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30|回复: 0

井底望天:2023年1月闲聊(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6 11: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2023-01-01

  二零二三,有新无冠。

  新通薪,冠的意思大家肯定懂。

  2 2023-01-02

  昨晚我们这里过年,大概11点多就睡了,然后就听到些鞭炮声,算是新年到来了吧。顺便说一下前院的工作,大概需要18个步骤:

  1.  挖土

  2. 挖土

  3. 挖土

  4. 挖土

  5. 挖土

  6. 挖土

  7. 挖土

  8. 挖土

  9. 挖土

  10. 挖土

  11. 移种白茶花和兰花

  12. 铺设石头路径,需要有点点美感,还要安全可以行走,并配合地形的走势

  13. 用院子里到处找到的旧砖铺设边界

  14. 用20包碎石头铺平房子外面的L型地方,压紧并保持水平

  15. 做一个大概20x20英寸的储物箱,可以放些凳子用的座垫这些

  16. 储物箱外面做好防水,并在大暴雨之后通过验收

  17. 做一个宽度类似,8英尺的长凳子,因为为了和储物箱保持大致宽度,长凳也是20-21英寸的样子,貌似坐起来有点宽,现在还没决定是不是缩小到14-16英寸。

  18. 另一边做一个4英尺的短凳,可能会做一个14英寸的看看效果,在最后决定。

  期间经历了杨过和杨康,以及超过一周的大暴雨。

  3 2023-01-03

  一不小心,新年已经过了1%了,大家抓紧时间,好好搞钱,哈哈哈!

  最近看到一个姓T的某大行的啥经济学家出来扯。去年的年初发生的一件最大的事情,就是俄乌冲突,而今年最大的事情,就是中国解封。

  中国解封的话,最大的效果就是恢复大家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按照海外的各国放开的情况来看,放开后除了短暂会受到后继的地区性的endemic的疫情波冲击,大概70–80%的内需市场会恢复。

  配合其他的财政货币政策,比如稳定房地产行业,那么中国的经济还是大概率会回到5%以上的车道。而作为世界三大发动机的经济体,会带动相关的经济体进入一个相对不错的发展阶段。

  就好像一部汽车一样,当发动机转起来,其它的相关部件也会转起来,而体量越小的经济体,转速就必须更快。这里看的话,不光是东南亚这里,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都会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而除了东南亚,中国另外比较重要的两个区域——中东和中亚,也会因为成为中国经济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地而进一步增长,当然能源和原材料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会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而出现价格走高。

  这种情况很明显会带来全球大宗商品的走势,那么这个走势,传导到美国和欧洲,可能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欧洲的话,因为过半国家都会陷入衰退,所以这个会增加民生的压力。

  在美国的话,这个价格上升趋势,会对美联储控制通胀的努力形成对冲,可能会导致美联储年底的预期完成加息不容易落实。而美联储的行动,也影响美国经济是否被推入衰退。

  让情况更加复杂的,是全球能源原材料体系,因为俄罗斯受到全面制裁,而出现了一个双轨系统。本来美国主导的制裁,之前已经有对伊朗和委内瑞拉这些能源供应国家,而形成一定规模的第二条能源供应系统。

  但是俄罗斯在这个领域的体量太大,所以光看俄罗斯的总体经济规模,可能会低估其在体系里面的基础地位。怎么说呢,就好像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里面的作用,虽然很多更上层的功能不在它那里,但是最基础的让空间站自然坠落脱离轨道的时候,是靠俄罗斯的火箭把空间站推回去。

  就好像美英欧为主导的大宗金融系统,上面各种金融衍生品林林总总,但是最终的矿产能源,还要俄罗斯这里实实在在给你送出来是吧。

  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一套系统里面,是价高缺货,另一套系统里面是价低有货。那么中国扮演的角色,就是一方面能够通过有货但是价格低这个系统,拿到自己需要的,另一方面又因为中国的高需求,把价高缺货这里的价格给推上去。这种双轨制,对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的冲击也是不小。

  所以俄乌战争不能快速和平解决,从而彻底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让目前开始成形的二元体系回归全球化的一元体系,那么时间越长,这种二元体系就越稳固。

  有人一直问,有没有新冷战,好奇怪的问题,新冷战已经打了好多年了呢!

