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30|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智库-东方时事解读讨论核心内容摘要》【第2022-47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6 15: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13日,星期四,2022年第476期

  【话题】世界真奇妙——在中美关系中,中国成了俄美关系中的美国,而美国则成了俄美关系中的俄罗斯

  【消息】10月13日,据媒体报道,日前,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他目前没看到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的意义。

  【消息】10月13日,据媒体报道,波兰PERN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称,11日晚,检测到“友谊”管道西段两条输油管线中的一条出现泄漏,该管道是往德国输送原油的主要线路。

  【消息】10月13日,据媒体报道,朝鲜12日试射远程战略巡航导弹,射程达到2000公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指导试射。

  【讨论纪要】

  ●俄罗斯继续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确在客观上能够起到分化欧美的作用,但俄罗斯当前比西方更为急切想谈更是事实

  1、普京表态称俄罗斯已准备好在秋冬期间向欧洲供应更多天然气,这验证了我们此前的相关评估,俄罗斯迫切想谈,且还拿“北溪2”-B线供气说事儿,可谓毫不避讳嫌疑。当然,俄罗斯这样做,在客观上的确也能起到继续分化欧美的作用。

  2、当前因为高涨的能源价格,欧洲国家利益反弹的张力仍然有增无减,以至于一些欧洲国家官员公开抱怨美国太过自私,在欧洲最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不顾盟友的死活。

  3、白宫已经证实,至少在当前阶段,拜登不打算与普京举行会晤,但克宫谈拜登有关同普京进行谈判的言论是表态却是不反对、不强求。

  ●中、俄、美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个“微妙”的等腰三角形

  1、在美国公布的最新防务报告,一边将中国列为最大地缘竞争对手,另一方边则呼吁与中国合作。微妙的是,在中美关系中,中国成了俄美关系中的美国,而美国则成了俄美关系中的俄罗斯。

  2、中、俄、美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个“微妙”的等腰三角形,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这个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不过,过久的稳定并不是西方想要的,因为时间对西方极不友好。

  3、波兰境内的俄罗斯输欧管道再次泄漏,其逻辑与波兰向德国索取“战争赔款”一样,都是西方资本利益敲打欧洲国家利益的具体表现之一。有趣的是,这条管道恰好是塞尔维亚和匈牙利打算新修管道的结点,显然美国也在迫使这两个亲俄的欧洲国家加入反俄阵营。当然,在波兰向德国索取战争赔款的问题上也在瞄着日本敲打。小心当年日本侵略的那些国家也找日本索赔!所以,美国战略报告将中国即描写为敌人又描写为伙伴,也是有此妙用之处,也就是包括利用中国因素在内千方百计的控制日本。

  4、美国一方面对欧洲在反俄问题上进行鼓励,一边在能源问题上进行打压。对于一个没有决心反抗美国的欧洲,中国对其相关国家领导人访华的放风自然不感兴趣,何况二十大召开在即,我们讨论的问题比欧洲国家关心的问题高级的多。

  ●随着扎波罗热核电站外部电源再次被切断,随着东乌四地入俄,不仅“核讹诈”卷土重来,而且“球”也再度回到俄罗斯脚下

  1、目前西方围绕扎波罗热核电站进行“核讹诈”的问题上再度上下其手,比之之前不同的是,西方将打击的重点瞄准了为核电站冷却的外部电网上(炮击扎波罗热核电站地区,并造成外部供电网络断电。

  2、这种做法不亚于直接炮击核电站的危险性,一旦核电站内冷却用发电机受到炮击损毁,恐怕会出现福岛核灾难)。

  3、恰好在此时,国际原子能机总干事格罗西粉墨登场,大声疾呼建立安全区。显然,西方在暗示俄罗斯,必须就此让步。

  4、然而扎波罗热地区已经入俄,让俄罗斯让步等同于普京自己打脸,既然俄罗斯还想谈能源合作的问题,那西方就用拳头和俄罗斯说法,所以拜登敢于叫嚣和普京谈没有任何意义。美国的意思很清楚,冬季来临之前,先让核电站开花!所以,目前的“球”又在俄罗斯的脚下。

  ●国际社会瞄着美国在西太的最大痛点日本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击

  1、对西方来说,施压俄罗斯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关口是中国会如何应对,所以稳住中国非常重要,于是就有了美国新的战略报告中的那番肉麻的话。当然,美国稳住中国同样是“胡萝卜+大棒”,除了将中国继续定性为最大地缘对售后,另一边则鼓动韩国政府放风准备再度进行“核武装”,叫嚣不再考虑朝鲜半岛无核化。但美国的小算盘恐怕打错了!中国在朝核问题上,从来强调朝鲜半岛无核化,而非朝鲜无核化,且中国不是俄罗斯!

