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46|回复: 0

良文师:他,华夏民族精神之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7 17: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2022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29周年纪念日。

  我这几天因特殊情况不方便更新,给大家转一篇前年此刻我缅怀伟人的旧文,正文如下:

  在《全球通史》当中,作者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观点,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只有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即: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中国,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这三次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由秦始皇所缔造,第三次则是由毛泽东完成,秦始皇和毛泽东的个人气质深刻地融入了华夏民族的气质当中,成为了华夏精神的组成部分。

  在秦始皇、毛泽东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强大的精神面貌,就是华夏民族精神的内核。

  如果说秦始皇是民族精神的祖魂,那毛泽东就是民族精神的创世魂——在继承华夏文明精髓的基础上,赋予了其新的历史意义并予以突破,开创出了新的时代精神。

  这份源自祖先、深刻烙在骨血里的精魂,其主要由八个特质构成,这八大特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

  第一个特质,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

  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价值观的源头来自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海内、开创帝制、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是不折不扣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为中国社会打造了模板,在后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即:天下一统的政治格局,才是一个大国应该有的样子。

  此后中国历代的伟大政治家,都清楚其政治生命的终极目标就是天下一统,而不是偏于一隅或划江而治等。

  自秦始皇之后,大一统思想深刻融入了华夏民族的血液当中,“天下”这个概念,自此深入人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今多少风流人物,为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终生奔走,无论最终是否抵达,但他们都清楚那里才是归宿。

  欧洲跟中国相比,差距就在于缺了一个秦始皇,而欧洲之所以孕育不出秦始皇,说到底还是因为其文明跟华夏文明之间的落差所致。

  华夏强大的农耕文明能够不断同化四夷,吸纳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价值观,进而融为一体。

  而欧洲历史上虽然也有诸如罗马帝国等强大政权的崛起,但他们只是把被征服地区的民族当作奴隶对待。

  华夏文明是同化,欧洲文明是征服,导致的结果就是,最终中国可以实现大一统,而欧洲不行。

  说到底,本质上是文明程度高低的差异。

  华夏文明,是人类农耕文明的巅峰。

  正是因为有这种大一统思想作为基础,才可以催生出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在前秦学说中便已成型,并随着时代的更迭不断被演绎和强化,成为了华夏民族精神中的高贵特质。

  这种精神特质延续到北宋张载那里,经其演绎产生了湖湘学派的轮廓,之后湖湘学派又大成于明末清初的王船山。

  湖湘学派经世致用的核心思想,深远影响了后来的曾国藩、左宗棠、魏源、谭嗣同等人,此外还影响了杨昌济,杨昌济又影响了毛泽东。

  相比西方一神教文明的狭隘性,华夏文明恢弘而又大气。

  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情操,不仅体现在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身上,即便是普通人,在民族重大关头,也可以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这份源自祖先的精神特质,已在潜移默化间成为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认知本能。

  所以,从价值观上来说,毛泽东既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也是发扬者,其本身更是已经变成了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堪称不折不扣的民族精神之魂。

  第二个特质是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毛泽东的人生既波澜壮阔,又跌宕起伏,每逢危难之际,他总能凭智慧和胆色化险为夷。

  毛泽东不但有极强的乐观精神,更对局势有精准的判断能力,所以能够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1919年底,年仅26岁的毛泽东便已经作为学生联合会的代表,发动过声势浩大的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全省罢课罢工活动。

  此后他领导秋收起义、上井冈山、组织反围剿、率领红军长征,可谓历经万难,但始终不改初心,达到了真正勇者无惧的境界。

  无论处境多么艰险,毛泽东身上总是流露出一种血火奔流的革命浪漫精神,长征那么漫长的苦难历程到了他的笔下,却俨然成了一场激动人心的追梦之旅,甚至连沿途的苦难也全部都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爬雪山过草地环境何等恶劣,可是在他眼中不过就是淌了几条小溪,踩了一点泥巴,看了一场巍巍壮观的雪景而已,不但没有丝毫抱怨,相反,还欢天喜地“尽开颜”。

  这是何其强烈的乐观精神!

