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451|回复: 0

徐吉军:秦始皇唐玄宗同病相怜:赵高指鹿为马覆秦,李林甫口蜜腹剑毁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 12: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始皇唐玄宗同病相怜:赵高指鹿为马覆秦,李林甫口蜜腹剑毁唐!

  中国历史上,除了上古和中古时期的三皇五帝的传说之外,秦朝大一统之后的王朝的开国帝王都有超出常人的能力。

  从秦朝开始的408名帝王,真正为后人称道赞誉为千古一帝的,主要有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寥寥数人。

  越是大一统的王朝,治理起来越艰难!尤其是古代,交通不便,联系困难,中央朝廷对边疆的控制存在现实困难。

  北宋、南宋两个强大的王朝亡于异族入侵令人惋惜,但是大部分统一王朝的衰落都是从内部中枢开始。

  秦始皇和唐玄宗这两位当时世界最强帝国的领袖,最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一、始皇帝和赵高

  秦始皇曾豪言壮语,“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万世,传之无穷。”

  始皇帝豪情万丈,霸气齐天。但结局太悲催,秦始皇的亲生子女全部死于非命,无一幸免。

  凶手是谁呢?赵高!就是那位指鹿为马,祸乱秦朝的赵高。

  关于赵高身世的史料很少,仅见于《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赵高者,诸赵疏远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清代史学家赵翼依据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认为赵高是赵国贵族,赵国被灭后入秦宫复仇。

  历史上有秦赵同源的说法,这是事实。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标志。姓代表血缘关系,氏是用来区别身份的高低贵贱,只有地位高贵者才有氏。

  秦赵共同的先祖是黄帝的五世孙伯益。伯益追随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嬴,这是嬴姓的由来。嬴姓后裔有驾车、养马的特长,世代辅佐商朝,成为贵族。

  秦赵分家是在周朝初期的恶来和季胜兄弟俩开始的。季胜后裔发展为晋国嬴姓赵氏,恶来后裔发展为秦国嬴姓赵氏。

  赵高是赵国人,应该是王室的远支,但是赵高身材高大,武力过人,还精通律法刑狱,应该不是平民出身。

  秦赵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四十多万赵国降卒,秦赵两国从此结下深

  秦始皇死后,赵高联手李斯篡改遗诏,扶立胡亥登基。随后赵高撺掇胡亥处死了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兄弟姐妹,秦始皇33个子女,只剩下了胡亥一人!

  到了秦朝灭亡前夕,公元前208年赵高害死李斯,成为秦国丞相。

  公元前207年,赵高权倾朝野,上演了指鹿为马的闹剧。

  赵高准备篡位,但是担心群臣反对,就有意安排人牵着一头鹿上朝献给二世。

  赵高说:陛下,这是一匹千里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看错了吧,竟然指鹿为马?

  赵高说:这真的是千里马,不信你问问大臣们。

  二世问群臣,结果大部分人都沉默,一部分顺着赵高说这是马,个别人壮着胆子说这明明是鹿。

  后来赵高找借口把说真话的大臣都杀了。

  从此,赵高在朝无人敢反对。不久,赵高派心腹阎乐逼迫胡亥自杀于望夷宫。

  至此,秦始皇的子女被赵高全部害死。

  客观来看,指鹿为马比起混淆是非更加恶劣。有的人混淆是非是因为糊涂,不一定是主观意愿,但指鹿为马和颠倒黑白等同,都是主观为恶,暗藏阴谋。

  从指鹿为马那一天起,秦朝国政就不可能回归到正途了!

  事实上不仅是秦朝,任何时期,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毁掉的都是人心。人心散了,万事不成。

  秦灭六国,始皇帝踌躇满志,内修朝政统一文字度量衡,设立郡县制,全国修建高速公路和长城。军功显赫,北拒匈奴,南征粤地。

  如此雄主,只因误信佞臣,临终却将大权交给赵高。

  毫不夸张的说,秦始皇用错了赵高一人,不仅葬送了大秦帝国的光辉未来,还使自己断子绝孙。

  二十五朝数百位帝王,论雄才伟略没有几个超过始皇帝的;但家族命运之悲惨,也以始皇帝为最!

  读史至此,除了惋惜,也就只剩下同情了。

  然一介草民,有资格同情千古一帝吗?

  草民就是草民。

  二、唐玄宗和李林甫

  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汉族王朝国力扩张的顶点。

  从汉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评估,安史之乱是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的爆发,汉文明在中亚地区一旦生根发展超过百年,今天的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将迥然不同。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安西军纷纷调回中原平乱。

  自此后,大汉文明就退出了中亚甚至西域,直到千年后,新的大一统王朝满清才重新扩张到了西域,使汉文明得以重新掌控西域。不容否认,满清为中华民族的疆域扩张做了巨大的贡献!

  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一责任人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二责任人是宰相李林甫。两个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毁掉了赫赫大唐!

  李隆基十六岁时,带领部下发动政变,击败他的姑母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真正坐稳了太子之位。

  数年后,唐玄宗登基,启用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等贤臣,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历经二十余年将大唐国力推向顶峰,史称“开元盛世”,文治武功史无前例。

  人过五十,李隆基耽于享乐,霸占了儿媳杨贵妃,任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贤臣良相纷纷被罢黜,歌舞升平孕育着亡国的危机。

  开元23年(公元735年),李林甫登上相位。他是绝对的盛世宰相,但丝毫没有帝国第二人的觉悟和水平!

