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36|回复: 3

完善国有企业民主管理体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4 00: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完善国有企业民主管理机制体制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从宪法的角度规定中国的公有制企业只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而没有国企之说。
  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在“一改三化”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产生并得到极大发展的,为国家工业体系、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国防工业和科教文卫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解决了中国亿万人民的就业问题和民生问题。为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探索改革发展之道,国家对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了科学的总结,颁布并实施了《鞍钢宪法》,它强调对社会主义的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即“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把职工群众、技术人员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人翁地位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日美欧洲一些国家吸收了《鞍钢宪法》的精髓,把它的基本原理和精神运用到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当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
这个成果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经营管理企业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群众路线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和成功运用,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企业的全面落实,是社会主义原则——人民当家主精神在企业的充分体现。企业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劳动是企业产品竞争的核心,其劳动所得高于领导干部,企业风清气正,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实行社会主义的劳动竞赛。
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使国家宏观管理的力度空前强大,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计划经济在恢复国力、工业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国防科技建设、能源交通和科教文卫各项事业的建设中成就空前,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但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微观搞活不足,统得过死等问题相继暴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微观调控中的潜力远未发挥出来。
    至此,改革的重点已十分明确,那就是在发挥宏观管理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弥补微观搞活不足的重大问题,解决统得过死,增强活力,创造更强更大的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态、环境、文明等需求的问题。因此,改革应该在发挥市场化机制上下功夫,在政府服务和监管上下功夫,在微观搞活上下功夫,最大化地营造劳动创造价值的威力,使一切有益于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包括文教卫生、科技研发等)被社会认可,使一切有益于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都得到应有的保障。不应该舍弃按劳分配原则,实行以凌驾于人的劳动之上的资本大小按资分配,并在有利于按资分配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实现资本主导下的私有化的目标。因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是人类的社会劳动,资本是从社会财富中衍生出来充当价值的工具,不是用来奴役人类的工具。消灭了人剥削人制度的社会主义,由于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存在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只能适度调整。
  改革的重点是更加关注宏观管理实现的手段、方法和途径,使之更加完善科学,更加灵活有效;更加关注微观搞活的范围、法律制度和具体政策,把物质文化财富的充分涌流和满足人的需求作为根本目标,发展先进的生产力,不断满足这种需求,提振民族自信心和创造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我们的改革逐步放弃了上述主要的关注对象,把重点关注的对象限定在生产关系的调整上,限定在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上,使改革的目标逐步定格在私有化的方向上,这不仅走错了路,还吃错了药。因为生产关系调整的结果,不是劳动群众掌控的生产资料更多了,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更扎实了,而是生产各要素向权势和资本的倾斜更明显了,更集中了,人民的权利被剥夺了。众所周知,人民共和国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享有这种权利天经地义,这是基本的道理,是《宪法》赋予的权利,任何人无权更改。剥夺人民的权利,放纵资本这个充当价值的工具奴役劳动人民,中国只能逐步滑向私有化的资本主义泥潭,结果只能使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登峰造极,只能出现0.4%的人占有80%社会财富的结果!按照这种思路全面深化改革下去,金融资本将更加集中,外国资本将逐步坐大,土地兼并加剧,资本所向披靡的厮杀,将使中国社会呈现出0.2%的人占有85%以上社会财富的奇观,基尼系数突破国际0.4的警戒线,将向0.6高度进军,资本追求利润的滚滚车轮将什么生态、环境、社会、道德、良知和文化等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系统力量统统压的粉碎,社会两极分化将更加严重,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将急剧恶化,阶级矛盾更加激化,社会动荡不可避免。
    因此,必须匡正改革的方向。
农村改革要从土地维权做起,当务之急是坚决抵制土地兼并流转中出现大量的失地农民。城市中没有就业的农民必须保留农村土地,这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土地流转必须保证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收益权;城市化过程必须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以此维护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和我国的粮食安全。
分配制度改革,要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清理一切资本奴役劳动人民的法律制度,并坚决废除之。
国企改革要全面恢复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形式。在所有制形式上恢复劳动群众民主管理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在管理形式上全面恢复和完善《鞍钢宪法》的模式和体制机制,使企业的运行完全符合区域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在地域上满足社会需求(市场)、产业优势、人民群众充分就业的原则设置企业规模和数量,做到全国基本平衡。现阶段要坚决剥夺国企为官僚、权贵和外资服务的一切特权,坚决废止现行依照西方经济学模式建立和运行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法律法规。
因为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使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将其改为国企是违宪行为,必须坚决纠正和惩治。同时,在这一改制过程中,有人对其赋予了更多的阴谋,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向官僚化、权贵化和私有化方向转移,严重违反了《宪法》的规定。其图谋和危害主要表现在:
一是把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改为国有企业的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权由企业职工为主篡改到官僚和权贵手中,是彻头彻尾的篡权行为。使工人沦为雇佣工人,成为弱势群体,失去了管理监督企业的主人翁地位和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否定了人民主体地位,企业管理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行为。
二是在完成了篡权任务之后,职工群众失去了管理监督企业的权利,企业实行自拉自唱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弱化。官僚、权贵们自私自利,薪酬自定、挥霍无度,巧取豪夺,大肆侵吞企业财物,还以垄断经营要挟社会,绑架政府,有的公然以人民为敌。
三是国企不仅成了官员聚敛财富的源泉,还成了卖国求荣的物质基础。他们利用聚敛的财富,大行利益输出的勾当,买美纸,救美国,寻求各种特权,移民西方荣华富贵。
四是为卖国官员提供物质保障,为大量外资抢占在华利益充当急先锋,为西方资本奴役中国人民提供便利条件,为外资和权贵榨取国人血汗搭建桥梁,为中国逐渐成为西方殖民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五是公然腐败,以求社会民众群起而攻之,而后以“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要求为由,化公为私成为私有化盘中美餐,管理层摇身一变,成了身价亿万的股东,完成私有化的终极目标,并声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因此,国企向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转变在所必然,它的意义在于提升社会组织化权重,逐步替代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使“一盘散沙”的中国社会结构重新焕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巨大生命力,以千百万个公有制企业凝聚亿万具有主人翁地位的干部职工群众之力,有意识、有目标、有组织的实现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目标,在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中凸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基于集体主义的力量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以强有力的社会组织形式抵御外国资本的攻击、控制和渗透,防止中国社会趋向于殖民地化和拉美化的方向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02: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编辑成这个样子?谁告诉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4 08: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提出的基本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当下局面的形成有其复杂的成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01:01 , Processed in 0.4226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