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202|回复: 0

环球科学:睡眠不足5小时,慢性病风险增加20%,死亡率增加2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0 10: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健康 ·

  睡眠不足5小时增加慢性病风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习惯和睡眠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而良好的睡眠与健康息息相关。近日,一项PLOS Medicine上的研究调查了7000多名50~70岁英国公务员的睡眠时间,并分析了其对在25年内患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50多岁时,睡眠时间不超过5小时的人和睡7小时的人相比,在25年内被诊断出慢性病的几率高20%,患至少2种慢性病的几率会增加40%,死亡率增加25%。总体上,50~70岁时睡不超过5小时与多发病风险增加30%~40%有关。此外,已经患慢性病的人如睡超过9小时,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增加35%,而健康人群中则无现象。研究建议每晚睡7~8个小时。

  · 遗传学 ·

  人类基因组中的古老病毒残余在正常组织中很活跃

  生殖细胞的病毒感染可将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如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就构成了约8%人类基因组,导致人类即使并未感染病毒也可能有患癌风险。然而,这些病毒基因的表达模式尚未被阐明。最近,一项发表于PLOS Biology的研究发现,健康的人体组织通常也会表达逆转录病毒的序列。

  研究者利用RNA测序探究了来自1000余人的54种健康组织,观察HERV的一个亚组HML-2病毒的转录水平。他们发现,HML-2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转录,小脑、垂体、睾丸和甲状腺中转录水平尤高,且在演化树上越古老的HML-2病毒,基因表达水平也越高。研究者认为,HML-2活跃表达并不局限于病变组织,在未来可能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早期筛查。

  · 数学 ·

  张益唐表示在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取得进展

  据称,数学家张益唐在参加10月15日北京大学校友线上会议时,口头表达了自己攻克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Landau-Siegel Zeros Conjecture)的最新进展,且相关文章将在11月初在预印本网站上公布。这一猜想与已经悬置160多年的著名数学难题“黎曼猜想”相关。如果存在朗道-西格尔零点,那么黎曼猜想就是错的;如果朗道-西格尔零点不存在,则不会和黎曼猜想发生冲突。但无论是哪种结果,无疑都是数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截止目前,张益唐并未在其他场合宣布这一进展。(中国科学报)

  · 物理学 ·

  暗物质探测精度再次被刷新,却仍没有发现暗物质

  XENONnT和PandaX-4T都是世界领先的暗物质探测试验,它们主要探测的是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XENONnT位于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利用6吨纯净的液态氙探测暗物质粒子碰撞氙原子时产生的反冲信号;PandaX-4T位于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使用了4吨纯净的液态氙。对一些暗物质模型而言,这些试验的探测精度比其他天体物理探测方式精度更高。2020年6月,XENONnT的前身XENON1T实验结果出炉,显示探测到的反冲信号比预期的要多,在当时引发了一系列理论讨论。

  最近,XENONnT和PandaX-4T都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公布了各自的最新实验结果,他们都实现了更高的探测精度,却也都没发现暗物质粒子。XENONnT表示,XENON1T的异常信号是实验中额外引入的氚原子导致的。氚是氢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会干扰试验结果。新的XENONnT实验使用的液态氙更多,并且专门添加了去除氚的流程,异常结果便消失了。

  · 神经科学 ·

  人会走神,可能是因为大脑在悄悄“说话”

  当你坐在办公桌前,思绪可能已经飘到天边。每个人一天可能会做几千次短暂的白日梦,通常一次只有几秒钟。最近,一项发表在《细胞报告》中的研究,解释了心智游移或白日梦背后的大脑活动。

  科学家认为,处在安静清醒(quiet wakefulness)状态的人们,通常不太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这时我们可以做白日梦或让思绪游荡起来。在这种状态下,海马体会发出电脉冲,其中编码了各种记忆。研究者在小鼠实验中发现,安静清醒的小鼠的海马体只向大脑其他部分发射了关于过去记忆的微弱信号——微弱到会在其他脑区庞杂的信息中遗失。至于这样的信号如何能被听到,科学家还发现在海马体“低语”前的1~2秒,脑中的大部分区域会变得沉默,这有可能是为了让其他脑区能“听到”海马体要说什么。研究者认为,这有助于解释记忆是如何从海马体转移到其他脑区,当我们处在清醒状态却没太参与周遭发生的事情时,可能时大脑正忙于“倾听”记忆。

  · 细胞生物学 ·

  衰老细胞有助于治疗受损组织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的主要特征是无法分裂增殖。这样的细胞会分泌一些炎症化合物,形成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有关。这些细胞又称“僵尸细胞”,科学家常常认为它们有害,应当消灭。不过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的新研究发现,衰老细胞不完全是有害的,它们的存在可以帮助一些受损组织愈合。

  研究者发现,当用抗衰老药物清除“僵尸细胞”时,肺部组织损伤的愈合变慢了。除此之外,在小肠、结肠和皮肤等其他部位,“僵尸细胞”也在发挥作用。并且,这些细胞不止存在于老年个体,在年轻的健康组织中占比也超出科学家的想象。甚至,在个体出生不久时体内就已经出现“僵尸细胞”。研究者还发现了这些衰老细胞分泌的特定生长因子,它们就用这些分子来刺激干细胞生长和修复组织。科学家认为,这对未来的药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者需要开发出更好的药物,针对特定的有害的衰老细胞亚群,而不是有益的。

  · 新冠疫情 ·

  据国家卫健委官方数据,10月1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4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3例(福建16例,广东12例,四川7例,北京3例,内蒙古2例,江苏1例,山东1例,陕西1例),含10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4例,福建2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山东1例);本土病例204例(广东50例,北京34例,内蒙古24例,山西22例,陕西20例,浙江11例,河南10例,湖南7例,新疆6例,四川5例,云南3例,江苏2例,广西2例,贵州2例,西藏2例,黑龙江1例,上海1例,福建1例,重庆1例),含1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内蒙古4例,四川3例,北京1例,江苏1例,湖南1例,广东1例,重庆1例,云南1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749例,其中境外输入119例,本土630例(新疆116例,内蒙古52例,广东48例,湖南42例,陕西40例,湖北39例,浙江37例,四川31例,云南30例,重庆25例,山西23例,江苏22例,河南21例,广西18例,上海14例,山东12例,天津9例,北京8例,河北8例,宁夏7例,贵州6例,西藏6例,辽宁3例,安徽3例,江西3例,黑龙江2例,福建2例,甘肃2例,吉林1例)。

  截至2022年10月1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3837.8万剂次。

  文:Boris、栗子、韩佳桐、马一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19:1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