  2、于是,国际社会瞄着美国在西太的最大痛点日本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击——朝鲜再次开展导弹试射,发射了两枚远程巡航导弹,射程达到2000公里(关岛都不安全)。

  3、朝鲜的巡航导弹不仅射程很远,而且准确性极高,且日韩没有类似武器,即便美国的航母战斗群恐怕也奈何不得,更何况韩国首都首尔距离三八线仅有40余公里。对此我们提醒美国的有两句话:第一、朝鲜半岛军力(核+常)再平衡;第二、朝鲜军事武装力量是中国军事体系在境外的高效延伸。希望俄罗斯能看到,美国总体战略上仍然是被动的,其仍在“双线作战”之中。

  ●为什么说对美国而言,与日本“核共享”是一个禁忌的话题?

  1、我们也能从韩国的事情看出,美国通过金融渠道对韩国施加政治压力初步奏效了,至少不亚于中国对韩国施加的经济压力。当然,美国自身也是泥普萨过河自身难保,美国在转嫁危机,所以韩国政府从长远去看,不应该继续跟着美国走,一边印钱一边加息不能实质性解决韩国的经济困境。

  2、韩国的核武装,国际社会并不在意(原本美国就在韩国部署了核武,甚至也拥有变相的“核共享”),但日本核武装是个变化,所以这次国际社会的反击重点就放在日本、以及日本核武装问题上(“核共享”问题在日本没有,一旦日本有了核武装,恐怕美国驻日美军就要搬家滚蛋了,美国是日本的头号敌人而非中国)。

  3、对于朝鲜的导弹试射,日本可谓“反应迅速”,日方称朝鲜或许已为弹道导弹研发出核弹头,日本处于其射程之内——显然日本在要挟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表态,如果美国没态度,那美国就别指望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出头了。如果美国不给,那韩国的核武装就是一番假话。

  ●在金融维稳问题上举步维艰的美国,在其全球战略稳定问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1、显然国际社会用这种放反击也在质问西方,如果“西太安全框架”被玩散了,西方怎么办?届时不排除俄罗斯会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下手,也在日本“核共享”问题上添它一堆柴的可能,毕竟俄罗斯也是核大国!

  2、当前美国的战略重心还是在欧洲和中东,所以美国在东北亚方向虽然多有挑衅,但不敢破局(因为中国追求“河渡人”,美国才能勉强稳住),何况今天与中国直面交战胜率很低。美国之所以在其全球战略稳定问题上如此艰难,就因为中国实力强悍且软硬不吃,所以,俄罗斯敢和西方死磕,沙特敢“造反”,日本敢讲条件。

  3、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沙特“造反”或也有美国中期选举临近,内部党争的原因。至少,美国国内有人(共和党)是支持沙特的,让沙特给民主党政府(拜登政府)一点颜色看看。

  【话题】为什么说特拉斯上台就是去充当“背锅侠”角色的?

  【消息】10月13日,据媒体报道,过去三周,美国养老金和保险公司最常持有的CLO债券的交易规模约130亿美元,达到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约150亿美元CLO债券易手。

  【消息】10月13日,据媒体报道,在“延长购债”的消息爆出后,英国央行辟谣称,计划仍定于本周五(10月14日)结束。

  【讨论纪要】

  (1)其实并不存所谓“英格兰央行大战特拉斯政府”。只要能稳住市场,没人会去追责特拉斯政府。甚至可以说,特拉斯上台就是充当“背锅侠”角色的。换言之,特斯拉政府上台前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2)“减税450亿英镑”的来源只能来自“发国债+印钞”,所以本质上特斯拉政府和英国央行没有矛盾,特斯拉政府这边开始“减税”,英国央行那边就开始印钞(无限购债),可谓配合默契。只要当前没有太大变数,英国的金融危机最后也会成为“茶杯中的风暴”,英国央行就此正式公开“一边加息、一边印钱”。