  美国目前对付中国和俄罗斯的思路是不同的。在俄罗斯这里,美国的战略重点是防止俄欧经济一体化而形成共同市场,那么截断俄罗斯和德国的经济融合是重中之重,美国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俄欧双方同时受损。

  这里有些美国智库的人认为,美国为主提供的高度信息化战争系统,远远优于俄罗斯未能实现信息化升级的旧战争系统,基本上类似于你用战术核武器对付传统武器(那么如果俄罗斯没有办法进行信息化升级,是不是会用它的战术核武器来平衡你的准战术核武器?),所以这里基本上是可以遏制住俄罗斯。

  而对付中国,则采取的是当年对付苏联的技术封锁策略,希望在半导体先进制程、AI、量子计算、生物制药技术等等方面限制中国,从而让中国的发展受阻,但是中国和当年的苏联有一个巨大的不同。

  就是当年苏联是一个巨大的计划经济体系,虽然在相当一部分的高新技术上面,苏联并不差,但是在拉入中国当年的巨大人口之后,苏联的技术能力并不能转化为经济规模和潜力。

  而今天的中国和俄罗斯,基本上都是市场经济,中国的市场和全球大部分的市场都保持通畅,那么这样规模的市场,你想搞技术封锁,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说实话,任何高新技术如果不能拿来搞钱,有啥用呢?

  搞钱,搞钱,这个就是新年的主旋律。

  4 2023-01-07

  根据大家要求,谈一下今年国内的经济。国内经济先谈疫情,主要看这次疫情闯关的时间有多长。如果在农历新年之后,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就是三大块—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圈,以及其他的几个地区中心武汉、西安、成都、重庆等,都可以走出来恢复基本生活经济秩序,那么就是一个好的开局。

  今天的经济恢复主要是看内需的消费,以及以房地产等几个传统行业的投资的恢复规模。

  外贸的话,我之前已经说了,外部几个主要市场都不能过于乐观,而东南亚这些基于双边的贸易需求应该还可以,但是如果都是最终去美欧市场的行业,也会有些影响。

  之前国内喊的一些口号,从中央角度来看,应该避免用。其中一个就是共同富裕。

  国家发展,让最大可能的人民可以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这个总体思路当然没错,必须坚持,但是具体的细节和手段,必须要有严格的界定。

  如果只提一个共同富裕的名词,你很难避免有些有心人士把各种私货都塞进去,尤其是网上的某些对网民比较有忽悠能力的网红,配合某些前任官员出来口吐莲花,其实起的作用都是在阻击中国经济的复苏。

  如果有些具体的政策,比如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保护低收入阶层,比如通过法律手段保护企业员工的正当权益(打击996这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比如考虑合理的资本利得税,等等,都是应该的。

  但是扔一个空白支票出来,然后就有人把平均主义、打土豪分田地、清算企业家原罪、用人民经济来置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死民营私有企业等等乱七八糟的东东,全部给你塞到瓶子里面去。

  甚至房地产行业这里,房住不炒的提法都需要商榷一下。本来房子就是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帮助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的社会福利政策房,这些不管是来自大棚区改造,还是从商品房里面安排的份额,当然都是不炒的。

  而且对以长租为主的租房,也应该根据各城市的情况,有一定的租金管制。但是商品房,尤其是高价奢侈房,你是针对全球的各类富裕人士,尤其是海外的很多华裔富商,就没有必要房住不炒。

  就好像当年英国的伦敦针对俄罗斯富豪们搞的伦敦格勒,干嘛不炒呢,只要保证应该收的海外人士附加税、奢侈房地产额外税等等。都可以搞进地方政府财政,我觉得就是应该炒啊!是不是?

