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46|回复: 0

羊行歧路:杜充升官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7 09: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充的升官之路,说明了一个草包也是可以成为“擎天柱”的,但问题是你必须具备两点:其一是要有个欣赏你的伯乐,而且这个伯乐要足够强大;其二是你必须学会包装自己,把自己打扮成这个时代需要的人。

东京留守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7月,也就是宋高宗称帝的第二年,心力交瘁、忧愤成疾的东京留守宗泽,在连呼三声“过河”之后与世长辞了。罢了李纲,死了宗泽,南宋小朝廷一时没有了支撑危局的人物,吃够了宗泽苦头的金军如愿以偿地攻占了黄河以北最后一批州县。

  这时候,一个色厉内荏的草包被宋高宗的“慧眼”看上了:新的东京留守就是他了!他,就是相州(河南安阳)人杜充。不过你不要以为这个让人非常无语的杜大人一点本事没有,人家在哲宗时就考中了进士及第,而且在宋钦宗靖康年间就混到了沧州知州一职,早已经不是芝麻官了,而且这家伙心黑手辣。在沧州时,正值金人南侵,沧州有许许多多从北方幽云十六州逃过来的汉人老百姓,这位杜大人怀疑这些人中有金兵的奸细,可是不太好区别。好在杜大人有气魄,有胆识: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杀掉不就完了吗?于是,沧州的土地上一批批草民像草一样地被斩杀了。

  宗泽的东京留守军是南宋军队的中坚力量,为了收复黄河以北的土地,宗泽还广泛联系了两河义军,积极筹措北伐。杜大人来了,下车伊始便一改宗泽前期所为,终止了北伐行动,切断了与各地抗金武装的联系与支援,使河北的所有起义都被金军扫荡镇压。张用、王善、曹成、马友等人马,是靠宗泽的一颗报国丹心团结起来的民间武装,见此情景纷纷离去(“两河义军皆引去”),流散各地,成为为害一方的军贼、流寇。正所谓,“宗泽在,强盗为兵,杜充在,兵为强盗”。

  金军很快就要发动攻势了,如何守卫开封是个问题。杜大人冥思苦想了几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对付金兵的“好办法”。宋高宗可能不知道,正是杜充的这个“好办法”,才直接或间接地使自己断子绝孙,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但是有一点宋高宗后来却知道了,那就是使用杜充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

东京留守兼宣抚处置副使

  杜大人的“好办法”竟然是掘开黄河阻挡金兵!黄河改道,在泗水夺淮入海,二十万生灵遭受灭顶之灾,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只是杜大人没想到他的黄河水阻止不了金兵的南进,也没想到,金兵可以绕道南进,他更没想到他的一个不小心就把金兵引向了扬州,而扬州,那是宋高宗赵构用来当做汴州的地方!赵构一致认为扬州非常安全,一直认为金军的铁蹄踏不到这里。开封城里的杜充是没事了,可扬州城里的宋高宗赵构却摊上大事了。

  扬州城内都知道金兵要打过来了,许多官员都向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建议早作对策,“以备不虞”,两位宰相都是“笑而不语”,既不准备战,也不准备守,也不准备逃,这一点似乎只有清朝两广总督叶名琛守广州时可以与之相“媲美”,都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打不降不走,古之所无,今之独有”!那么他们在干什么呢?黄、王二人整天听和尚讲法,以表示自己“从容娴雅”的宰相风度。看起来,这两人应该是今天那些装逼者的祖宗。

  1129年(建炎三年)初,金军左副元帅粘罕派五、六千骑兵急袭扬州,宋高宗的御营近10万人却不堪一击,组织不起任何抵抗。二月的一天,一个叫做邝询的宦官紧急报告正在行宫中淫乐的宋高宗,说金军已经占领了近在咫尺的天长军(今安徽天长),宋高宗吓得心胆俱裂,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遂病痿腐”)。寡人好色,不幸乐极生悲!

  宋高宗慌忙带领御营都统制王渊等策马出扬州城狂逃。可怜司农卿黄锷逃到江边,被愤怒的军士误认为是祸国殃民的黄潜善“黄相公”,他刚要分辨,人头已经落地,都是姓黄惹的祸。

  宋高宗终于逃到了有重江之险的杭州。到这里不久,他就遭遇了一场逼他下台当太上皇的兵变,复辟不久,又死了唯一的儿子,这直接影响了大宋帝国今后的走向。没有如果,可如果杜大人像宗泽一样抗金,而不是愚蠢地掘开黄河,那不仅多少被黄河水淹死的人的命运会改变,宋高宗的个人生活谁能说就一定不能改变呢?

