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51|回复: 0

博索:精致的疏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5 10: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塑造人,人也塑造时代。

  在讨论李少莉和刘红英之前,我们需要看到几十年来社会潮流对人群价值与审美的影响与塑造。

  对于被商业潮流与消费观念塑造的白领精英而言,无论是佩戴价值不菲的耳钉、丝巾,或者仪式性满满的“成人礼”或者什么别的重要时刻,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完全不会成为舆论焦点。因为在这些被商业观念完全格式化的资本人格这里,物的价值即人的价值,也是其身份与地位的体现。

  为什么在李少莉与刘红英这里,奢侈品消费与彰显家庭温情的成人礼,却成了公众非议的对象呢?

  一个是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一个是街道社区的书记。有人说副局长有相关的消费能力,不应苛责;有人说社区书记只是不会说话。问题真的只是这么简单么?

  过去我们说官员是人民公仆,一些人觉得不好听,改成了公务员。不管怎么改,其天职都是为国家办事、为人民办事。

  被媒体聚焦的李刘二人,关键不在于是否有消费能力,是否说错了话。而在于身为公职人员,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了其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的精英化、贵族化倾向。

  如若把李刘身上暴露出的问题归纳于技术性、个体性的孤立事件,就会无视整个系统的生态性病变。

  在广大人民群众还在为衣食奔波,为生计愁苦的疫情阴霾中,以李刘为代表的公职人员精英化、贵族化倾向,造成的直观结果是脱离群众,在社会层面造成了信任危机。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你的精致妆容,你的一对耳钉所需的财富,多少人不吃不喝苦干半年都未必能挣到。当刘红英还在为错失女儿成人礼而哽咽之时,墨茶的生日却只有网上陌生人的祝福,他最后孤苦无依地死在冰冷的出租屋。

  华夏文明有贤能政治的传统,“贤”在于百姓的风评,“能”则在于官员们任上的政绩。

  《论语 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传统中国官员仕途与求学是相生相伴的,原因并不复杂,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至于学什么,用什么,知什么,行什么?历代先贤早已给出了答案。

  《管子 牧民》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为政者的职责是行为世范、经世济民、教化百姓,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生态。

  在漫长的历史中,任职一方的官员都被称为“父母官”,这一称呼,揭示了官员们身负的使命,饱含了百姓对属地官员带领黎庶造福桑梓的期盼。

  诸葛亮、范仲淹之所以能被万代敬仰,因为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传统知识份子鞠躬尽瘁、胸忧天下的入世精神。

  新中国建立以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体现的是朴素的生活作风,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为人民服务”更是全体公务人员的天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镜头前的美可以向新闻联播主持人、外交部发言人学一学,非要给驴粪蛋抛光,在一张和年龄、身份不符的老脸上涂脂抹粉、堆锦戴金,弄一个不伦不类的贵妇风。

  如果用欧美政客的标准来衡量李少莉的成功之路,她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励志的典型;刘红英的听众若是欧美精英人群,她或许能收获不少掌声。

  问题是这里是社会主义中国,这里公务员的天职是为人民服务。当百姓们还在疫情的阴霾里苦捱度日,你在闪光灯前展示你精心保养的妆容、价值不菲的佩饰,你为错过女儿的成人礼而哽咽的时候……你展示的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更别说具体做了哪些实事,你展示的是精英化、贵族化的价值观与生活趣味。

  多年前曾随部门领导拜访一位雍容华贵的商会会长,在她装修精美的办公室里,感觉最违和的是一幅墙上“蕙质兰心”的书法作品,在这位加倍丰满的房间主人身上,看不到一丁点蕙兰的影子。

  脱离群众的不止是精英化与贵族化的审美与生活趣味,还有产生他们的社会生态。刘红英朋友圈里是众星捧月般的英明伟大,而李少莉荣誉等身的光鲜履历,有多少是百姓授予的呢?脱离群众的,不只是这两个人,还有她们所处的官场生态。

  这是一种自我封闭,自我运行的官场生态。因为脱离群众的关系,最终蜕变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虽然口口声声说“为人民服务”,最终却沦落为过场式、表演式的“为人民服务”。距离就这样产生了,而这一次,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质疑。

  有人一再强调,以她们的身份与资历,是有这样的消费能力的。这或许符合事实,问题在于,这些人丰厚收入的来源,难道不是广大群众工作的劳动成果么?为群众服务,不该是他们应尽的职责么?

  朱自清的政论散文《论且顾眼前》中说, “但是大多数在饥饿线上挣扎的人能以眼睁睁白供养着这班骄奢淫逸的人尽情的自在的享乐吗?”

  百姓想看到的不是房叔,不是表哥,不是耳钉老妪,不是成人礼,不是官僚们的布尔乔亚作派,他们只想少一点折腾,少一些高高在上、不问苍生的太后老爷们,他们需要的是走到百姓中间的任长霞、孔繁森、焦裕禄。

  这不是法律法规的问题,不是过往荣誉的问题,而是思想的问题,责任的问题,作风的问题,立场的问题。

  选择大众审美还是精英审美,选择朴素的生活趣味还是小资情趣的生活趣味,不仅是观念与价值的外在体现,也是新时代文化复兴与思想革命首要解决的问题,更是人民公朴们加强自我修养,防范腐化堕落,回归群众路线的必修课。

  数十年源于西方的自由病毒、拜金主义对社会的毒害已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回归新中国确立的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回归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回归群众路线,形形色色的社会乱象才可能从根本得到扭转。

  一个文化复兴、公平、公正,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需要包括人民公仆在内的亿万华夏英雄儿女共同塑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 12:35 , Processed in 0.1563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