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450|回复: 0

环球科学:人造组织恢复猪勃起功能,有望用于人类;纽约学校禁止ChatGPT,以防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6 22: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人工智能 ·

  管起来!纽约公立学校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

  编辑部就此询问了ChatGPT,这是它的回应。图片来源:ChatGPT

  根据美国据教育新闻网站Chalkbeat的报道,纽约市公立学校已经在其网络和设备上阻止了对ChatGPT的访问,其原因是担心学生使用它进行作业作弊,影响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担忧其内容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过,学生仍能在非教育部门的设备或互联网上访问该网站。

  ChatGPT是OpenAI创建的一个大型语言模型,人们可以用它写文章、写代码,以及提取文字信息等等,其水平有时可与人类媲美。使用者可以控制其写作风格(比如添加少许语病)。这导致了学生很容易使用它在写作作业上作弊,在不学习相关内容的情况下写出高分文章。和此前功能类似的语言模型不同,目前ChatGPT的使用是向公众开放且免费的。对于该禁令也不乏反对声音,但作为全美最大学区,纽约的政策可能会鼓励其他地区颁布类似禁令。

  · 航天 ·

  SpaceX去年发射61次,92%使用回收火箭

  2022年,SpaceX公司共进行了61次火箭发射,全部成功,几乎是2021年31次发射的两倍。作为对比,2022年全球共进行186次火箭发射,178次取得成功。其中美国共发射87次,成功了84次;中国共发射64次,中国航天火箭的58次(长征系列53次,快舟系列5次)全部成功;俄罗斯发射22次。2022年,SpaceX向太空中运送了381吨货物。SpaceX目前正在开发的星舰(Starship)技术目标为单次发射向近地轨道运送100吨以上的货物。

  平均而言,SpaceX每6天就要发射一次火箭,并且92%的任务使用的是重复使用火箭。SpaceX发射的61次中,有34次主要任务目标为构建星链星座,有2次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2次向国际空间站运货。除了去年11月1日使用猎鹰重型为美国太空军运送货物外,其他发射全部使用猎鹰9号火箭执行。今年1月3日,SpaceX用猎鹰9号火箭执行发射任务Transporter-6,共运送114颗小型卫星进入地球轨道,此次使用的火箭为第15次重复使用,追平了SpaceX上个月创下的再利用记录。伊隆·马斯克去年8月在推特上表示,SpaceX在2023年的目标是执行“多达100次发射任务”。

  · 材料科学 ·

  用人造组织恢复猪的勃起功能

  据报道,在40~70岁的男性当中,大约有5%患有佩洛尼氏病,这种疾病会在阴茎的白膜中形成疤痕组织,导致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影响阴茎的勃起功能。近日,在一项发表于《物质》(Matter)杂志的新研究中,华南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人造白膜(ATA),可以修复猪的生殖器损伤并恢复正常勃起功能。

  此前,临床医生可以将患者体内其他组织与细胞外基质结合制成贴片,来治疗受损的白膜组织。但有时免疫系统会排斥这些贴片,或在供体部位发生并发症,由于微结构与天然白膜不同,贴片很难取代天然组织。这一次,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聚乙烯醇的ATA,它具有类似自然组织的卷曲纤维结构,能模仿白膜的生物力学特性。因需要长期留在体内,材料不能对其他组织有害,研究人员也通过实验证明了ATA的生物相容性。接下来,研究人员在白膜损伤的巴马香猪身上测试ATA。结果发现,猪的勃起功能得到恢复,与正常阴茎组织的功能相似,表明ATA成功替代了自然组织的功能。一个月后,科学家再次分析ATA贴片的效果,发现人工组织虽不能恢复周围天然组织的微观结构,但在为猪阴茎注射生理盐水后,这些组织会发生与正常组织相当的纤维化,并帮助猪实现正常勃起。这项研究成果,有望用于修复人类的阴茎损伤。

  · 神经科学 ·

  植入小鼠体内的人类“迷你大脑”对光做出了反应

  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制造的类器官,正在成为研究大脑发育和功能障碍的有力工具。不过,类器官能否在人体内与感觉网络实现功能连接,还有待证实。最近,在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中,科学家将人脑类器官移植到小鼠体内后,类器官与小鼠大脑皮层建立了功能连接,并对光做出反应。

  研究团队在植入的皮层类器官顶部放置了由透明石墨烯制成的电极阵列,实时记录植入类器官和宿主皮层的神经活动。利用双光子成像技术,科学家观察到,小鼠的血管已经张如类器官,为植入物提供营养和氧气。在植入三周后,研究人员用白光LED在小鼠面前闪烁,观察不同脑细胞的反应。结果发现,石墨烯电极显示出明显的尖峰信号,从视觉皮层传来。实验表明,类器官对刺激的反应与周围的小鼠脑组织相同,类器官已与宿主脑组织建立了功能连接。超过11周的后续实验也表明,植入的人类“迷你大脑”在功能上越来越融入宿主。下一步,科学家希望使用这种技术模拟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

  · 环境 ·

  2100年,每3个冰川里有2个将会消失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冰川融化一直是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最新发布在《科学》上的一项研究预测了在不同碳排放量和全球气温上升的条件下,到2100年的全球冰川量变化。

  通过使用超级计算机,利用大量针对全世界各个冰川的新数据构建模型,研究者预测了在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5℃和4℃的情况下,全世界除格林兰岛和南极冰盖外的冰川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相对于2015年,预计到2100年冰川数量会减少约50%(+1.5℃)至约80%(+4℃),质量将减少26±6% (+1.5℃) 至 41±11% (+4℃)。这次的预测同样也为今后各冰川的具体研究和情况预测提供了思路。同时研究者也通过此次结果,呼吁在COP26中所承诺的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7℃的温度指标再低一点。

  · 新技术 ·

  更环保的制冷方法

  空调和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一般是氢氟碳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温室效应。为此,需要开发更环保的制冷方法。近日,一项《科学》上的研究发明的离子热循环技术或有望解决这一问题。材料在发生固液气态转变时会吸收或放热,而离子热循环技术利用电流驱动离子的流动,改变材料熔点,使之发生固液转变并从环境中吸放热。实验中,碳酸亚乙酯中的碘钠盐在施加仅0.22伏电压后由结晶变为液体,吸热并升温25度,具有极高的制冷效率。同时,制造碳酸亚乙酯需使用二氧化碳,或有助于进一步减碳。

  撰文:王昱、栗子、陶兆巍、马一瑗、王馨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4 08:5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