  1948年5月18日,敌人的轰炸机突袭了毛泽东所在的城南庄,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紧急安排警卫员带毛主席转移。

  敌机一共投了4枚炸弹,毛泽东住的那间房子门窗被震飞,房里的两个暖水瓶被飞进的弹片炸得粉碎,情况十分凶险。

  事后聂荣臻惊出一身冷汗,毛泽东却云淡风轻,还很风趣地说:不要紧,没什么了不起,无非是投下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

  类似的例子在毛泽东的戎马生涯中不胜枚举,比如上演“空城计”,一纸吓退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典故。

  1948年10月,驻守在北京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探知中共中央驻西柏坡的情报以后,准备出动近十万大军突袭中共首脑机关。当时国共主要战场在东北和西北,而党中央周围卫戍部队仅一万多人,形势十分危机。

  面对凶险的局势,毛泽东什么反应呢?

  毛泽东说:要给傅作义一点厉害看看。

  就连身边的人都糊涂了:明明是咱们身处险境,还要给别人厉害看?

  只见毛泽东拿起笔,很快以新华社记者名义写了一篇评论:《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

  评论中把傅作义侵犯石家庄的种种计划,包括敌军各部队番号、将领以及作战计划全部予以揭露和公布,并号召解放军和民兵三天内,做好歼灭敌人的准备。

  文章把敌人的作战计划、来犯将领、战略企图等细节交代得十分清楚,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直接令傅作义傻眼了。

  最搞笑的,是毛泽东在评论的结尾,还专门交代了这样几句:

  ”今年五月,阎、傅曾有合扰石家庄的计划,保石线及正太线各县曾经一度动员对敌。后来阎军一个师在盂县被歼,傅军惧歼未动,但保石线人民已有了一次动员经验。

  此次因蒋介石在北平坐督,傅作义不敢不动。

  华北军区已向各县指出,不要以为上次未来,此次也不会来,不作准备,致受损失。即令敌人惧歼不来,我有此种准备,总是有益无害。”

  结尾这几句专门提醒说以前他不敢来,不代表这次不会来,无论你来不来,反正我们都已经有了动员经验。

  从心理学的角度,你越是强烈提醒他这次可能真的要来,他反而越不敢来。

  毕竟,别人已经把你的底牌摸的如此清楚,并已做好对应部署,这仗还怎么打?

  文章经新华电台广播后,傅作义见中共方面对他们的计划了如指掌,还做了周密准备,深怕遭到埋伏,只好偷偷将刚开出来的部队撤回北平。

  这幕现代版“空城计”完美结束。

  以后中共中央一直驻在西柏坡,直到进北京。

  这种退敌妙手,若放到其他军事家身上,只此一件便值得骄傲一辈子,但对毛泽东而言这都是基本操作,属于茶余饭后顺手办的一桩小事,因为这方面的事迹太多了,中共方面自己都没宣扬过。

  有人问,当年如果傅真去了呢?

  首先,毛泽东已经算准,这篇评论一发表,傅势必不敢动作;退一步讲,就算他真有动作,那也得按文中提到的步骤去准备。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伟人一生很少用阴谋,都是阳谋。

  但即便你清楚他的阳谋,却依然会败在他的谋略之下,因为其背后是卓绝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军事能力在做支撑。

  无论是深入虎穴参加重庆谈判,还是决定出兵抗美援朝,这些足以改变国家命运的事迹背后,哪一件不需要超人的判断力和弥天大勇?

  我个人将毛主席亲赴重庆谈判、拍板决定抗美援朝、和化解苏联核武危机,列为最能体现其卓绝胆略的三大代表作。

  在那个美苏争霸的时代,能够同时让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胆战心惊的,全世界只此一人。

  中国在历史上曾多次身临险境,但每次都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那些人保护地很好,从而屡次化险为夷,重新逆袭和崛起。

  因为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文明。

  第三个特质,是切合实际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组织能力。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鲜有能最终大成者,从陈胜吴广到李自成洪秀全,皆受自身格局和环境眼光所局限,或功败垂成或功亏一篑,无法获得最终胜利。

  真正布衣出身而成功的或许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但即便是这二位,后期也是借助了权贵的力量。

  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找到突破性的指导思想纲领,即便偶然成功,也只是推翻一个旧王朝取而代之,再陷入新的历史轮回。

  但毛泽东不同,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在长期的考察和实践当中,先是弄清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从而得出了“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的结论。

  然后在此基础上,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共产主义”思想纲领,打造了统一价值观,给出了一个关于未来的明确蓝图和愿景。

