教育者量身定制教育方案、提供更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解决更具体的学习困难,从而帮助有需要的人获得更多提升的机会。

  其次,新技术有助于打破地理和阶层限制。在传统教育中,偏远地区、困难家庭在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天然存在弱势,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等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更多地区和家庭,从而提供资源上的平等。

  第三,新技术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个人利用效率。在传统教育中,由于受教育者的环境、能力、兴趣千差万别,所以每个人对统一提供的教育资源的使用程度完全不同,这实际上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新技术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获得自己最需要的教育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

  而这三点,正是目前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个体之间教育差距的主要顽疾。

  同样的,认为会扩大差距的理由也可以有很多:

  首先,新技术虽然可以打破地理、阶层限制,但对于优势地区或精英阶层来说,同样可以运用新技术去开发更高级的应用,创造出更多专属的教育资源,从而形成新的差距。

  其次,新技术虽然可以实现教育方案的量身定做,但这也意味着那些更善于运用新工具的受教育者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上限,进而扩大个体之间的差距。

  第三,新技术虽然缓解了教育资源送达难题,但却无法提供教师所能提供的人性化教育,因此有可能让教育变得机械化,不利于受教育者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继而造成社会能力层面的差距。

  这三点,同样也是现在教育差距的主要问题。

  总结上面这正反两面,我们其实可以很清晰看出一点:

  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教育公平的利好,更多是体现在“资源”方面,而其短板,则更多体现在“人”的方面。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当一个新技术有可能会放大“人”的不平等时,如何发扬其长处、弥补其短板,就是我们现在必须思考的事情。

  那么,我们国家是不是对这个问题做过预研和准备呢?

  事实上,我们确实有研究,并且也有一部分应对措施。

  作为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的国家,我们目前的做法是:

  从一开始就把公平性上升到人工智能技术核心伦理的高度。

  2021年9月25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如下:

  “本规范旨在将伦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促进公平、公正、和谐、安全,避免偏见、歧视、隐私和信息泄露等问题”。

  而具体到基本伦理规范,内容则是如下:

  (一)增进人类福祉;

  (二)促进公平公正。坚持普惠性和包容性,切实保护各相关主体合法权益,推动全社会公平共享人工智能带来的益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机会均等。在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时,应充分尊重和帮助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替代方案;

  (三)保护隐私安全;(四)确保可控可信;(五)强化责任担当;(六)提升伦理素养。

  从“公平共享”、“公平正义”、“机会均等”、“尊重和帮助弱势群体、特殊群体”这些表述可以看出,公平原则的优先级甚至比“隐私安全”和“可控可信”这些同样重要的原则还要高。

  这就从顶层设计上决定了一点: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定是以惠及全体人民为根本目标的,在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上一定是确保每个人都持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不公平公正的显性制约和隐性歧视。

  也因此,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期待而不用过于担心新技术所带来的划时代变革。

  事实上,这样的新技术工程我们国家已经在推进了:

  去年以来,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行,教育部上线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升级完善了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并加快了教师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

  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例,它的一期项目在2022年3月28日正式上线,主要包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四个子平台,具体情况如下: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由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升级而来,包括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6个版块,共有36个二级栏目。现有资源总量28052条,新增资源17300条。

  国家高等智慧教育平台:全球课程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批上线的是从1800所高校精选而出的2万门课程,覆盖13个学科92个专业类。同时,该智能平台还能为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提供教学大数据分析研判。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包括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教材资源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服务中心等4个版块。首批上线教师自建课程超17.8万门,主要由优质职业院校联合优秀企业共同开发的标准化课程、示范性课程以及各种拓展资源组成,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

  这些国家工程,就是我们为未来全面接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打下的坚实基础。

  当然,目前正在高速发展的新技术,几乎可以肯定还会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坚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绝对不能让新技术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尤其是教育公平的源头。

  而我们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家庭和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准备,以便在新技术革命浪潮到来之际,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专业技能去拥抱崭新的时代。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

  一个在过去跋山涉水把公路、电力和网络送到边疆每一个小山村的国家,一个信仰发展成就必须由全体同胞共享的勤劳民族,一定可以在新时代的竞赛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共同迈上一个新的历史台阶。

  而我们每个人,和我们的孩子们,也要从现在起,就开始构筑属于自己的阶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4 20:11 , Processed in 0.1093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