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31|回复: 0

孙立平:消息确实好,但好得有点令人生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4 09: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远东,那一片土地

  据报道,俄罗斯准备开放整个远东,将大约约40%的国土面积给中国做经济特区。具体内容包括,中俄将在基建、矿产、农业、汽车等79个项目上进行合作,中方的总投资额约1600亿美元。作为回报,俄罗斯将划定一个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远东经济特区给中国,享有包括免税在内的一揽子政策。其具体措施将在于2023年9月5日到8日的第八届举办的东方经济论坛上公布。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不但是好消息,而且可以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超出人们的预料。在这个地区,有曾经属于中国的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始终是国人的一个情结。但生米已经做成熟饭,中俄边界已经划定,这些领土正式回归中国已无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片土地,甚至远远超出这片土地的区域内进行合作开发,对中国无疑是一件好事情。

  俄罗斯远东地区,面积为621.59万平方公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有不少为中国所急需。首先是能源,煤、石油、天然气。西伯利亚至远东一线,埋藏着190亿吨石油,17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和150亿吨煤矿。整体储量占俄罗斯全国的30%。金属非金属矿藏,包括金、银、铜、锡、铀等储量,均位列俄罗斯整体储量的第一位,其中锡矿,占俄罗斯储量97%。远东的可再生资源同样丰富,每年捕鱼量占全俄的65%,木材储量240亿立方米,每年产量占全俄29%。

  欧亚大陆预示的新格局?

  当然,合作的细节人们还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合作前景对中国来说,是吸引人的。俄罗斯资源非常丰富是资源出口大国,轻工业欠发达。中国是进口能源大国,是制造业大国,就经济而言,中俄双方具有很大互补性。而这种互补性,不是一般商业意义上的互补,而是一种战略意义上的互补。

  前些天,我曾经介绍过瑞士信贷分析师Zoltan Polzsar的一篇文章。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过去几十年的繁荣与富足来自哪里?该文认为,有三大支柱支撑了过去几十年整个世界的低通胀高增长。第一,大量的廉价移民劳工进入美国压低美国的名义工资,使得美国劳工的工资增长处于停滞状态;第二,在名义工资停滞不前的状态下,中国制造的便宜商品提高了实际工资的购买力;第三,廉价的俄罗斯能源为德国乃至更广泛的欧洲的工业体系提供原料,维持了欧洲的竞争力和生活水准。

  而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Zoltan Polzsar说,我们看到整个欧亚大陆正发生一场激烈的争夺和博弈。这里的真正玩家是由土耳其、俄罗斯、伊朗、中国和北朝鲜相互靠近形成的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联合,这是一个由所有受到美国直接制裁或者制裁威胁的国家组成的联合。正在逐步成型的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特殊关系是一种强大的联合,这是大宗商品和工业品的联姻,联合了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生产国(俄罗斯)和世界工厂(中国),同时在地缘上能够覆盖和控制整个欧亚大陆。这个经济同盟,其中一个长期缺乏原材料,另一个由于经受制裁而缺乏芯片等关键工业品。

  问题是消息好得有点令人生疑

  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但这消息好得有点令人生疑。在这个消息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有三点。

  第一,从历史上看,俄罗斯远东地区有相当一部分是沙俄从中国夺过去的,俄罗斯远东五大城市,其中四个是清朝时期从中国抢走的。虽然通过边界划定,历史旧账已经不再纠缠,但其敏感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俄罗斯在远东仅500万的常住人口,多年来,俄罗斯一直非常忌惮我们涉足远东地区,特别是中国居民在那里定居和生活。第二,很多人都看出来,这个合作的框架,是俄罗斯一个巨大的让步,有人将其称之为俄罗斯对我们抛过来的绣球。但我们知道,这不符合他们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习性。第三,地缘政治的逻辑决定了很少有一个国家真心实意地愿意在自己的周边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何况彼此之间历史上还有种种过节。

  所以,面对俄罗斯此时抛来的绣球,很多人都看出此举有临时抱佛脚之嫌,对此,我们一定要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保持警惕:

  第一,俄罗斯前途未卜。俄乌战争正在进行中,虽然战争本身有很大不确定性,但大体的结果已经依稀可见。战后俄罗斯会是如何走向,现在人们就已经有种种猜测。如果战后俄罗斯发生政权更迭,或像有人猜测的那样陷入分裂和瓦解,或干脆倒向西方,情况将会怎样?孔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第二,俄罗斯虽然现在实行的威权政治,普京个人权力独大,中央政府有很强控制力,但要知道,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仍然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民间社会的力量也不可小觑。当年中国参与贝加尔湖水资源的开发,就是因为民间的抗议活动而一波三折。

  第三,无论在沙俄时期,在苏联时期,抑或在现在的俄罗斯时期,中国与之的交往都有许多教训。在沙俄时期,中国人就前往远东地区沙俄企业打工,最多时达15万人,占当时远东地区人口的12%。但随着远东地区的发展,沙俄推出一系列排挤、限制、打压中国劳工的政策,许多中国人只能无奈回到国内。而在最近这些年,类似事件其实也时有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30 17:51 , Processed in 0.0937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