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99|回复: 0

北风:硬扛三天后,谈谈感受和老小同住的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7 1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从前天开始,出现浑身酸软,疲累的症状,今天精神好多了,但症状转为流鼻涕和持续干咳。

  因为没有买到抗原,所以过去两天我也只是对自己的症状“猜测中招”而已,直到今天下午,前天的“核酸结果”才来了短信反馈。

  终于在我“症状缓解”的第三天,确认了阳性。现在的“单管核酸阳性”都不出结果了,直接“无来由红码”+短信通知居家隔离!

  从今年国庆假期之后,我就是和爱人,两个女儿与父母六人一起生活。

  所以我自己是如何阳的?怎么扛的?与老小同住,又有什么感触可以分享?

  壹,症状非常“明显而迅猛”的无症状

  写关于疫情的文章两年多了,对“无症状”,“大号流感”的“内核含义”也心里有数。

  但我一直认为,必须真正“阳过一次”,才敢去写“类似重感冒”,“相当于打疫苗”这样的结论。

  首先,我这次的中招绝对是“防不胜防”的。在我复盘了出行轨迹后,感染途径更是有些讽刺!

  我以前的文章曾经给大家推荐过,保持健康的一个途径是持续健身,而我同时用健身来培养自律。

  因为和老小同住,所以即便在城市解除了隐形封控之后,我也加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公众场所进出,想让全家的阳性时间晚一些。

  但我考虑到“健身”本就是增强自身免疫力从而更好守护家人的方式,所以健身中心成为我每天唯一外出的地方。

  13日的下午,我照常进行15分钟跑步机热身,30分钟器械,一小时游泳,然后15分钟淋浴后回家。

  13日晚上,已经有打冷颤,身体软弱无力的症状,但我猜测也有可能是“泳池或者淋浴”水温低导致的感冒。

  直到14日早晨,人就根本不愿意起床了。

  14日与15日这两天,除了在14日晚上,我坚持出去做了一个“单管核酸”,其他时间都以单独卧室休息为主。

  和网上出现的绝大多数奥密克戎前三天症状相比,我的症状算轻的,但是这真的不是“无症状”。

  症状非常的迅猛,虽然我至今没有发梢,也没有“嗓子刺刀般疼痛”,但是无力感是真实的。

  长达两天的卧床休息与家人三餐照料应该也是我症状没有加重的主因。

  贰,主心骨硬扛很重要

  前面谈了过去三天如何患病的,以及阳性后的症状,再来谈谈如何“抗阳”的。

  在前期疫情政策放开后,我家屯药的过程中,除了“抗原检测”没有抢到之外,其他的成人与幼儿的感冒,消炎,退烧药都是齐备的。

  但我们家是六口之家,北风是感染的第一个人,父母都在七十岁的关卡上,因此我还是决定硬扛,将药品留给家人。

  经过三天的实际硬扛体验,“多喝水,多睡觉”绝不是安慰剂。

  昨天和前天这两天,我基本就是喝水后就躺着休息,渴了就起床接着喝水。

  当然,除了白开水,我每天至少喝一杯泡腾片冲的维C。

  当然,中药板蓝根也在这两天里起了安慰剂的作用,不过不是安慰自己,而是安慰家人。

  因为在家人催促我服药后,看我最后选择服用了板蓝根,就表示没有完全“放弃用药”。

  这三天,我基本与父母做到了隔绝,但是妻子还是会给我房间送三餐,我估计她躲不过阳性,她也大度的说,做好了阳性的准备。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两个小女儿。因为她们非常黏我,而大女儿的小学也在前天开始“全面转入线上教学”,所以两个孩子在家冲入我房间黏在身边是无法阻止的。

  而我虽然做到了与父母的隔离,但是父母主要的心力都用来照顾两个小孩,而两个小孩与我做不到隔离,所以父母的阳性,估计也不远了。

  叁,老小如何守护?

  我的阳性症状已经过去三天,我这次连发烧与喉咙刺痛都没经历,算是目前网上提到的“抵抗力强,症状轻微”的,不过我们对奥密克戎的担忧,从来就不是自己,而是家中的老小。

  两个女儿,大的七岁,在月初“新十条”颁布后,全面复课,前几天又变成线上教学。

  小女儿才两岁多,因此三针疫苗一针都没打,她才是我担心免疫力最弱的一个。这几天我在努力做好与她的隔离,她目前也没症状,但我猜测这种“隔离的效果”也是心理安慰式的。

  在这个月初,国家防疫政策“全面放开”前后那几天,网上有一个争论就是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小”。

  当时有人提出一个建议,就是说有条件的,将“父母和子女”送到一个空气质量好,依山傍水,外来人口较少的地区。

  哪怕租房子,也让父母子女在那样的环境生活,至于子女的“学校教育”,也是能线上就线上,不能线上,废一个学期也要躲过第一轮高峰期。

  但我认为,除了极少数“金字塔尖”的家庭之外,即便是许多认为能承受“父母子女半年开销”的中产家庭,这一模式也是不可取的。

  极少数“金字塔尖”的家庭,他们能将父母送入的是医疗床位与配套服务非常全面的机构。

  根据奥密克戎如今恐怖的传染率,以及我防不胜防的感染经历判断,任何一个想象中的“外来人口少,依山傍水,自给自足的田野乡村”最终也会感染。

  而这种“非常封闭而自然”的地区,与三甲医院,120覆盖区域,同样距离遥远。

  而且如果是外来人口少,经济活跃度低的地区,老龄化,空巢化会更加严重,老人在那里遭遇的“重症床位抢夺”可能因为资源匮乏,比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更糟。

  所以在奥密克戎的恐怖传播力之下,全球已经没有“世外桃源”,极少数金字塔尖的人也只能将父母安置在“医疗床位比”配套最好的地区而已。

  在“无法将父母和子女送到躲避疫情的孤岛”之后,我看到一个最新的争议就是“是否应该和老人子女共同生活”。

  因为毕竟自己是要“火力全开去赚钱,给父母子女谋保障”的,而如果自己在社会上努力工作,必然无法避免的会把病毒带回家里,父母子女同住,会不会最终导致“老小被自己感染”?

  一些人提出的让“老人小孩深居简出的单过”,自己在外全力打拼的模式,我看到一个较为耸人听闻的形容词,“易母而染”。

  这是形容一些与父母不在一个城市的年轻人,在外面拼搏不注重个人防护,他们对自己“年轻倍棒”的身体充满信心,认为自己不怕阳性,家人不在身边,也不怕感染自己的“病弱长辈”。

  可如果这些年轻人父母所在的那个城市,那里的年轻人也是这个心态,也是这么无所顾忌呢?最终的结果是不是他感染了别人的父母,而别人又在其他城市感染了他的父母?

  所以,在疫情放开的当下,当老人和小孩有被感染的风险下,大家能选择和“老小同住”的,还是将防线自己守住,至少在第一波冲击结束前,陪在老小身边。

  当然,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与老小分离是常态,许多大城市的逐梦年轻人,与父母不在一个城市生活已多年,这个时候就需要“将心比心”了。

  加强个人防护,阻断或延缓病毒传播链不再是什么“唱高调”的要求,仅仅是因为你做到了,守护了别人的父母。别人在你家乡做到,同样守护你的父母!

  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理念是好的。但努力做到老吾老,幼吾幼是更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16:5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