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0|回复: 0

2023年金融科技领域十大发展趋势展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2 09: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岁末年初,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金融科技团队在对金融科技领域长期跟踪研究的基础上,对2023年金融科技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分析,形成年度十大趋势预判:

  1. 在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战略导向下,消费金融领域的金融科技应用创新将更加凸显并成为重要驱动

  扩大内需重要战略文件发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将成为2023年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消费金融近年来已呈现出明显的科技赋能效应,2023年,金融科技将对消费金融的创新发展发挥更为重要的驱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消费金融的服务群体,数字化能力能够为拓宽渠道和降低服务成本带来显著的差异化优势,在扩展客群范围的同时,降低用户获取服务的门槛。二是优化消费金融的服务能力,提高消费习惯、风险偏好等多维因素的综合分析效率,使服务更精准、风险更可控。三是实现消费金融场景的深度融合,通过广泛的科技应用,将金融服务嵌入到衣、食、住、行等各类消费场景中,建立对消费行为全场景全周期的金融服务闭环。

  2. 金融领域有望成为落实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先行者”,积极探索数据资产资本化领域的金融服务创新

  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政策文件“数据二十条”发布,为全社会数据要素作用发挥“立柱架梁”,在这一顶层规划指导下,金融业数据要素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一方面,金融业将成为率先落实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2023年,随着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实施细则推进,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在数据的确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治理等制度建设进一步加速,支持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并更加强调金融业数据要素各环节各领域的合规性。另一方面,基于数据要素的金融服务创新落地提上议程。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落地情况下,基于数据要素的金融工具创新有了基础依据,预计数据资产质押、数据保险、数据信托、数据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服务创新从理论研究开始走向初步试点,探索数据资产向数据资本化发展路径。

  3.金融科技应用将更加着力于服务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有效落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2023年,金融科技应用将更加关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一方面,依托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数据共享在普惠金融和科创投资方面的作用,借助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数据信息披露、数据共享应用、数据价值挖掘等层面带来新进展。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有效助力金融资源在科创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科创项目甄别、金融服务创新、投资模式创新、培育机制创新、政策引导创新等多维度持续发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实现深度融合,技术驱动型硬科技企业将更多的被资本青睐。

  4. 金融科技在转型金融领域的应用水平将持续提升,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高质量转型发展

  转型金融对促进“双碳”目标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是金融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积极探索。经过前几年的探索,金融科技与转型金融的结合已初窥门径,2023年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方面,金融科技促进有关转型金融标准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让监管机构建立高碳行业减碳行为跟踪与监控机制,在当前已有标准的基础上明确转型金融的基本原则,并就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减碳降碳需求明晰适用范围,促进高碳行业主体路径转型金融的标准出台。另一方面,转型金融工具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当前转型金融工具主要以债权类金融服务为主,通过金融科技可在已有的转型金融工具上进行创新探索,开发出适应当前环境的证券化产品、保险、担保等新型转型金融工具。

  5. 金融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和产业生态规范发展成为重要趋势。

  当前,受地缘冲突、技术封锁与贸易制裁等多种因素冲击,金融业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其建设和应用在金融行业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从2023年的发展趋势看,一是核心技术有望取得关键突破。近年来,金融业对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应用需求不断加大,金融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水平在需求驱动下不断提升,关键领域技术产品成熟度明显进步,有望实现从可用向好用升级。二是产业格局不断优化,产业生态愈加规范。经过市场需求的不断验证和技术产品的演进优化,金融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产业格局正在持续优化,逐步形成了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市场竞争格局;同时,随着通用基础类、技术管理类、基础软件类等方面相关标准体系及评估机制的建立,2023年产业生态的规范化将得到明显提升。

  6. 金融业核心系统在“应用现代化”浪潮下,加速向灵活、高效、敏捷、安全的方向演进

  疫情三年,数字化浪潮加速发展,金融行业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有效实践路径,“应用现代化”在金融业的影响也逐步从理念走向落地实践。尤其作为金融业数字化能力重要引擎的核心系统,近几年来已经逐步在云原生分布式转型、高性能信创底座建设、开发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形成共识。从发展趋势看,2023年在经历疫情之后,金融行业核心业务规模和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将把核心系统更加灵活、高效、敏捷、安全的建设作为重点方向,优化服务体验、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推动核心系统成为业务增长的关键要素。

  7. 元宇宙热潮在金融业从务虚走向实践,数字孪生等技术在场景金融应用领域的创新探索不断加速

  随着元宇宙热潮的褪去,金融机构更加关注推动元宇宙相关的成熟技术进行产业实践,在此前应用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现有场景优化并聚焦重点领域的落地。一方面,更加注重技术可落地性,高度关注相关技术为业务优化带来的效果。金融机构推动AR/VR/MR、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例如VR为代表的交互技术在近眼显示、感知交互、渲染计算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和提升了服务体验。另一方面,现有场景优化和多元场景探索将进一步加速。经过一年的探索,此前已开展的数字员工、虚拟营业厅、数字藏品等场景的优劣势初步显现,金融机构将推动这些已有场景持续优化,同时聚焦新的领域,拓展消费、交易等场景应用,为各类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以及服务。

  8. 金融科技伦理治理工作要求持续升级,建设完善治理体系并强化监管防范措施的需求更加迫切

  2022年科技伦理治理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如何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规避风险,并更好的保障用户权益成为热点话题。随着河南村镇银行暴雷等金融风险事件的出现,金融科技领域的伦理治理问题更是成为各方关注重点。伴随人民银行《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指引》的实施,2023年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相关要求、防护手段预计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方面,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将不断健全,治理举措全面落地成为趋势,未来金融监管“他律”与科技治理“自律”将双管齐下,对金融从业者、信息科技服务机构的管理将日益强化。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伦理问题仍存在较多风险,数据滥用、算法歧视、伪创新等风险隐患仍普遍存在,科技伦理风险预警、跟踪研判和敏捷治理等有待持续强化,数据治理、算法模型治理、隐私风险评估等安全评估与合规审计手段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9. 金融业数据安全治理和隐私计算应用进入深水区,平台化网络安全服务模式将加速发展

  2023年,随着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基础法律的“三驾马车”进一步实施,金融业将进入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快速并行发展的新周期。一方面,金融机构对数据安全治理和隐私保护的需求将更加广阔,隐私计算在金融业的应用场景会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将广泛应用于普惠金融、公司金融和消费金融等业务领域的风控场景,更好地保障促进金融业务创新。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趋向于建设集中化、联动化的安全防护平台,而不是采购单一化的局部网络安全产品,如建设零信任平台、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密码服务平台等,平台化金融安全服务模式将更好地协调联动金融机构,达到网络安全整体防护的合力。

  10. 疫情优化管理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将在更加活跃的对外经贸合作中实现面向国际化的新发展

  在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的背景下,我国对外经贸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跨境贸易和投资再度活跃。2023年,金融科技将进一步支撑不断扩大的对外经贸活动,并实现自身面向国际化的新发展。一方面,金融科技将持续优化跨境支付结算体系,支持新形势下对外经贸活动高效开展。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我国对外贸易预计会迎来规模进一步扩大、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参与主体增加等潜在机遇,同时也会面临跨境支付结算方面新的挑战,未来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是破解跨境支付结算多个痛点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国内金融科技相关企业将加快对外技术输出,提升国际竞争力。大型金融机构将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服务能力,优化跨境结算、反洗钱风控体系等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为跨境贸易企业提供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平台企业也将国际化作为重要方向,通过加大对海外的技术输出,提升金融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9 02:4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