  至于到具体的行业,总的来说,大部分行业都会复苏,我比较看好的未来的行业,当然是面临美国科技战封锁下的被卡脖子的进口替代行业,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不管是电子、机械、化工、高端精确设备和医疗设备,只要有可能变成行业冠军特别是某一个部件的隐形冠军的企业,都会表现不错。

  大的行业方面,鉴于这次疫情应对中间,中国不得不依赖美国辉瑞的小分子药物,而自己的vv啥的无法按时推出,未来必须加大对生物技术和生物药物技术的支持。

  之前搞得啥PD-1药物集采,国内的临床条件的限制,等等,都应该好好的整理一下。

  医药科技被别人甩太远,未来国际竞争中会吃大亏的。

  5 2023-01-08

  今天美国这里最大的新闻,应该是来自加州贝克尔斯菲尔德的麦卡锡在众议院经历了15轮投票的4天折腾之后,算是终于赢得了共和党极右翼的妥协,成功出任新的议长了。

  当然如果你更关心经济,那么上周五的美国非农报告应该更重要,当然如果你更关心自己的生命财产,加州现在经历的狂风暴雨,保证自己不会被大风刮倒的大树砸垮房顶?

  或者你被砸在汽车里,或者开始被迫演练好多年没用的游泳生存技巧,或者在没电用的时候,你的痛苦发不了短视频,没办法tik一下tak,没办法给管子上油,更没办法在朋友圈卖惨,确实是生不如死,哈哈哈!

  啊?新议长姓麦卡锡?就是麦卡锡主义的那个麦卡锡?你可能会问,不幸的是,确实是那个麦卡锡的姓。两者相同的地方真不少,比如这个麦卡锡来自民主党掌控的加州,那个麦卡锡来自民主党掌控的威斯康星州。

  那个麦卡锡在1944年之前是民主党,之后转为共和党。这个麦卡锡全家祖上三代都是民主党,他是家里第一个叛出来的共和党。当然,有一点比较重要,两个麦卡锡都是反中的铁头,所以今年一大中美相撞的看点,就是他会不会想南希奶奶一样,去台湾几日游。

  麦卡锡这次国会受到党内的阻击,一直搞不定投票,主要原因就是极右翼不满,他没有组织足够反对力量去阻击拜登政府的大手花钱计划。当然这些大手花钱计划里面的一笔,就是美国对乌克兰继续延续战斗能力的军援和经援。

  政治上无论哪里,都会分成左右两派。一般来说,你越偏于中间,越方便你去获取对方派别的支持来达成政策共识,但是你也越容易在自己的阵营里面被诟病,啥?和对面那帮王八蛋共识?老子们宁肯与魔鬼共识,都不和他们共识。

  但是党内诉求,不一定和全民诉求一致。美国这里,以前就是来自民主党州的共和党州长,比如加州出来的尼克松和里根,或者共和党州的民主党州长,比如阿肯色州的克林顿,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删节内容,请到知识库查看

  所以把你看到网上吵得热火朝天,双方死命互骂。一边喊你鼓吹躺平,就是美国第五纵队,要搞垮中国让美国得利。另一边喊你鼓吹封控,就是美国第五纵队,要让中国被世界隔绝,实现美国的围堵目标。如果你是吃瓜的,或者吃Popcorn的,记住这两边都是想你死哈哈哈。

  6 2023-01-08

  今天答应大家说一下供应链的事情,这里就用苹果为例子吧。苹果供应链进入新闻,大家都知道和郑州富士康在20条政策出来之前的情况有关,而苹果在海外的制造布局,一个是在越南,一个是在印度。

