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05|回复: 0

哲空空:安徽学生夺话筒事件暴露了一个严重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3 09: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安徽庐江夺话筒事件,我觉得那位学生做得对,抢的好,值得点赞。

  当一个为人师表的大学教授公然往学生的脑子里灌输“垃圾”,底下在座的学子们个个如坐针毡,万马齐喑究可哀之际,一个学生忍不住挺身而出,夺下话筒,大声怒斥,以正视听,不亦快哉。

  年轻气盛?不气盛那叫年轻人吗?

  换作是我,在他那个年纪,听到如此令人作呕的言论,即便不上台夺话筒,至少也会拂袖而去,大好青年,大好光阴,干点啥不好,何苦挨这听这鸟教授聒噪?

  该教授说,考到北京去,全中国女人任你挑。

  一个大学教授,把两情相悦的男女情事说得仿佛人肉市场一般,似乎有点大煞风景。一个是物化女性,再一个是“涉嫌欺诈”,考到北京的火力壮的莘莘学子们,怕是要被你忽悠瘸了。

  该教授又曰,我们成绩好的人最好要找外国人,结婚生子,因为这样可以杂交出更好的精英。

  这种充斥着奴性的“优生学”,着眼点偏偏落在“精英”二字上,实在是妙不可言,你品,你细品。

  据闻,该教授姓陈,名宏友,已在全国演讲1800多场,在误人子弟这方面,可谓成就卓著。而在这1800多场演讲中拍案而起的,似乎就只有一个。

  这暴露出中国教育领域极其严重的一个问题:

  我们不妨想一想,中国有多少个“陈教授”,毁人不倦地在讲座中、在课堂上、在言传身教的每一天,向那些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们灌输这种“毒鸡汤”,其影响有多深,有多广,有多远?

  为调和集体主义过于政治正确的宏大叙事,同时为个人的自由和欲望争取空间,一些中国人发明了“躲避崇高”,不得不说,这在一开始是有它的价值的,甚至是很有价值,但时至今日,明显矫枉过正了,仿佛越自私自利,越无耻放荡,就越有“人性”,但无论如何调侃,如何解构,都无法抹去这样一个事实:

  崇高是存在的,它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光辉夺目的那部分。

  曾几何时,为了躲避崇高,人们躲到自私自利中,躲到声色犬马中,躲到物欲横流中,躲到虚无缥缈中,躲到穷奢极欲中,这还不够,还要让下一代将他们的腐朽观念视作真理,跟着他们一起在烂泥塘里狂欢,去做那行尸走肉般的所谓“精英”。

  《古文观止》中的《袁州州学记》,里面有一警句:

  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

  “见利而不闻义”,只看到利益,只算计得失,只沉迷物欲,乃至丧失理想,丧失灵魂,丧失人格,这是最值得我们今天警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03:37 , Processed in 0.1878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