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25|回复: 0

[经济视点]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经济视点》 【第2022-2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8 13: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经济视点》

  【第2022-218】

  对于脱钩问题,恐惧的首先是西方

  【经济视点】在上期《东方。经济视点》中,我们分析了新加坡、智利、新西兰三个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为什么提出《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我们指出,这三个国家最有动机首先提出要DEPA的,恐怕就是新加坡,从前新加坡背靠西方的金融吃“金融饭”,眼见它高楼起,恐怕也预感到它楼将塌了,所以提前要找退路,而看到未来经济在数字,数字的市场、技术、希望、未来在中国,所以想换中国的“数字饭”,而中国的加入,也等同于默认了、从而也在支持新加坡的这一想法。

  实际上,随着近期台海局势的紧张升级,众多西方媒体与智库热衷讨论与中国经济“脱钩”的话题。近日,德国著名智库伊弗经济研究所发表的一篇报告中指出,如果德国与中国全面脱钩,德国的实际GDP将下降0.81%,如果欧洲国家与中国全面脱钩,中国的GDP降幅会高达2.27%。我们不知道这个数据是他们怎么算出来的,恐怕西方是过于自信了!而德国经济研究所主席8月24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乌冲突将拖累德国经济今年GDP增长损失约3个百分点。可见,与俄罗斯还未完全脱钩都损失3个百分点,一旦与中国全面脱钩,那么德国包括整个欧洲西方的GDP,要下降多少?真实数据恐怕对方根本不敢公布。

  值得一提是,8月15日,德媒刊登对德国汽车行业专家杜登赫费尔的采访,这位汽车行业专家明确指出,中国的长期市场潜力为5000万辆新车,中国不可替代,如果“脱钩”,德车企将“无处可去”,且损失不可逆!这位专家讲述的,只是一个基本事实而已。且我们很早之前就指出,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将对欧美日汽车业进行有效三边撕裂,谁离开中国市场,就意味谁家的汽车业出局自寻死路,所以欧美日汽车,实际上谁都不敢与中国脱钩。特别是,在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方面,绝大部分的供应链都在中国,技术在中国,75%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在中国,而汽车业对德国、日本、美国都相当吃重,日本汽车业占其GDP45%~50%,德国工业产值中每4欧元就有1欧元跟汽车业有关,而中国又是他们同时最大的市场,与中国脱钩,显然就是一个伪命题。

  与此同时,与中国脱钩目前在韩国同样甚嚣尘上。然而,严重依赖出口、特别是严重依赖对华出口的韩国今年前7个月,有5个月贸易逆差,对华连续4个月贸易逆差,韩国央行连续4个月加息换来的仍然是韩元崩盘式暴跌,韩政商界热议对华贸易怎么办?8月23日,韩媒报道一篇采访韩国经济学家朴汉真的采访,其直言“现在不是脱钩的时候,而是韩企进入中国的时候”。在我们看来,学日本,成为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中的一环,与中国企业配套,是韩国经济未来的出路,而且在中国设厂,除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之外,未来更可搭上中国“一带一路”的快车,直接通往中亚市场,这恐怕也是三星为什么不断斥巨资在西安设存储芯片厂的真正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搞“芯片法案”,“四方芯片联盟”,换来的恐怕将是三星、台积电这些西方资本“外戚们”的消极怠工与“明修栈道、暗度成仓”,在美国下虚注,而在中国下实注。

  对西方而言,无奈的是整个西方联合起来,由于中国的因素,直到今天连俄罗斯都没办法全面制裁,又如何制裁得了中国而与中国脱钩?更无奈的是,想与中国脱钩又无法脱钩,他们知道时间与未来都在中国这边,却又极度恐惧失去曾经所拥有的、现在还能抓着维持住的东西,这种对失去现实利益的恐惧与无法面对未来失败的不甘,也许还会促使他们去冒险去孤注一掷,所以,他们还是会仔细琢磨脱钩的事情,说好听的,是经济脱钩,说不好听的,就是全面摊牌,最终,对方是要主动选择孤注一掷,还是被动选择“河渡人”,两者的几率,我们的评估,仍然是一半对一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6 18:29 , Processed in 0.0781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