  先说一下越南,越南的人口差不多到河南省的级别,不过因为越南的国土非常狭窄,大部分的劳工都以本身的村庄为居住地,通常厂区并不配置集体居住的条件,而是通过公司的通勤大巴直接到附近村庄接人上班,所以通常越南这里大规模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劳动力聚集在一个点的情况不常见。

  那么河南整个地形是平铺的,所以以郑州这个省会为中心,务工的工人基本上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县城,基本上由公司提供集中居住地,便于大规模生产的运行。

  而印度的情况会接近中国这种,而不是越南那种。

  虽然因为受到管控政策的冲击,苹果确实考虑向外转移产能,但是这里一个重大的制约条件,就是上游的各种零配件供应商的配套问题。

  苹果一共大概有180家供应商,其中有150家在中国,越南只有26家,印度只有11家。所以如果这个系统问题不解决的话,就算是苹果把产能放到印度或者越南,其依赖的零配件还是必须从中国海运过去,整个供应链的距离更长而且更脆弱。

  当然了如果中国自己的政策不是挽留人家,而是搞得人家没办法正常运营,那么人家也没有选择只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了。所以看到网上一帮人看到工人们走140公里回乡还一片叫好,都不知道他们高兴啥子。

  不过在新10条之后,郑州富士康的产能已经很快恢复了,从苹果的角度来讲,考虑到中美贸易战的持续效果,大概率是希望供应中国以及亚洲,甚至欧洲市场的产品,还是可以从中国这里生产。

  而对美国市场的产品,也许希望能够在越南和印度这里生产。那么从规模来说,可能是考虑至少1/3,也许将来会有40%-50%的产能是在中国之外。

  不过要到这个程度,估计10年时间也许可以做到。

  说起美国的制造业回流,仍然是任重道远。以苹果为例,180家供应商,在2020年只有25家在美国有部分存在(10家在加州),而2021年底,增长到了48家(30多家在加州),也算是有进步了。

  7 2023-01-10

  中国开放对外面的影响,大家先看到的就是一些国家对中国游客要施行的检验措施。这个主要是政治表态,毕竟现在很多事情都牵扯到自身国家的民粹,宣布一下措施,说明自己是负责任的政府,也同时和中国开展对骂,都是熟悉套路。

  毕竟从科学角度来讲,中国这里跑的奥秘克戎版本比较旧,都是宣布措施的国家自己已经之前跑过,现在已经被更高级版本打得骨灰都找不到的地步,属于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指望中国游客带进来满血复活,开展病毒株家族内部复仇,不太可能。你要是真想防,那就好好检测来自美国纽约的游客,小心一下XBB1.5才是紧要事情。

  因此如果你的经济尤其是旅游依赖于中国国门大开,想靠春节大量游客来拉动经济,肯定就不想在这种上面添堵。从这个角度看,香港、泰国等地,应该会比较受益,貌似看到已经有预测,香港会因此得到8%的增长。

  而不太依赖中国旅客的国家,比如美国,当然就无所谓了,反正没有茬也要找茬和你死磕。

  至于一些又立又做的国家,也要看情况,毕竟就是有些铁头舔狗,你哪怕海关这里打断他们一条腿,他们剩下的一条腿爬也要买买买,反正是双方调和吧,哈哈哈!

  国内自然也少不了来抢客源的,也要看自己的缘分。比如海南三亚这里,去年一段骚操作也惹了不少骂,看看那些人的记忆是不是超过5秒钟。

  中国经济恢复常态,尤其是内需市场如果顺利开启的话,对海外最大的影响,就是大宗和能源的价格,以及传导出去的通胀。

  最近网上炒欧洲暖冬的事情,其实就算是欧洲现在是寒冬,欧洲人的天然气储存都应该够用,毕竟北溪管道被炸,是比较后期的事情,俄欧双方的制裁博弈,也都是比较后期落实,所以无论如何,紧急情况下搞货,价格没办法太理想,但是总是能把货搞齐。

