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6|回复: 0

市值跌去1900亿,上汽集团为什么被冷落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3 14: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 杨万里

  当了17年销冠,上汽集团在资本市场却被冷落了。近几年,在新能源春风吹拂下,汽车板块上演了大牛市。在这一轮盛宴里,上汽集团却成为了一只熊股。

  自2018年以来,上汽集团涨跌幅分别为-13.22%、-6.72%、+6.78%、-13.79%、-27.77%,五年最高跌幅约53%,总市值蒸发超1900亿元。

  截至2月21日收盘,上汽集团总市值为1777亿元,市盈率(TTM)为10.56倍。同期,比亚迪、长城汽车总市值分别为7998亿元、2963亿元,市盈率(TTM)分别为80.68倍、35.79倍。

  不难发现,上汽集团的总市值落后于比亚迪、长城汽车,市场已经将其视为传统企业,所以未给出较高估值。

  曾几何时,上汽集团搭上合资时代便车吃到了一波红利。随着国内自主品牌崛起,上汽集团躺赢的时代快结束了。

  目前,上汽集团面临的挑战不少,例如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一直未火,而热销的新能源车产品毛利率偏低,对利润贡献有限。此外,它还面临着特斯拉、比亚迪、造车新势力等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

  股价为何不被追捧了?

  昔日,上汽集团是A股的一只白马股,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该公司四年涨超6.9倍。

  2018年是个转折点。从那年开始,上汽集团持续走弱,从32.39元最低跌至13.72元,在至暗时刻股价腰斩。如今,公司股价在15元附近,处于阶段低位。

  从牛股变熊股,为何不被追捧了?

  直接原因与业绩因素有关。

  2018-2022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的营收规模分别为9022亿、8433亿、7421亿、7798亿、527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2%、-6.53%、-12%、5.08%、-4.58%。

  同期,公司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60.1亿、256亿、204.3亿、245.3亿、126.5亿,同比增速分别为4.65%、-28.9%、-20.2%、20.08%、-37.84%。

  盈利能力方面,2018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的毛利率从13.25%下降至9.65%,五个报告期合计下滑3.6个百分点。同期,公司的净利率从5.45%下降至3.36%,五个报告期合计下滑2.09个百分点。

  进一步看,业绩走弱的深层次原因又与公司销量整体下行有关。

  2018年,上汽集团汽车总销量达到705.2万辆。当年,合资品牌占比超过86%,传统燃油车占比超过98%,新能车占比低于2%。

  此后的4年(2019年至2022年),上汽集团总销量每年递减,相继跌破700万、600万关口,2022年总销量仅为530.3万辆。

  过去五年,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占比从13.4%提升至52.51%,新能源汽车占比从1.98%提升至20.23%,自主品牌份量增重,新能源产品有所优化。

  今年1月份,受春节假期、国补退坡等因素影响,上汽集团销量为23.8万辆,同比下降47.75%。

  上汽集团给2023年定下的目标是:“整车销量600万辆”。这意味着,在剩余的11个月份里,该公司要努力卖出576.2万辆,平均每个月销量需达到52.4万辆。

  上汽集团能否实现销量KPI呢?该公司曾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在燃油车领域建立了核心技术体系。当下国内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认可度越来越高,这可能是上汽集团的发力方向。

  布局新能车时间早,中高端产品却没火

  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火爆于2020年。早在2015年,上汽集团就融了大笔资金投入新能源领域。

  2015年11月份,上汽集团宣布重大消息,定增150亿元,其中有72亿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

  在2020年之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青睐度不高,原因包括使用便捷偏低、充电基础设施薄弱等。

  再看上汽集团,受多方因素影响,该公司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一直没有火爆起来。与之相反,造车新势力曾凭借互联网营销和用户思维强势崛起,代表性车企为“蔚小理”。

  为了赢得新能源汽车战役,上汽集团在2020年实施了两个大“动作”:

  2020年5月份,上汽集团推出新独立运营品牌“飞凡汽车”;2020年11月末,上汽集团联合阿里、张江高科又推出了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品牌“智己汽车”。

  然而,在发力纯电新能源道路上,上汽集团的进展不顺利。

  2022年全年,飞凡R7的年度销量为3151辆,智己汽车的年度销量为4811辆,两款产品合计起来不到1万辆,不仅难与比亚迪、特斯拉等巨头匹敌,甚至落后于造车新势力。

  而在低端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汽集团创造了销售奇迹。

  上汽通用五菱精准定位“人民的代步车”,主打微小型电动车市场,推出了五菱宏光MINI EV,并很快成为爆款。

  去年,五菱宏光MINI EV全年累计销量为55.4万辆,贡献了上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的销量。

  五菱宏光MINI EV一骑绝尘,是喜是忧?

  据了解,这款微型电动汽车似乎不太赚钱。券商机构预估,它的毛利率在2%-3%之间。另有言论称,它对上汽集团的利润贡献低于5%。

  我们关注到,在微型电动汽车市场上,长安旗下的奔奔E-Star、Lumin两款车型去年合计销量达15万辆,奇瑞旗下的冰激凌和小蚂蚁两款车型去年销量超过19万辆,它们都是五菱宏光MINI EV的竞争对手。

  五菱宏光MINI EV从毛利率上看性价比突出,销量也不错,不过上汽集团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脱颖而出,畅销的五菱宏光MINI EV是不够的,“飞凡”、“智己”两个品牌肩负重任。

  新能源汽车群雄争霸

  新能源汽车概念火了三年了,已从当初的“百花齐放”到“群雄争霸”阶段。正所谓“剩”者为王,大家更关注哪家车企能走得更远。

  华为余承东大胆预测过:未来主流车企不超五家。

  在造车行业,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小米创始人雷军、赛力斯轮值总裁许林、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蔚来创始人李斌相继释放出“豪言”。与之相反,威马汽车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刻,甚至被传出全员停薪消息。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高景气度赛道,竞争也在加剧。

  在这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尚且不知上汽集团能否成为最后的TOP5,但公司需要提前做准备,包括充沛的资金流、领先的新能源技术、符合消费者意愿的产品营销方式等。

  对外方面,上汽集团挑战在增加。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两超多强”格局,比亚迪、特斯拉是两大龙头,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是多强选手。

  在这个火热的赛道中,像科技巨头华为、小米相继参与。华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不造车”,但它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渠道优势去赋能传统车企),通过“软实力”获取较高利润。同时,小米从手机行业跨界汽车赛道,雷军将其视为“最后一战”,颇有破釜沉舟之意。

  再看造车新势力,它们的业绩深陷亏损泥潭,却在营销模式、用户粘性以及智能化布局方面有一定优势。

  值得一提,新能源汽车逐渐从“电动化”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数据和软件或成为利润核心,上汽集团不能忽视这一潜在趋势。

  有意思的是,作为昔日的“老大哥”,上汽集团对与华为合作不感兴趣。在2020年股东大会上,面对股民提问关于与华为合作事项,公司董事长表示“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掌握“灵魂”很重要,新能源汽车的马拉松上,不掉队也很重要。上汽集团未来销量和股价上表现如何,我们将持续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8 20:1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