  值得杜大人庆幸的是宋高宗不认为这一切是杜大人的错,在被金军吓破了胆的他心中,大概的确存在着不是杜充不能打,而是金军太厉害的软蛋逻辑。

  马上又到了秋高气爽、弓劲马肥的秋天,这是金军用兵的好时节。这一次,宋高宗接受了上次扬州没有防范的教训,及早做了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1129年6月,高宗下诏,任命东京留守杜充兼宣抚处置副使,提重兵防守淮河一线,淮南、京东、京西路均受其节制。在宋高宗君臣眼中,杜充,是大宋现在唯一可以依仗的外任重臣。

宰相

  说起来可笑,这位杜大人的为人是“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包装自己,总是以苛刻严酷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无能。明明是畏敌怯战,却偏偏喜欢冒充硬汉,大话倒是说得慷慨激昂,譬如“方今艰难,帅臣不得坐运帷幄,当以冒矢石为事。”仿佛自己是既能运筹帷幄又能冲锋陷阵的韩信再世。所以,尽管他做东京留守只有丧地失土的记录,南宋小朝廷仍然认为他“有威望,可属大事”,难怪杜大人的官位与名望齐飞。

  面对金军这一次的进攻,杜大人深感恐惧。只有一条黄河,掘黄河之计已经无法再用了,可自己那两下子也就吓唬吓唬自己人还行,对付金兵还是省省吧。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考虑,第三十六计是最为可行的,只是逃跑时要冠冕堂皇才好。但这难不住进士及第的杜大人,耍几个花招实在是小儿科,有人说他用的理由是去杭州勤王,杭州不是在二月发生兵变了吗?于是,杜大人自己率领东京留守军的主力离开开封南逃,自己逃跑之前委派副留守郭仲荀守城。郭仲荀也不傻,一看大事不好,他就来了个如法炮制,他也跑了,跑之前命令留守判官程昌?(“宇”的古体字)接替守卫。有人说过,官场上的人都是高智商的,看起来此话不假,这个留守判官程昌?又跑了,跑之前,他把守开封的责任转给了“权东京留守”上官悟。上官悟看来智商低,他没跑,他这个代理的东京留守恪尽职守,多次杀掉那些劝他投降的人。次年,开封城粮绝,上官悟出奔,被盗贼所杀,他成了失守开封城的罪人。上官悟一定想不到,把主力部队当保镖带着逃跑了的杜大人却连升三级。

  1130年(建炎四年),开封陷落,大宋朝从此只能在梦中看到汴河水。

  本来宋高宗还打算让这位杜大人防守淮南,岂料此公逃跑的才能超群绝伦,他竟然一下子就越过了长江,逃到了建康(今南京)。将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拱手送给了金人。

  其实好马还是劣马,全凭伯乐一句话,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如此。一路逃跑失地万里的杜大人,不仅没被宋高宗追责,反而视他为救星,仿佛支撑南宋这半片天的也就这一根“擎天柱”了。

  杜大人又高升了,宋高宗任命他为同枢密院事,任命书的制词这样褒奖杜大人:“徇国忘家,得烈丈夫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无语,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该说宋高宗对联写得好。

  你如果是杜充,你一定会感到庆幸,所以,你注定成不了杜充,因为杜充对这个任命很不满意:官太小!不满意的杜大人闹起了情绪,他给宋高宗打了个报告,说自己中风了,胜任不了这个职务。与之颇有些心心相印的宋高宗“知其不满”,于是破格提拔他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即右相。这个任命下来四天,杜大人的中风就好了,开始上班(“即起视事”)。宋高宗够意思,他又任命杜充兼江淮宣抚使,统兵十万,镇守建康(南京)。

  1129年(建炎三年)10月到11月,金军分两路渡长江。金兀术(宗弼)负责江南战场。金兀术攻太平州(安徽当涂)的采石渡和慈湖失利,改由建康府的马家渡渡江。坐镇建康的杜大人“日事诛杀,无制敌之方”。都统制陈淬率岳飞等将出战,正胜负难分之际,宋将王燮卖阵逃跑,金军趁机击溃了南宋军。

  杜大人接到马家渡败报后又逃了,不过这次是逃到了江北真州(仪征)。金人劝降,说他如果投降,可以像张邦昌那样当中原的皇帝,于是杜大人投降了金朝。但是粘罕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他到底也没能当成皇帝。1137年(绍兴七年)被金任命为燕京三司使,1139年(绍兴九年)升为行台右丞相,1141年(绍兴十一年),宋金议和,这一年,在敌国都能接连高升的杜大人终于死去。

  宋高宗所信任的杜大人投降了金朝以后,宋高宗很伤心很想不通,“不食者累日”,百思不得其解地说:“朕待充自庶官拜相,可谓厚矣,何故至是?”无奈下诏削去杜充的爵位,把他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婿流放广州。

  这位杜大人的投降也给南宋带来了一个客观的结果,那就是原来受他节制的岳飞崭露头角,成为了一支独立的抗金力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并成为南宋的三大将之一。

  杜充的升官之路,说明了一个草包也是可以成为“擎天柱”的,但问题是你必须具备两点:其一是要有个欣赏你的伯乐,而且这个伯乐要足够强大;其二是你必须学会包装自己,把自己打扮成这个时代需要的人,与品行无关,与能力无关。至于春秋评价则看运气,“假若当时身先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话同样适用杜大人,当然也适用古往今来的许多大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20 07:3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