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27|回复: 0

北风:让人不愿结婚生子,“女拳”是专业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8 12: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妻子想卖房救儿遭丈夫反对,怒提离婚!”
  就这“炸裂”的标题,百度与微博双榜热搜前三,其他平台我没查,但估计流量同样爆炸。

  很显然,运作这一话题的团队或者称之“势力”,从撰稿到引流到带节奏,都很娴熟。

  我看到的一个点赞较高的评论是:“又是让人看了不愿结婚生子的新闻”。

  就这标题,冲击力扑面而来,你的愤怒和批判随之喷涌而出,这一事件中的“天使”与“恶魔”非常清楚。

  每一个读者仅从“标题”就能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所有女人太惨,结婚生子之后的女人也要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

  第二:所有男人都太冷血,“理智”的外壳下,是极度自私和对女性与子女的无情!

  这就是“女拳操弄者”们,想要达到的灌输效果。

  这次热搜事件细节本身并不复杂,甚至不新鲜。

  就是一对中年夫妇,儿子22岁了,得了很严重的病,每月的医疗费用是8000元。

  根据医院新提出的治疗方案,需要一百多万手术费,儿子就可以多存活一年半载。

  这对中年夫妇每月打多份工,在攒下一套房子后,余下的只够支撑儿子常规治疗。

  如果要支付儿子最新的手术费,就必须卖掉180万的房产。

  这时候,夫妻双方发生了意见分歧。

  这个母亲要求卖掉房子,全力给儿子治病,一百多万换一年半载也愿意。

  父亲则提出新的治疗方案,除了推迟死亡时间,并不能治好儿子的病,而一旦孩子“走了”,已经中老年,长期打多份工,身体不好的夫妻二人养老完全没有依靠。

  因此父亲不赞成超百万的手术,如果母亲执意坚持,父亲的让步是房产变卖180万元,平分三份,父亲会支付“超出120万的治疗费用”,其余资金用来养老。

  夫妻达不成共识,于是妻子“愤怒提出离婚”。

  看完这一事件后,无关痛痒的旁观者,当然支持母亲的伟大,鄙视父亲的无情。

  甚至许多人“幻想自己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也一定选择义无反顾,倾家荡产救儿子。

  可是这个世界永远没有“百分百的感同身受”和“将心比心”。

  这一事件中,父亲和母亲知识做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

  即便是站在道德层面,父亲的选择都到不了“被批判的程度”。

  我之所以说这个时间“并不新鲜”,因为类似的事件很多,只是事件的“角色和身份”会变化。

  如果这个案例变成:丈夫的妈妈,也就是婆婆72岁,需要做100万的手术多活一年,儿子同意,媳妇坚决反对,最后闹到离婚。

  在过去这样的案例中,大家还是一边倒的指责“不愿救的冷血”么?

  如果时光倒退十年,这种“媳妇”还会因为不孝顺被道德批判。

  可是在女拳猖獗的今天,“媳妇”为了保障今后的人生,放弃老年人风烛残年的一年生命,指责的声音“会非常少”。

  这就是现实。同样的境遇,许多女人的共情点在于“子女最珍贵,但父母无法相比”。

  可实际上,没有人能界定“22岁的患者就比72岁的患者生命更可贵”,就应该倾家荡产多活一年。

  类似这次事件的另一个“升级版本”,想想就恐怖。

  这次的热搜事件,患病的“幸好是儿子”。

  为什么幸好?

  大家想想,如果这次父亲“不愿治疗的是个女儿”,那网络审判能够激烈到什么程度?

  “因为不是儿子才不救!”“重男轻女所以不救!”的声浪,会不会淹没父亲的“理性诉求”本身?

  实际上,这次的“丈夫不救儿子,妻子愤怒离婚”事件,和过去的许多性别对立热搜一样,都是在14亿人的国度里,费尽心机找到个别案例,将之升华到“男人和女人的普遍选择”高度。

  可实际上,我亲身经历的子女重病,母亲放弃治疗,但父亲砸锅卖铁一直坚持的案例并不少。

  一晃七年了,但2015年的一件事我一直记得。

  当年我在几个省份的智能制造企业巡回调研,公司配了个司机。

  司机是从部队转业的军人,虽然2008年甚至参加了奥运安保,但是因为家里没背景,转业后也没能安排进体制,于是选择一次性买断,然后到民营企业工作。

  他当时开车陪我在几省出差的时候,他的妻子刚生产不久。

  我忘记了小孩具体的病症名称,但是症状就是“喉骨太软,塌陷导致婴儿无法呼吸”之类的。

  婴儿从出生就没在父母身边,先送温箱半个月,然后就连续下病危通知书。

  当时几家医院,都确诊婴儿的生命无法长久。

  因为他部队转业后快速回乡,所以妻子是老家介绍的,几乎刚过结婚年龄,很年轻,未来生育健康孩子的机会非常多。

  当时医院放弃治疗,周边亲戚都劝他,“被迫放弃这个孩子”,夫妻都年轻,放弃治疗,未来可以生育一个健康的。

  当时妻子在情绪崩溃下,都倾向于“放弃治疗”。最后只有我这位同事,展现了复员军人铁骨柔情的一面。

  按常理,一般的父母“倾尽全力救子女”,是因为和子女建立了割舍不断的亲情纽带。

  相对而言,堕胎的父母,内心的悲伤就降低很多,出生就没见过面,温箱长期病危通知书,然后放弃治疗的父母,是“比较正常”的选择,网络舆论都不会苛责。

  可是我这位同事力排众议,赌上了从部队复员一次性领取的所有收入,当地治不好就武汉动手术,武汉治不好就到首都动手术。

  因为我这位同事的坚持,他的孩子在一岁多之后,逐步恢复到和正常孩子差不多健康的程度。

  后来几年,这个孩子一直和我大女儿幼儿园同班,还一起上小学。

  我很感谢这位铁骨柔情的父亲,他的无私父爱延续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也让我的女儿多了个同年玩伴。

  我说的这个案例,不是个故事,这就是我和我女儿共同结交的朋友,这样母亲放弃治疗,父亲砸锅卖铁,最后延续孩子生命的案例也不少,也很鲜活,可就是上不了热搜!

  因为这样呈现“温情”,“责任”与“担当”“大爱”的案例,不符合女权群体让人“一看就厌恶结婚生子,不敢结婚生子”的鼓吹目标。

  女拳不灭,则人口不兴!

  人口不兴,则国运不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03:36 , Processed in 0.2818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