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70|回复: 0

燕梳楼:医保“缩水”的钱哪去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6 21: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话题有点敏感,尺度不好把握。

  但昨天后台已经答应多位读者,所以今天就简单说说。

  上周的时候,武汉有部分老人走上街头,向政府讨要说法。

  原因是他们发现每个月打进卡里的钱变少了,再加上一些谣言蛊惑,所以他们就认为新的医保政策动了他们的利益。

  真实情况到底怎么样?新的医保政策是否真如谣言所传的那样,拿老百姓医保账户里的钱补贴公务人员,或者是填因大规模核酸所留下的亏空?

  我稍微研究了一下新的医保政策,其实并不是武汉独有,也不是今年才开始的改革,事实上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很早就开始推行试点,今年才扩大到湖北、江西、江苏、黑龙江等地。

  这种改革的核心其实就是权益转换,即将个人账户的部分资金划入统筹基金池,用于建立和提高门诊保障水平,打破此前参保职工“有病的不够花,没病的用不了”的局面。

  其实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别人,恰恰正是老年群体,而且是普通老人群体。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打入卡里的钱变少了,但大病统筹的钱却变多了,上门诊看病也能报销了。

  换句话说,就是平时能在药店花的钱少了,但在医院可以花的钱多了。

  当然也有两个主体利益受到损害。第一是药店。因为很多老人不仅会在药店买药,多余的钱还喜欢刷点其它东西,帐户上的钱少了,影响最大的当然的药店。

  第二是年轻人群体。平时不生病不花钱的健康体,去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概率极少,他们个人帐户上的钱也就越聚越多,现在下调了缴扣比例,就意味着躺在帐户的钱就变少了。

  一方面是老人不够用,一方面是年轻人用不完。所以医保就拿年轻人现在花不到的钱去补贴生病概率高的老年群体,以得罪年轻人的方式来减轻老年人的看病负担。

  所以不管怎么分析,有意见的难道不应该是年轻人吗,为什么偏偏是老人呢,这显然是因为我们政策宣导不到位的结果,当然也不排除有利益链条在背后煽动。

  下面回答一下标题中的设问,医保账户是怎么“缩水”的?缩水的钱又去了哪里?

  我们在职职工平时统筹的医保账户是10%,即单位缴8%,个人缴2%。而单位所缴纳的8%中,有3.8%原本是进入个人账户的,再加上个人的2%部分,一共是5.5%。

  新的医保政策并没有改变这个统筹比例,只是把个人账户中的3.8%部分统筹了,只保留了个人的2%部分可支配,所以大家就普遍感觉医保账户里的钱变少了。

  当然这个比例各省在出台实施地细则时也有所差异,所以说各省的感受不太一样。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个人账户里“缩水”的部分去了哪里?真因为医保没钱了需要填补亏空?

  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医保账户里的钱只是前后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总数并没有发生改变。通俗来说,就是没病的时候账户里的钱少了点,但生病的时候可报销的钱变多了。

  这些钱并不是“缩水”了,而是流动起来了,发挥了更大的效用,也体现了医疗保障真正的意义。

  比如说,以前我们只有住院才能动用医保报销,但现在门诊就可以报销,通过门诊的诊疗费、医药费都纳入了报销范围,这样就极大地减轻了因小病小痛个人支付部分的压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阳了之后咳嗽厉害,去门诊拍了个CT,以前这个CT的费用不在医保报销范围,需要个人支持。但改革后这个费用就可以报销一部分,只是各地比例有所差异。

  以广州为例,在去年12月实施门诊共济改革后,人均报销金额就从原来的150元增加到了380元,报销比例增加153%。也就是说,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来说,是个很大利好。

  所以从更长的时间轴上来看,参保人并没有亏,只是在健康的状态下短期收益有所减少,但在生病状态下长期收益大幅增加,谁都有老去的那一天,都有生病的时候,不是吗?

  那么,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在这个时候推进医保改革?我觉得主要有两个背景:

  第一,目前的医保报销体系有失公平。

  这主要体现在只有生了大病住院才能报销,通常在门诊诊疗开药都是个人支付的。这样就倒逼参保人和医生自行勾兑各取所需,小病大治短病长治等现象就十分突出,极大地消耗了本不富裕的医疗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更容易被某些利益群体所占用。

  而改革之后,就打破了这种非住院非大病才能报销的弊端,有个小病小痛在门诊也可以医保支付,非必要不住院就能释放出很大一部分床位资源出来,也减轻了医护压力。

  说实话,这一轮的医保改革,真正受惠的是老年人和穷人。

  第二,盘活当前的个人医保结余资金。

  据资料显示,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存36156.30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结余为11753.98亿元,且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

  这部分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可支配的费用,可以在药店里刷卡支付,用于购买药品甚至是生活用品,但与之对应的是,真正需要使用医保的病人却又面临着钱不够用的情况。

  这样就形成一个剪刀差,一边是闲置资金越积越多,一边是报销资金越来越紧张,报销范围和报销金额都受到了局限,医保的效率与效用始终难以突破。

  那么,很多人肯定会这也不公平,这不相当于医院把原本属于药店的蛋糕给切走了吗?都去门诊看病开药了,谁还到药店买药?这不是抢药店的生意吗?

  实话实说,确实是这样。但个人认为影响并不大,一方面只要有有资格的医疗定点药店都可以直接进行结算,另一方面即使是门诊也有门槛的,不是说想报多少就多少的。

  比如说武汉的在职门槛就要700,退休也要500,而且还有封顶的上限,这样一来对于小病小痛的普通购药,大部分人还是不会选择去医院,而是直接到药店买药。

  当然,任何一个政策都有两面性,也没有真正完美的方案。所以舆论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也很正常,我觉得我们的政府部门应该有这个容忍度和倾听的心态,而不是不让大家提意见。

  比如说关于下有门槛上有限额的问题,这个标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到门诊折腾了半天,最后报销的钱还不足以抵冲这过程中的路费和时间成本。

  再比如过度治疗问题,为了享受报销额度,原本可以在楼下药店买盒药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却要到医院门诊去做一轮检查才能达到门槛,这样会不会带来另一种意义上的资源浪费?

  再比如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或者没有子女陪同,但不去医院又无法满足报销门槛,会不会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不会用智能手机网上挂号的老人怎么办?

  另外,对于那些慢性病、多发病的低龄老人来说,是不是也不够公平?毕竟需要住院的只是少数高龄老人,而更多的老人群体他们只是需要长期吃药而已。

  医保资金向来都是各方资本围剿的重点,所以我们的相关部门一定要扎牢篱笆,加强医疗机构反腐手段,坚决整治过度医疗、效益挂钩等违规现象。

  我相信这些问题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会得到不断地修正。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公平,进一步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我们很多时候政策都是好的,要么下面走偏了,要么宣导不到位,你不能怪群众有意见。

  不管怎么说,这一轮的改革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

  当然,我们更期待全民免费医疗的那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00:0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