  当每个人都知道未来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也就明白了自己所奋斗的意义,人一旦有了信仰,队伍也就有了灵魂和强大的凝聚力。

  除了统一思想,强大的组织能力也是获取胜利的关键保障,其中,“把支部建在连上”,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早在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进行三湾改编时,便首次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从而使军队党的建设形成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党的领导机关,这就在部队建起严整的党组织体系,为党全面建设和掌握部队提供了可靠组织保证。

  “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把马克思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能够抓住普通党员的一个最佳组织形式和机制。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曾说: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个特质,是强大的逆商和超凡的毅力。

  毛泽东的前半生曾多次丧失指挥权,被排挤到核心决策层之外,但他从不气馁和自暴自弃,而是始终坚持斗争,一次又一次逆袭翻盘。

  1931年1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们,撤销了毛泽东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书记职务,剥夺了他对党的领导权。

  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又进一步撤销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职务,将其完全排斥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之外。

  此后,失去了毛泽东正确领导的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长征。

  而在长征初期,指挥者的消极避战思想和错误指挥,又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变成了“一种惊慌失措的逃跑以及搬家式的行动”。

  在突破四道封锁线特别是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为3万余人。

  此时,大家开始意识到博古、李德等所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危害,最终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从长征开始前到遵义会议 ,毛泽东被剥夺红军指挥权的时间长达两年多。

  顺风顺水的时候,谁都可以意气风发,而一个人在逆境当中展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才是古往今来成大事者的宝贵共性。

  当年刘备败走新野,不但损兵折将,连老婆孩子都丢了,可谓狼狈至极,但刘备怎么说呢?

  刘备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要坚决跟曹贼斗到底。

  这就叫“英雄气不灭”,只要一颗英雄之心不死,一口英雄之气不灭,身边的人就会受到鼓舞,继续跟随你奋力抵抗;而如果你自己先放弃了,那只会树倒猢狲散,队伍将迅速土崩瓦解。

  毛泽东一生沉浮,数次起落,自始自终一颗英雄之心始终激昂,一口英雄之气始终充沛。

  从年轻时的“指点江山,激昂意气”,到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的叩问,再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气风发,毛泽东始终具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和强烈使命感。

  正是有了这种与生俱来的自信和使命感,所以无论再大的困难当前,即便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他也能够泰然自若,道一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五个特质,是强健的体魄。

  毛泽东深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十分注重锻炼,爬山、游泳,都是一把好手。

  早在1917年,毛泽东便在《新青年》上发表过《体育之研究》,论述体育运动的意义,以及体育同增强民族体质和保卫国家的关系。

  当时的毛泽东,发出了“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的警示,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呼吁。

  在北平寄住恩师杨昌济家里时,年轻的毛泽东便坚持冬天早起晨练,晚年更是以73岁高龄,在长江当中畅游了足足1小时05分钟。

  毛泽东成为了后来横游长江运动的引领者,1956年,63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在武汉横渡长江;之后4年内,他又3次横渡长江,并写下著名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抗美援朝时,毛主席原本希望粟裕挂帅出征,但粟裕以往经常几天几夜不睡觉指挥作战,身体过度透支,得了美尼尔氏综合征,最终未能成行。

  革命是身体的本钱,这是至理名言,如今我们拥有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反而忽视了锻炼身体,经常熬夜、沉迷于各种手机APP当中,这一点是需要反思和警醒的。

  第六个特质,是重视教育,不断自我进化,终身学习。

  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不但自己“活到老,学到老”,还非常重视整个队伍的教育工作。

  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四军就设有教导队,毛泽东和朱德分工合作,毛泽东讲中国历史和外国侵华史、组织群众的方法和革命理论,朱德讲军事技术和带兵经验。

  通过教学,使红军干部对世界和国内形势能有清晰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和技能,再结合战斗实践,从而迅速成长。

  即便在艰苦的长征途中,中央红军都有负责培训的干部团,到陕北之后,更是设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和抗日军政大学等学校。

  在陕北期间,红军每个连队里都有一个列宁室,里面有各种书籍和报刊资料,战士们每天上午训练、下午学习,还有唱歌、篮球赛等娱乐和聚会活动。

  毛泽东打造的是一只既有组织有信仰,同时还有素质有文化的队伍。

  这样的一只全方位进步而又不失快乐氛围的队伍,其凝聚力和战斗力怎么可能不强悍?