  (3)英国经济早已严重虚拟化,且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低迷状态(从中美贸易战+疫情蔓延世界开始),一旦加息等于“找死”。加息不当不能控制通胀,而且还会极大灭活仅存不多的实体经济,更可能导致某一时刻突然爆发债务危机(债务重置),所以英国出现养老金危机一点不令人意外。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受金融寡头深度控制,他们玩的就是金融,所以他们不关心通胀本身,而关心通胀预期对利率预期的影响,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即便是控制世界这种长远目标也不能耽误赚钱。所谓“英格兰央行大战特拉斯政府”的本质就是,英格兰银将自己从“一边加息、一边印钱”的“坏家伙”转手打包成稳定市场的英雄,“锅”就让特拉斯政府去背。所以,马斯克和推特,英国政府和英国银行,瑞信等都是一批人。

  (4)英国以后的货币政策或将逐渐丧失独立性,英国的去本国货币化也已开始,要么美元,要么欧元。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未尝不是美国资本利益通过金融手段敲打欧洲的一种具体表现。如果结合俄乌战争的角度来观察,欧洲,俄罗斯都应该起来抵抗美国的剥削和压迫,你们是有牌打的,至少欧洲乱了,美国的金融维稳也会立刻成为大问题。

  (5)今天“水淹南方”与之前西方资本利益计划的“水淹南方”计划有本质区别。最大的不同就在于,10年过去了,西方越来越弱,而中国越来越强。当然,目前西方还在尝试“水淹南方”,甚至从未放弃“水淹南方”。如果能通过搞掉中国周边的几家经济体严重冲击中国经济,这就属于“金融爆轰”范畴;如果实在不行,就牺牲日本,与国际社会妥协,这就属于“金融断尾”范畴。

  (6)当世界上众多经济体都开始陆续陷入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危机之际,恐怕就是中国不得不进入“最低经济内循环”之际。而在“循环升级”过程中,将伴随“落水捞人”。随之而来的是全世界供应链、企业、资金、人才更加进一步向中国集中,也许到这个时候,注册制正式全面落地的条件就逐渐成熟了。

  【话题】在24小时内,于是否担心美国国债缺乏流动性的问题上,耶伦“突然变脸”为哪般?

  【消息】10月13日,据媒体报道,在当地时间周三发表的最新讲话中,美国财长珍妮特·耶伦提到了对美国国债交易可能因流动性匮乏而崩溃的担忧。

  【讨论纪要】

  (1)大约在24小时之前的10月12日,耶伦曾表示并不担心市场流动性问题。耶伦强调,关于通胀的积极消息是有的,需要看到通胀的持续下降,并且她相信美联储不会进行干预。然而,仅仅过去24小时,耶伦的“脸”就这样变了。

  (2)耶伦的“变脸”在意料之中,有点像英国此前同样上演的“变脸”大戏。当然,英国的“变脸”是英国政府和英国央行两家一起上演,而耶伦则是“独舞”。

  (3)再谈,在“一边加息、一边印钱”的问题上,英国在为美国做“试点”。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太多的人对英国“一边加息、一边印钱”表示强烈反对,何况当前耶伦只是“说说而已”(为美联储继续量宽吹风)。恐怕真到了美国也出现类似英国类似养老金危机的情况后,市场同样会十分热切的期待美联储“变(救)脸(市)”。

  (4)此外,耶伦的“吹风”也是在稳定市场,暗示美国的准备比英国早的多、充分的多,所以,英国的问题不会发生在美国。当然,耶伦如此表示,如果仅从金融层面讲不失为正确,因为的确是美债流动性问题(不同于日本)。当流动性不足出现后,就会相对容易导致市场出现暴涨、暴跌(国债大幅波动)的情况,这对于美国金融当局金融维稳不是什么好事情。

  (5)表面看耶伦是在“变脸”,但实际上,此前的说法是在为今天的“担忧”做铺垫——既然昨天已经明确点出美联储“不干正事儿”,那么今天暗示美联储应该“去干正事儿”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6)耶伦和英国首相特拉斯有些类似,都扮演了“背锅侠”的角色,不过,耶伦是准备退休的人(可能在中期选举后离任)。既然如此,在正式下台之前,把“该做”的都做了,也就没必要再去那么在意“爱惜羽毛”这件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5 07:33 , Processed in 0.1094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