  对欧洲真正的麻烦,是今年以后。因为你要把紧急搞气变成常态化,那么在中国增长和内需恢复,带来的需求方面的增长,而你要搞气的量又比较大,所以嘛,难度肯定是不小的。

  排除俄罗斯,对欧洲来讲,比较有吸引力的大气主,主要是卡塔尔,以及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等。原因也是很简单,就是距离近。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虽然也有气,但是距离太远费用高了。

  不过最近欧洲议会又闹出卡塔尔行贿丑闻,是不是也会影响这个,就不好说,有时候真不知道欧洲人折腾些啥。

  目前看,就是大部分对三大经济区的预测,

  中国是4.5-5.5%的区间,

  美国是0.5-1.5%区间,

  欧盟是-0.5-0.5%区间。

  从这个角度来说,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东北亚和东南亚)以及印度所在的南亚区,都应该是今年全球经济的主要活力所在。

  8 2023-01-11

  删节内容,请到知识库查看

  人民币汇率的合理预期空间,大概就是6.25-6.75这里,所以偏离得太远是不可持续的,当然这个必须是对经济正常化预期的情况之下。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汇率低了,影响进口,汇率高了,影响出口。过去这一年的美元走强,其实主要是美联储的QT政策,其实本身美国的经济也不支持美元的强势走向,美元走强本身也是一个短期内的政策效应。

  而作为和美元主要对冲的欧元,因为俄乌战争,人民币因为封控政策,都相应美元下跌。欧元要止跌回升,需要俄乌战争出现政治解决方案,而人民币止跌回升,需要结束封控,将国家的重心回到发展经济上来。

  对中国之前的经济发展,一个你常听到的话,叫做人口红利。其实这个描述并不准确,这个世界并不是你有巨量的人口,尤其是年轻的人口,就可以收割这个啥人口红利。

  不然你说一下,人口大国印度等等,为啥就没有吃到这个红利。另一个更准确的话,不如称为劳动力素质的规模红利。

  但是规模红利,也不是很简单就可以描述的。它既可以体现在集中度比较高的大型公司的竞争力,比如你耳熟能详的美国的各个行业非常给力的大公司,以及韩国三星,中国华为等等这些,也可能体现在通过信息资金人才快速流动,而出现的多个分布式个体的互动形成的群体规模效应。

  后面这个例子,最典型的就是深圳的消费电子市场,比如华强北这种为代表以及广州附近的服装行业生态,才可以产生希音这样的竞争力强的平台(当然Timu,就是拼多多也杀过来,看看杀出啥局面)。

  中国在当初开始改革的时候,基本想法就是作为经济支柱的长三角不能动,试验区只能在其他地方开始。而当时的选择其实是可以有两个地方的,一个是在香港北边的珠江三角区,依托香港,走港台发展模式。

  另一个其实是在环渤海的辽东半岛,依托日本,走日韩模式。日韩模式的发展,主要是依托名牌大企业的强大竞争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中小配套企业。

  今天你听到韩国的三星现代起亚啊,其实和日本当初的品牌比起来,完全是小儿科。而港台模式的发展,主要是靠为西方品牌做贴牌加工,成为产业链里面的集成的重要角色,比如今天还是很难看到一个台湾和香港的全球性品牌,当然台积电这样的基础角色,也做得不错。

  中国当初选择了走这个模式,也可能考虑到阻力最小原则,虽然说80年代中日蜜月比中美蜜月还要蜜,但是从自身内部结构考虑,南边推进的社会阻力小不少。

  删节内容,请到知识库查看

  那么其实到现在,中国虽然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但是对比当年的日本,中国的全球性品牌还是几个指头数过来,华为啊比亚迪啊大疆啊抖音啊,也就差不多了。

  而产业供应链的整合度竞争力还不够,缺乏类似德国日本那样的隐形的行业细分小巨人企业群。大部分的产能还是停留在低端粗造,而且还是巨量众多,越低端产能越过剩,越高端产能越短缺。

  所以吧,三年疫情下,倒闭了一大堆企业,也许也是行业重构的一个契机。

  当然了,希望多出几个任正非,少出几个赵伟国,NM!