  李林甫才华有限,出过两个著名的糗事,被加了两个绰号:一个叫“弄獐宰相”,一个叫“杖杜宰相”。

  “弄獐宰相”是怎么来的?李林甫的表兄生了儿子,李林甫写信送礼表示祝贺,其中有一句“闻有弄獐之庆”。

  请注意,李林甫写的是野兽的獐子。

  中国古文化的风俗是生儿子称为“弄璋之喜”,生女儿称为“弄瓦之喜”。璋的意思是玉。周朝诸侯授封有“执璋礼”,弄璋之喜就是预祝孩子将来能封侯。

  李林甫竟然把玉“璋”写成了犬“獐”。可见文化水平之差!

  “杖杜宰相”怎么回事呢?

  有一次,李林甫看官员的档案,有个官员的评语写有“杕杜”两个字。“杕(duo)杜”,出自《诗经》,意为“孤独无援”。李林甫不认得这个字,直接把“杕(duo)杜”字读作“杖杜”。

  好了,有这两件事打底,足见李林甫在群星璀璨的大唐纯属金漆饭桶。

  李林甫善于弄权,将权谋手段运用到极致,在宫内攀附逢迎寻找盟友,在朝堂嫉贤妒能结党营私。

  到了开元25年(公元737年),大唐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

  当时,李隆基最宠爱武惠妃,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17岁。武惠妃想让自己的儿子登基,就天天唠叨太子李瑛的缺点。

  李隆基想换太子,就问张九龄,但张九龄坚决反对。

  此时的李隆基,文治武功已经超过了李世民,精神上已经彻底松弛下来,不愿继续勤政。但宰相张九龄等贤臣一直兢兢业业,让李隆基很难随心所欲。

  于是,李隆基开始厌恶张九龄,找了个借口让张九龄出京。

  开元25年四月,武惠妃设下阴谋,派人去找太子以及关系好的另外两位王爷,说宫中有贼,让三王带兵马到宫中捉贼。三王上当,带兵进宫,武惠妃立即通知李隆基:太子和他的内兄联手造反。

  李隆基找宰相李林甫商议。

  李林甫直接来了句:“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

  就是说,这是帝王自己的私事,宰相不应该参与意见。

  涉及到太子,怎么能是家事?帝王从没有家事!

  这句话只能说李林甫揣摩上意,有意迎合。

  于是,唐玄宗把三王为庶人,不久,三王都遇害而亡。

  李隆基一次赐死了三个儿子。这种残忍程度,也是世间罕有。狼心狗肺,灭绝人性。

  汉唐认为,考虑到本案的诡异过程,或许是李隆基为了继续掌控权力,早就对太子起了杀心。

  三王案后,李林甫大权独揽,横征暴敛,搜刮钱财供李隆基花天酒地,从不以朝政烦扰李隆基。李隆基待在深宫宠幸杨贵妃,搞了三千梨园弟子研究歌舞日夜享乐。

  这对君臣,各取所需,堪称狼狈。

  李林甫对上跪舔李隆基,对同僚却用尽心机,口蜜腹剑就是坑害其他贤臣而得名。

  李林甫霸占相位19年,所有才华能胜任宰相的贤臣都被他一一坑害。

  这样的大唐,能有前景吗?

  为了防止武将掌权,李林甫提议唐朝边军将领多用胡人。他对李隆基说:胡人没有根基,当将领不容易擅权造反。

  这个提议,迎合了李隆基专权的心理!于是唐军出现了一大批胡人将领。

  李隆基和李林甫这两个糊涂蛋,亲手培育起了安禄山军事集团,最终酿成了惊天巨变。

  安史之乱的关键人物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人都是中亚的昭武九姓后裔,来自中亚两河流域的阿姆河畔,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共有的阿姆河中游河谷地带。安和史,都是他们出身的国姓,不是汉姓。

  安史之乱坐实了一句古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另一个后果是导致了军阀割据和五代乱世。

  到了北宋,汉文明开始以文制武,中华民族丢掉了尚武精神。

  三、历史的回声

  中华文明从夏商周起,就持续扩张,兼并各族无数,最终形成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唐朝作为汉族为主体建立的强大、鼎盛、开明的鼎盛朝代,原本可以继续强盛不衰。

  但安史之乱后,中华文明开始了命运多舛的一千年。

  大国国运,往往决定于最关键的一两个人。

  历朝历代,总有赵高和李林甫这样的佞臣弄权。英明的皇帝都能辨明忠奸,但是否任用佞臣,并不在于皇帝的水平,关键是性格秉性。

  虚怀纳谏的李世民,也曾因为魏征谏言太硬,气的念叨:“应该杀掉这个田舍翁!”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叹息“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一个强盛光明的朝代,不可能容忍指鹿为马的权臣。

  一个英明神武的帝王,不可能任用口蜜腹剑的佞臣。

  可惜,赵高和李林甫常有,诸葛亮和魏征却世间罕有。

  奈何,明君未必能遇到良相,君臣相宜才是国之幸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6 14:09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