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123|回复: 0

环球科学:韦布空间望远镜将迎来继任者?NASA或计划2040年后发射,目的为寻找地外生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 01: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天文学 ·

  NASA或计划推出韦布空间望远镜继任者:2040年后发射,能自动更新升级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本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由于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成功,NASA现计划在2040年后发射一架新的光学望远镜,目的为寻找类地行星上的生命迹象。据介绍,关于该计划尚无定论,但初步命名为可居住世界天文台(Habitable Worlds Observatory,HWO)。根据预想,其最大亮点在于依靠机器人进行维护,从而保证其能稳定运行数十年时间,并能不断更新升级。

  在HWO计划通过并正式启动前,NASA还计划推进Nancy Grace Roman Observatory项目,并于2027年发射。这是一个2.4米的巡天望远镜,用于搜寻暗物质及地外行星。

  · 天文学 ·

  发现恒星碰撞时的信号

  中子星(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的致密核)的碰撞,有时会在坍缩成黑洞之前产生短寿的大质量中子星,但并非所有中子星碰撞都会坍缩成黑洞。近日,发表于《自然》(Nature)的一项研究报告了在两个短伽玛射线暴中探测到的振荡信号,可能是在两个中子星合并形成大质量中子星的过程中产生。

  数值模拟表明,这些超大质量中子星可能为碰撞所致的伽玛射线暴引入振荡。研究者深入寻找了伽玛射线观测数据(总计超过700次观察结果),寻找此类信号。最终,在名为GRB 910711 和 GRB 931101B的短暴中,研究者发现了两个拥有振荡期的候选信号。这些振荡不完全是周期性的,其频率符合对双中子星合并的预期。作者总结说,这类探测提供了潜在的有力工具研究合并中子星,而无需探测相伴的引力波。

  · 气候变化 ·

  气候变化或导致海洋寄生虫大量死亡

  用于寄生虫调查的鱼类标本(图片来源:Katherine Maslenikov/UW Burke Museum)

  人们通常认为寄生虫是有害的,但实际上大部分寄生虫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证明,全球变暖已经导致多宿主寄生虫数量大幅降低。研究者担心,如果任其发展,寄生虫将无法发挥推动食物网能量运转及支持顶级捕食者等功能,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该研究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寄生虫丰度研究。研究人员对1880年至2019年间美国普吉特海湾常见的8种、699个鱼类标本中的寄生虫进行人工计数,共发现85种、17259只寄生虫。结果显示,所需宿主越多,寄生虫的生存就越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从1880年至2019年,需要3个及以上宿主才能完成生命周期的寄生虫,其数量平均下降了11%;而仅需一到两个宿主的寄生虫数量则相对稳定。进一步分析发现,海洋表面温度的升高是引起海洋寄生虫减少的最可能原因——1950年至2019年普吉特湾海面温度上升了1℃。研究人员呼吁增进对各生态系统中寄生虫物种的研究,以确定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

  · 生态学 ·

  夏威夷珊瑚礁退化可能受到了游客影响

  珊瑚礁因其生物多样性和美丽而广受欢迎,它们也是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滋养渔业,保护海岸。珊瑚礁旅游业能为珊瑚礁保护提供资金,是促进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沿海资源的手段之一。但是,最近一项发表在《自然·可持续性》的研究显示,游客可能通过如污染周围海洋等行为,直接或间接伤害了活体珊瑚。

  研究者将2018-2021年间访问夏威夷珊瑚礁游客的25万个Instagram帖子和覆盖活体珊瑚的空中地图相结合。他们使用人工智能分析了2米分辨率、16米深度的礁石地图图片。结果表明,有更多活珊瑚覆盖、容易到达的地点,游客到访更频繁。而与不太热门的景点相比,最受欢迎的地点靠近海岸的珊瑚退化较多。作者指出,未发现水中污染量是退化的主要原因,认为游客的探访本身就是原因,经由珊瑚礁接触、潜水员和浮浅者的踩踏等等都有可能对珊瑚礁造成破坏。气候变化等全球和大规模影响是珊瑚礁退化的已知原因。但作者认为,他们的研究表明本地的影响也很重要,应纳入考虑,从而维护珊瑚礁。

  · 遗传学 ·

  人类的体毛是如何消失的

  许多哺乳动物浑身都覆盖着体毛,相比之下,人类的体毛明显比较少,鲸鱼、大象、裸鼹鼠等动物也是如此。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这背后的遗传因素。最近,一项发表在eLife杂志的研究认为,人类可能拥有能让全身长满体毛的基因,但在演化过程中这些基因失效了。

  科学家观察了62种哺乳动物的基因组。结果发现,一些无毛哺乳动物在许多相同的基因当中累积了突变,包含编码角蛋白的基因,以及一些构建毛干并促进毛发生长的其他要素。研究还表明,除了基因之外,基因组中的一些调控区域也很关键。这些区域不编码蛋白质,但会间接影响毛发生长的过程——它们决定了哪些基因的功能被启用,以及相应蛋白质的产量。研究者还筛选出了一些此前尚未被确定但可能与毛发生长有关的新基因。科学家说,一些基因在无毛哺乳动物中演化得比有毛哺乳动物更快,其中一些基因可能是毛发变少的原因,而另一些可能负责降低毛发停止生长后的附带损害。如果能确认参与调控毛发生长的基因,就有可能为人类脱发的治疗带来启发。

  · 环境科学 ·

  北京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区域输送

  新粒子生成(new particle formation, NPF)是大气颗粒物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人们对其机制尚不了解。最近,一项发表在《颗粒学报》(Particuology)的研究通过监测和分析北京的城市空气,发现北京的城市大气中“污染性”NPF活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输送。

  为了分析交通对NPF的影响,研究团队于2016年夏天对北京的一处郊区站点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测。该站点距市中心约40千米,空气质量受到大气输送的强烈影响。为了探究NPF事件的影响范围,研究团队还在北京大学城市校区进行了同步测量。研究者发现,“污染性”NPF事件是由大气中的纳米粒子跨区域传输,并在局部地区成核引起的。早上的大气运输带来了3-20纳米的粒子,并从中午12点左右开始发生局部成核作用。研究团队还发现,与正常的“非污染性”NPF事件比,有“污染性”NPF事件发生的日子的风向是不同的。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当地的颗粒物和NPF气态前体的排放得到严格控制,大气运输仍然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次颗粒物,并引发雾霾事件。

  撰文:蒋泽华、安君、栗子、二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3 12:14 , Processed in 0.2970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