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539|回复: 0

环球科学:《科学》观点文章:建议人类改吃虫子,替代现有肉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6 22: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新冠疫情 ·

  国家卫健委通报近期全国医疗机构新冠相关死亡数

  据澎湃新闻报道,1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关情况”。根据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的说法,对于本轮疫情以来全国新冠死亡病例的总体情况,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 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 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合并疾病为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由于冬季本身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季节,近期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叠加,因此老年人的病亡人数比较多。

  她表示,国家卫健委已经组织开发了医疗机构死亡病例信息报告平台,并于2022年12月31日投入使用。他们要求医疗机构自2022年12月31日起,每日报告前一日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情况,没有死亡病例的实行零报告。(澎湃新闻)

  · 气候 ·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最冷气温已降至零下62℃,为近20年来最低气温

  1月11日,气候专家马克西米利亚诺·埃雷拉(Maximiliano Herrera)在自己推特账户上发文称,当地时间1月1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雅库特(Yakutia)的郊区日林达(Zhilinda)的气温已降至-62.1℃。这是俄罗斯自2002年以来的最低气温。埃雷拉是一位独立研究员,主要研究气候统计和极端天气,并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全球极端气温”(Extreme Temperatures Around the World)——包含全球多个地区的气温、降雪量等数据。另外,计算模型表明,一些地方的气温可能更低——或低至零下62.8℃。

  西伯利亚地区的严寒天气与其上空的高压区和围绕该地区旋转的极地涡旋有关。该极地涡旋是北极周围的一片低压和冷空气区域。今年冬天到目前为止,极地涡旋一直非常强大和稳定,将冷空气封锁在了北极地区。

  · 医学 ·

  衰老有了新解释,且新方法被证实在小鼠中能逆转衰老

  据《科学》(Science)官网,已有研究显示,山中因子(Yamanaka factors,包括4种转录因子,能诱导细胞重编程)能部分复原动物的表观遗传学组、DNA和蛋白质上的化学修饰,让小鼠达到一个更年轻的状态。一些研究正在将这些发现转变成更实际的应用。1月5日,在一项发表于bioRxiv的研究中,Rejuvenate Bio公司在衰老的小鼠(124周龄)中注射了携带有3个山中因子(OSK)基因的腺相关病毒。结果显示,这些小鼠平均活了18周,是对照组小鼠(平均活了9周)的2倍。且小鼠体内的DNA甲基化化模式有一定程度的逆转。

  在另一项1月12日发表于《细胞》的研究中,由哈佛大学医学院David Sinclair领导的研究团队测试了其提出的“信息衰老理论”。理论认为,人类机体的衰老是表观遗传学信息丢失引起的。他们测试了一种基因编辑小鼠:在特定药物的刺激下,小鼠能产生特定的酶在其基因的20个位点上对DNA进行切割。但DNA修复会导致DNA甲基化模式和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生很大的改变。小鼠的表观遗传学特征也更像老年小鼠,开始是掉头发,后来是组织衰老。通过给一些老年小鼠注射携带有OSK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发现能逆转视力丧失,且在小鼠肌肉、肾脏和视网膜中能减轻DNA断裂诱导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不过这种方法还存在一些疑问,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 食物 ·

  《科学》连发2篇论文,建议人类改吃虫子

  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加,可用于种植更多食物的耕地变得更加稀缺,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加已经开始寻找替代来源。近期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的两篇观点论文的作者均认为,人类和家畜用昆虫作为替代食物是很好的方案。

  第一篇文章指出,随着人口增长,扩大传统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是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些行业本身就是气候危机的驱动因素。与肉类生产相比,养殖食用昆虫通常需要更少资源,且食用昆虫会给人体提供许多营养益处。第二篇文章指出,全世界的肉类生产使用了70%到80%的农业用地,33%的耕地被用作种植家畜饲料,但从肉类获取的蛋白质仅占人类摄入的总蛋白质含量的约25%。用昆虫替代传统家畜饲料可以空出很多耕地用于种植其它作物;昆虫也是家畜更健康的食物来源。全球变暖也使得养殖昆虫变得更加可行。但在两篇文章中,研究者都指出,使用昆虫作为食物来源的唯一阻碍因素是人们的心理接受程度。

  · 仿生学 ·

  更精细模仿鸟类翅膀的机翼

  在向上飞行时,鸟类能通过折叠翅膀来高效利用能量,产生使自己保持向前升空的力。但在实验室中观察真正的鸟类飞行并不容易。近日,在一篇发表于《先进智能系统》(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的文章中,来自瑞士和瑞典的科学家开发出了模仿寒鸦翅膀的机翼,在风洞中研究了羽翼在不同策略下向上飞行时的效率。

  仿生机翼上覆盖有天然的羽毛,并能够扑扇、俯仰和折叠。科学家将其安装在风洞中,并用粒子图像测速法(PIV)测量其运动时的空气动力和功率。研究发现,鸟类在飞行上冲时会折叠双翼,而在缓慢飞行会横向地拍打双翼,虽然更耗费能量,这有利于高效地产生推力和升力,增强它们的灵活性。这项研究或有助于开发出能飞行得更快、更远的无人机。

  · 人工智能 ·

  人类审稿者无法准确分辨ChatGPT编造的科学摘要

  如今,ChatGPT等模型的语言能力可与人类匹敌,生成的文本可让人误以为是人类撰写的。那么,科学家们是否有办法区分人类撰写的论文摘要与AI凭空生成的呢?近期,一篇发布在bioRxiv上的研究探索了这个问题,结果发现科学家们并不能准确地对此作出判断。

  团队从5个高影响因子的医学期刊共收集了50篇研究摘要,并让ChatGPT根据标题和期刊生成研究摘要,然后把摘要交给AI检测器,抄袭检测器和盲审人员,要求他们区分摘要是人工撰写还是AI生成的。结果发现,审稿人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区分:他们准确识别了68%的ChatGPT生成摘要,同时他们认为原始摘要(人工撰写)中有14%是AI生成的。此外,ChatGPT捏造了和真实数据相似的数据,并且能够成功地通过抄袭检测器。只有AI检测器能够准确地区分ChatGPT生成和原始摘要。

  撰文:马一瑗、蒋泽华、马东源、陶兆巍、王怡博、clef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3 12:10 , Processed in 0.2813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