  9 2023-01-12

  删节内容,请到知识库查看

  之前谈到中国发展成功的规模优势,这里再加点题外的话题,就是中国发展成功,女性的贡献非常大。当然不是说,中国男性的贡献不大,但是做一个全球的横向对比的话,可以看出中国男性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男性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基本上是类似的。

  但是其他国家的女性的成绩,却远远逊于中国女性的表现,这个直观的看一下,中国女性的企业家也是聚光度很高的,各行各业的科学家工程师研究员等等高端人才也不少,而且中国女运动员也是杠杠的。

  所以无论如何,某党在中国建国之后,对妇女解放所做的历史贡献必须肯定的,比如走进偏僻乡村,解开了女孩子的裹脚,就是不小的成绩。

  当然说好的,也不能不说坏的。汉高祖刘邦的家乡那些混账事,还在不少中国的乡村存在,该清理还是要清理。

  但是中国的规模优势,其中也有需要优化的地方。中国经济起飞主要是2000年加入WTO之后,当时的行为模式也比较简单清晰,海外客户下大量的订单,你组织工厂能力按时间按质量出货。

  别小看这一点,按时间出东西,好多国家都做不到。按质量的话,中国也是自己不断努力花了10几年时间才发展出一支高素质的工人和管理队伍。

  但是在进一步发展之后,当规模经济带来的粗效率,无法再进一步发展的话(比如全球你能靠规模和价格优势可以占领的市场都占领了),那么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管理,继续提高效率,就是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

  而对这部分被称为BI(Business Intelliency)的能力,在中国是极端欠缺的。中国发展到现在,既没有产生类似于IBM这样的咨询公司,也没有产生类似于Salesforce这样的企业支持公司。

  中国的学界,更类似于历史上的清流,基本上就是打打嘴炮,给企业背书一下,然后搞一个自吹自擂的“我给任正非上课”的虚假广告宣传捞钱这种。而华为这样的优秀公司,也是靠发展过程中寻求西方的咨询公司的帮助优化自己的内部决策和管理流程的。

  不过怎么说呢,中国的国运还真不错,虽然在BI这里大量的缺乏,但是幸运的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超大规模的数据(而且中国的数据量远远大于其他国家),深度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发展,已经导致了中国的实用算法高速发展,出现了TikTok这样的竞争优势。

  而计算能力的高速扩展加上计算价格的高速下降,又为这些算法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低成本的便利(当然拜登政府想卡住中国的AI的软硬件的使用和发展,又是一个斗争的新领域了)。

  这一阵热腾的chatGPT,也为AI进入主流社会提供了一个导火索,其实际影响会大于阿尔法狗。我之前测试的时候,问了一个法语问题,目测和英文的反应的时间,大概要慢3倍左右。

  所以chatGPT横扫英文世界,冲击印度的咖喱英文客服中心,冲击内容提供商,冲击传统学校教育,冲击知识付费服务,都是不可避免的。

  对中国而言,因为中文的内涵的复杂性,可能对百度等等比较有利,但是俞同学可能又要悲剧一次哈哈哈。

  如何利用AI结合DW(Date Warehouse),再加入现有的BI经验,可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快车道。

  10 2023-01-14

  最近貌似东亚的气氛被炒作得有点高,而炒作的主角,也是从台湾转移到了日本,并部分的到了韩国。

  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大趋势是东亚会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和财富最集中的地方,所以要改变这个趋势,你不扔几个手榴弹去搅起一池春水,怎么可能呢?

  就好像苏联解体,欧盟登场,俄欧和解,这个趋势走下去,麦金德都得从棺材里面跳出来呢,所以北约必须东扩,俄欧必须撕逼,是吧!