  到解放战争时期,曾一度出现过国民党投降过来的俘虏,经过短短几天的思想改造,就迅速加入解放军参战的神奇现象。

  这种奇迹的深层原因,就是极其出色的教育工作的力量。

  第七个特质,是艰苦朴素,自力更生。

  新中国起于一穷二白,刚建国就跟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率领的17国联军打了三年仗。

  当时中国太苦太穷,但毛泽东使中国在二十多年里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道路,成为了世界主要工业强国。

  1959年10月1日赫鲁晓夫访华,当中国政府向他提出希望提供核潜艇研制技术支持时,赫鲁晓夫傲慢地回应:核潜艇技术复杂,花钱又非常多,你们中国是搞不出来的。

  毛泽东听后愤怒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到他去世时,核潜艇、原子弹、喷气式飞机、人造卫星样样俱全,西方有的中国几乎都有了。

  毛泽东,给新中国留下了极其丰厚的家底,这些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成为后来者继续前进、冲击世界之巅的基础。

  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早在1949年3月的西柏坡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他说:“我们共产党人,绝不能当第二个李自成。”

  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了?

  1644年,当李自成打着“均田免粮”的旗号进京时,早已对腐朽的大明王朝失去信心的百姓们对其是拥戴有加的。

  可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一进入京城就迅速的腐化堕落,烧杀抢掠钱财美女,最终,李自成兵败,在百姓的咒骂中仓皇撤出北京,大顺王朝只持续42天就宣告结束。

  太平天国亦是如此,强势崛起,迅速堕落,轰然颓塌,退出历史舞台。

  毛泽东深知腐败的破坏力,终其一生对其都是零容忍态度。

  他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最具奉献精神。

  他先后有六位至亲为革命事业奉献了宝贵的生命,包括他的弟弟、妹妹、妻子、儿子。

  爱妻杨开慧英勇就义时,他把伤痛埋在心里,直到很多年以后,才在答李淑一的信里真情流露,写下了那首怀念之作《蝶恋花》: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朝鲜战场上,毛岸英为国捐躯,得知消息后,他沉默了很久,最后嗓音沙哑地说:战争总要有伤亡,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从此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上站起来了。

  2009年,温总理在平壤凭吊志愿军战士时,对着毛岸英的塑像说:岸英同志,我代表祖国人民来看望你。祖国现在强大了,人民幸福了。你安息吧。

  毛泽东一生清廉,艰苦朴素,既严于律己,对身边的人也严格要求。

  亲友托他找工作,他一概拒绝;女儿上学,他不准用公车接送;收到礼品,他吩咐一律交公。

  在对待贪赃枉法和整治腐败等问题上,更是霹雳手段,绝不心软。

  在陕北时期,无论是自少年时代便参加红军、跟随毛泽东经历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井冈山”黄克功,还是身上90多处战争伤疤的功臣肖玉壁,当触犯法纪或贪污之时,毛泽东纵心有不忍,但毅然挥泪斩马谡。

  建国后,刘青山和张子善利用职权贪腐东窗事发,在公审大会召开之前,曾有高级干部考虑到刘、张两人在战争年代有功劳,向毛泽东说情。

  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更多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最终,刘青山、张子善被处死。

  毛泽东说:治国就是治吏。

  他的高风亮节和霹雳手段,感召和警醒着广大党员,打造出了具有高度凝聚力和纪律性的干部队伍。

  第八个特质,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天下苍生的大爱。

  作为人民领袖,毛泽东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无论是在橘子洲头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还是在千里冰封的北国,“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字里行间,都是他对这片热土浓烈的感情,所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他爱江山,更爱人民,所以才能喊出那句流芳千古的名言:人民万岁。

  毛泽东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是伟岸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

  从“恰同学少年”时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用自己的人生,践行了“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理想,给了自己所提的“苍茫大地,谁住沉浮?”一个完美的答案。

  这答案就是:人民。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里,毛主席写道: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前年我写这篇旧文的时候,正值嫦娥五号从月球上为祖国带回了宝贵的月壤,真正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谓是对伟人最好的告慰。

  今天,是毛主席诞辰129周年纪念日。

  他的思想和精神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14:11 , Processed in 0.1875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