  最近美国这边某个啥智库搞的台海战争推演,从军事专业角度看,就是一个笑料。不过考虑包括美国现任国务卿布林肯,和一堆堆混美国国防部和军工复合体的重要人物,都是这里混出来的,那么从政策和战略上,对决策层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如果台海拉爆,那么它肯定不会只是中美博弈的结束,而只会是开端,所以说是第一战也不为过。

  大国博弈,基本上是要用百年来看的,突然想起我以前的一句诗“百年治乱枉投鞭”。

  编者注:原出2010-04-11《清明感怀诗》

  寂寥清明望故园,蒹葭绿水绕山前。

  京都寸土千金砌,晋地孤沟众命悬。

  半世沉浮圆破镜,百年治乱枉投鞭。

  胸中纵有斩蛇意,付与终南柳下烟。

  “半世沉浮圆破镜,百年治乱枉投鞭。”

  “半世沉浮”说得是自己的生命坎坷,也可以说是我的同辈人经历的中国历史。而“百年治乱”更说的是这近百年来,我们的民族经历的大起大落。

  破镜重圆,大概是大家都知道的,说的即是心中理想,也是自己的家庭和朋友的重聚。而投鞭,指的是前秦苻坚“投鞭断流”的故事,感叹的是中国这百年来,尽是投鞭这样的大变局,从洪杨革命、戊戌变法、辛亥变天、到国共内战等等,还不包括外强入侵,已经让草民们悲欢离合了。因此在未来的世界的乱世之下,如何保证中国境内的治世,当赖大家的努力。

  看看欧洲的历史,英法征战也是百年为期,德意志崛起的普法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分割,也是有75年。所以考虑中美这样的大国博弈,百年真的不长。

  其实如果做一个基本的判断,只要出现在东亚,尤其是东亚大陆(主要是中国)的百万富豪的人数超过北美,你就要开始考虑潜在的战争的危险了。

  只不过与历史上的很多次转折点不同,这次东亚有一支队伍,里面有一家东风快递公司。

  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国人看到东风两个字,想到的是“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拍谁”。

  而日本人看到东风两个字,想到的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当然了如果看到兵推的第一战结果,就需要明白,大国对抗很难有啥一战而定乾坤的美事,而是看的是国力的消耗,以及满血复活的后劲和速度。

  比如二战时候,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战力大损,之后的初期海战中,日本和美国的军舰战损比还是1:2或者1:1.5这样有利于日本。

  但是后面的情况,就是美国强大制造业全开,一周航母来一艘,日本三个月来一艘,大家继续互换,结果到了中途岛这里,日本就GG了。

  所以看中美博弈的情况,符合美国利益的考虑,肯定是放狗咬你,强于自己亲自下场,当然了不利之处,就是狗狗看你不敢出手,会不会吓破狗蛋,被人捏碎狗蛋。

  而且某些狗狗,可能狗肺旁边不是狗心而是狼心,现在看有军事联德国,联英国,联法国,联印度,NM,最后一看情势不妙,磨好的牙齿咬对手还是咬主人,你得多想想。

  大概率台海这里是可以避免拉爆的,而中美博弈,更可能想英俄博弈的大游戏那样展开。而目前看到的,肯定就是军备竞赛。

  对这个2008年的时候,我就有比较清晰的结论,而这方面美国并不占优。简单说,就是如果我们可以把综合战斗力定量,并且用美元定价的话,那么现在美国的成本是每获得1个综合战斗力,需要用20美元,而中国只需要用1美元。这样搞下去,可想而知。

  当然了现在东北亚的风起云涌,只是在台湾为分割线的以北,而以南的东南亚,却是和风细雨,完全担当起太平洋的太平二字。

  如果你看中国海关的数据,这里是外贸增长最快速的地方,而落实南海行为准则,让东南亚这个环南海区域,变成和平之区域,发展之区域,繁荣之区域,应该是主旋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6 18:32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